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以稅護綠 瀘州高品質發展“綠意”濃

金秋時節,在長江瀘州段,“鳶飛魚躍”的美景頻頻出現,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拍照;在瀘州震東西湖村西湖草坪,一群戶外愛好者躺在帳篷裏,聽蛙鳴蟲呤、望當空皓月,細數心事重重;在瀘州市古藺縣德耀鎮雙鳳村,山巔上的“大風車”在藍天白雲下迎風轉動,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隨之産生……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正在酒城大地徐徐展開。

生態興則經濟興,不斷變化的環境,濃縮著萬千企業的發展理念之變、發展方式之變,更見證著瀘州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近年來,瀘州市稅務部門緊緊圍繞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重大戰略,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充分發揮綠色稅收杠桿作用,推動企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防治攻堅戰,為瀘州經濟在綠色發展中交出高分答卷貢獻稅務力量。


讓綠色成為品質長江的底色


翻開地圖,作為長江出川最後一道關口,瀘州擁有136公里的長江“黃金幹道”。統計數據顯示,1-9月,瀘州市13個地表水國省考核斷面(11個國考和2個省考)水質均達到或優於三類標準,水質優良比例為100%。其中,長江手爬岩、朱沱,赤水河清池、醒覺溪,永寧河觀音橋、瀘天化大橋,塘河白楊溪,大同河兩匯水等8個斷面水質為二類標準。

從水污染防治到飲用水源地保護,再到綠色發展著力推進長江生態建設,稅務部門既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近年來,瀘州市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綠色稅制體系,助力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再生利用,築牢水安全屏障。

瀘州市興瀘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瀘州市水污染治理的主力軍,在改善長江水質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阻止污水入江,提升處理能力是關鍵。”該公司財務負責人陳莉娟介紹,“污水處理行業初始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國家各項支援政策增強了我們的信心。2022年以來,公司享受增值稅即徵即退154萬元,環境保護稅減免821萬元,省下的資金已經投入到高效沉澱池加反硝化深床濾池等污水處理設備的更新與維護中,目前出水水質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

為發揮好稅收促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正面效應,瀘州市稅務部門積極開展政策輔導,提升服務水準。在江陽,稅務部門組建“綠色稅收志願小分隊”,對沿江火電、污水處理、建築施工等重點排污行業開展“一對一”綠色培訓輔導;在瀘縣,稅務部門運用稅收大數據分析,為企業精準畫像,幫助企業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確保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在敘永,稅務部門根據企業行業類別、經濟規模和排污狀況,實行常態化分類服務……

“我們積極參與實行‘企業申報、稅務徵收、環保監測、資訊共用、協作共治’的環保稅徵管模式,加大與生態環境、水務、自然資源等多部門資訊傳遞。”瀘州市稅務局財産和行為稅科副科長易健介紹,“2023年以來,我們接收取水許可、排污許可、環保處罰、自動監測等資訊3萬餘條,為我們跟蹤長江沿線企業綠色稅制運作狀況,進一步發揮好綠色稅制保生態、促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援。”


讓綠色轉型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


在瀘州賽德水泥有限公司內,幾層樓高的水泥熟料生産線正全速運轉,一輛輛水泥運輸車正在綠樹掩映的道路上穿梭通行。滿目蒼翠的場景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廠普遍印象相去甚遠。


稅務幹部到賽德水泥有限公司開展走訪調研,併為企業送上最新的稅費優惠政策


“一直以來,水泥行業都被視為高耗能産業,生産與環保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瀘州賽德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定奇堅定地認為,“看得見的政策紅利,是引導企業‘向綠而行’的最強助攻。”

環境保護稅作為我國第一個體現綠色稅制的綜合稅種,自2018年1月1日徵收以來,綠色發展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促使企業不斷加大對污染治理的投入,朝著節能減排、綠色生産的方向發展。

張定奇介紹:“2022年公司新建了一套年産100萬噸水泥粉磨生産系統,同時加大對袋收塵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改造後的水泥廠僅環保稅就減免了126萬餘元,節能技改後,公司水泥生産量由原來的每小時200噸,提升至每小時240噸,礦區的環境也變得乾淨清潔,實現了從高耗能企業到綠色節能環保型企業的‘華麗轉身’。”

同樣被貼著“高耗能、高污染”標簽的瀘州鑫陽釩鈦鋼鐵,在環境保護稅的正向激勵作用下,主動進行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實現年減少碳排放115萬噸。

該公司財務負責人任登平將綠色轉型看在眼裏,把“減稅賬”裝在心裏:“2022年我們享受到了超5億元的留抵退稅和環境保護稅減免,稅惠紅利的直達快享,讓企業吃下創新綠色發展的‘定心丸’。”

“環境保護稅積極發揮的,正是‘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反向約束和正向激勵作用。”瀘州市稅務局財産和行為稅科負責人肖莉介紹,“2018年以來,瀘州累計減免環保稅近1億元,享受環保稅優惠企業也逐年遞增,有效實現了生態效應和經濟效應的雙贏。”


讓綠色成為低碳産業的名片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規劃下,能源結構轉型按下了“快進鍵”,而清潔能源正是撬動這場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支點”。

作為川南首座風力發電場,中廣核瀘州古藺發電場項目在綠色發展和電力扶貧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兩期總裝機100兆瓦,發電量2.4億千瓦時,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約8.68萬噸、淡水71.4萬立方米,並減少廢氣和廢水排放。

“能源轉型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離不開稅收政策的扶持。”該項目片區負責人胡龍表示,“2022年企業享受到了各類稅費減免超1700余萬元,稅惠政策落實快,團隊化服務措施穩,企業需求解決準,助力風力發電乘‘風’而起、向‘陽’而生。”

今年以來,瀘州市稅務局對全市新能源企業開展調研,排摸企業現狀、優勢和需求。依託大數據平臺,將新能源産業劃分為培育期、成長期、成熟期,量身定制“生命週期”辦稅管家,通過線上徵納互動平臺精準推送優惠政策,開展直播培訓和雲端諮詢,線下分批分次“一對一”到府輔導,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服務體系,讓稅惠政策化作“及時雨”,澆灌新能源製造産業發展沃土。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基礎設施,在瀘州各地拔節生長。

“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中,企業才能夠放開手腳去做,在助力企業創新發展的路上,稅務部門始終靠前行動。”瀘州能投財務負責人曾敏這樣認為。在她看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脈,而流動資金是企業持續創新研發的關鍵所在,公司去年快速享受的近300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為企業加快創新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如今,由瀘州能投打造的60余座“能源綠島”遍佈瀘州,1200余根充電樁輻射川南,一張充電網互通成渝、雲貴,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瀘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精細化納稅輔導、精準化政策落實、智慧化排污監管,更好地發揮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等綠色稅種在環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瀘州貢獻稅務力量。(文、圖/劉暢)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