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稅法教育伴成長 “樂稅”護航青春路

近日,為進一步深化青少年稅收法治宣傳教育,培育“知稅、懂稅、用稅”意識,厚植“依法納稅”理念,國家稅務總局樂山市稅務局攜手稅收普法教育基地——樂山市電腦學校,開展“稅官講稅法”系列活動,走進稅務局、博物館、學校,為學生們送上精彩紛呈的稅收知識。


觀稅收文化悟稅收精神


“我們文化中心的主題是‘樂山樂水,樂業樂稅’,中心內容分為山之重、水之柔、稅之樂以及稅收歷史板塊……”在樂山市稅務局稅收文化館內,稅務幹部為前來參觀的學生講解展館中每一個的板塊內容,從樂山稅務歷史、稅收責任、稅務精神、廉政教育等九個維度,增進他們對稅收工作的了解。


稅務工作人員為學生們講解樂山市稅務局稅收文化館內容


稅務幹部還聚焦個人所得稅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通過政策教育宣傳片和真實案例講解,推動學生們真正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積極推廣稅收政策對家庭子女教育的支援成效。

“原來子女教育也可以享受優惠,以後有不懂的稅收問題就打12366。”“虛假填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資訊會給家庭帶來負面影響,我回家一定向爸媽講清楚。”學生們積極同在場的稅務幹部溝通交流,表示將把今天學習的知識主動向同學、家長作宣傳。


賞景區門票話稅收發展


“樂山大佛景區自1971年對外開放首張門券以來,先後發行了不同風格、材質的門券共計49類。90年代,大佛景區門票加蓋了統一的編制章,將門票納入稅票的統一管理之下。進入20世紀新時代,推出了功能相同的電子門票……”

在樂山市博物館和峨眉山博物館內,稅務幹部將景區門票的發展變遷與稅收徵管的舉措變化作了融合性詳細講解,引導學生們積極發掘門票中蘊含的稅收符號,體會“稅元素”在日常生活的體現。


稅務工作人員講解門票與稅收的變遷和聯繫


“可以用門票代替發票嗎?”“我們購買的門票已經包含稅收嗎?”“景區門票涉及什麼稅種呢?”……在你問我答環節,稅務工作人員通過趣味互動問答,將理論性的稅務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激發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一問一答”對“為國聚財,為民收稅”有了更加直觀的認知。

“很高興樂山稅務為學生們組織了一次這樣的稅收普法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對知稅法、懂稅法、用稅法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樂山市電腦學校團委負責人王鑫老師説。

今年以來,樂山市稅務局通過組織“稅釘釘志願服務”,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主題沙龍、稅法進校園等活動,成功搭建起稅務和學校聯學平臺,促進稅收普法與學校教育的融合,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稅”的種子、澆灌“稅”的甘霖。


品夾江年畫看稅收創新


夾江年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起源於明代初期,其製作工藝精湛、特點鮮明、色彩艷麗、久不褪色,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樂山稅務創新性地將夾江年畫與現代稅收理念和元素融合,讓年畫成為稅收普法的新穎載體。

活動中,稅務幹部展示的一張張年畫稅收宣傳海報,引來了學生們的一聲聲讚嘆。在年畫體驗環節,學生們認真學習,踴躍參與,通過畫版做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年畫。


青少年學生體驗夾江年畫的製作


“夾江年畫的體驗讓我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她與稅收的結合,打破了我對普法教育的刻板印象,這讓我了解了歷史、民俗和地域文化,發現稅收是如此貼近生活。”樂山市電腦學校學生李健拿著自己做好的年畫高興地説。

據悉,樂山稅務將秉承創新思維,以“開學第一課”等活動為契機,持續探索、優化、深化“稅官講稅法”活動,促使稅法宣傳教育在校園“發芽”、在家庭“開枝”、在社會“散葉”。(文/雷娟 張俊豪 圖/楊波)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