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稅改看四川 > 正文

遂寧市安居區:稅務“春風”助高粱産業“映紅”致富路

“張書記,向你報個喜,今年我們村的高粱豐收了,僅我們家300畝高粱就收了40多噸……”8月中旬,已從村離職的原國家稅務總局遂寧市安居區稅務局派駐響灘子村第一書記張明皓剛打開電話,話筒裏就傳來響灘子村村民羅唐激動的聲音。

説起響灘子村的高粱,就不得不提遂寧市安居區稅務局與響灘子村的産業幫扶史。這些年,得益於安居區稅務局的大力支援,響灘子村的産業發展得以壯大,老百姓的日子就像金秋火紅的高粱一樣,越過越紅火。



送資金、興産業 鼓足勤勞致富勇氣


最初,響灘子村的主導産業是檸檬和榨菜,不僅耗時耗力成本高,價格還偏低,2021年榨菜每斤僅4毛錢,檸檬價格稍高,卻因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等原因,産量一直上不去。 

在通過駐村工作隊了解情況後,安居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謝保衛多次帶隊到響灘子村走訪調研,幫助確立了種植高粱的發展計劃。羅唐回憶,由於是第一次種植高粱,加上影響玉米、大豆的播種,計劃推行之初,大家一直處於觀望狀態。

為了增強村民參與種植高粱的信心,在多次實地調研和諮詢農業部門後,兩年間,安居區稅務局從農作經費中累計劃出8萬元,從貴州茅臺鎮引進優質高粱種,並購買專用複合肥,由駐村工作隊送到群眾手中,從源頭上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此外,駐村工作隊還聯繫售種公司開展技術指導,引導群眾做好田間管理。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響灘子村的高粱終於結出碩果,2022年來,兩批高粱産量近120噸,産值60多萬元,不僅在中興鎮打響了産業發展“當頭炮”,還為留守群眾帶來了務工增收的新渠道。

“種植高粱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還帶動越來越多的人自願加入高粱種植隊伍,通過雙手勤勞致富。”響灘子村相關負責人説。



送政策、強信心 助力走穩增收致富路


“高粱是經濟作物,沒有種糧補貼,賣高粱會不會繳稅?”

“現在種高粱需要開荒耕地,我家想買輛旋耕機,有沒有稅收優惠?”……

    由於是首次種植高粱,群眾心中有很多疑慮。“這些問題都是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稍微處理不好,就可能澆滅他們參與種植的熱情。”面對一個個浮現的問題,響灘子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格外謹慎。

在村兩委協助下,駐村工作隊白天入戶問需求、夜晚加班找政策,最終在安居區稅務局機關黨委、稅政、徵管等多部門支援配合下,編印出《稅收惠民政策50問》宣傳冊,並通過自製的《響灘子稅月》期刊,定期向留守群眾推送最新政策和種植養殖技術。

此外,安居區稅務局攔江稅務分局還組織黨員、業務骨幹等成立助農小分隊,不定時到響灘子村開展稅收政策宣講,輔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及各家庭農場做納稅申報、網上開具發票等業務,得到了群眾的歡迎,增強了群眾走穩致富路的信心。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響灘子村新增家庭農場2家,荒地種植黃精、菖蒲等中藥材200余畝,村集體經濟發展擺脫一枝獨秀的局面。



謀發展、明方向 增強自主“造血”能力


“種高粱不是最終目的,還要通過高粱把周邊配套産業發展帶動起來。”2022年6月,遂寧市委統戰部、安居區稅務局等四個幫扶部門聯合走訪調研響灘子村,在工作會上,各級幫扶部門結合實際為響灘子村未來産業發展出謀劃策、指明方向。

按照幫扶部門的建議,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圍繞高粱做起了系列文章,引導群眾自主開辦兩家酒坊,自烤自釀的高粱酒和麻子灘鮮魚、紅苕、黑山羊一道,成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土特産。

富含糖分的高粱稈是天然飼料,在村兩委大力支援下,該村養羊大戶譚春亮自購粉碎機,並利用村烘乾房倉庫進行加工存儲,生産的飼料不僅能滿足自用,還能銷售到鄰近鄉鎮,開闢出一條增收新路。

金秋時節,成片的紅高粱與靚麗的麻子灘風景相映成趣,不僅給響灘子村增添了一抹亮色,還吸引周邊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打卡,帶火了當地漁家樂和農産品銷售。

“今年,我們還引進資金完善了産業配套設施,為高粱榨菜輪作、玉米大豆複合套種等産業項目提供保障,我們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紅火。”響灘子村相關負責人説。(文、圖/安居區稅務局)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