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內江 > 正文

【圖文】隆昌市:新農民余雲龍帶領鄉親種出鄉村振興好“錢景”

7月13日,在隆昌市胡家鎮蔬菜園區黃金村種植基地,連片的高粱低頭笑彎了腰,排列成行的高粱下,一株株碩果纍纍的大豆喜獲豐收。基地負責人、新農民余雲龍正帶領農人們採摘青豆,空氣裏瀰漫著大豆的清香。


余雲龍採摘青豆


“種植毛豆能有效改善重茬種植蔬菜帶來的病蟲害多發、土壤結構改變等問題。”余雲龍説,大豆根瘤菌對土壤有固氮增肥的作用,能讓土地“休養生息”,但大豆不耐強光,而高粱耐旱且枝葉發散,可為大豆遮擋部分強光,高矮作物優勢互補,空間錯位搭配,充分發揮邊際效應,提高復種指數和單位面積效益,大大提高土地附加值。

余雲龍來自樂山市峨眉山市,既是村民口中的“種菜能手”,也是有技術有想法有幹勁的新農民。從工廠的技術工人轉戰農村,他經過刻苦學習、艱辛實踐,在隆昌發展了300余畝蔬菜種植基地。

為什麼基地不選擇玉米,而選擇高粱進行套種呢?余雲龍介紹,高粱、玉米的生長週期差不多,但是它們的生長特性不同。玉米收穫了,玉米桿很快就會枯萎,而高粱穗收割後,高粱再生能力強,還能多收一季再生高粱,套作具有一季多收、一種多效等優勢。

“大豆收完,8月開始,基地會陸續種植秋黃瓜、花菜,蓄留再生的高粱還可為蔬菜庇蔭。”余雲龍説,待到再生高粱收穫,高粱稈才會被砍掉,直接放在溝壟間,等到花菜、蓮花白等蔬菜成熟收穫,再用旋耕機旋耕,菜幫子、高粱稈就地粉碎有機還田。

經觀察,高粱大豆帶狀套作種植都起了壟,壟高均在30釐米以上,壟寬有兩米。3行大豆,1行高粱位居其中,已經完成收穫的大豆,土壟上有薄膜覆蓋,目前長勢鬱鬱蔥蔥的大豆,土壟裸露,未覆蓋薄膜。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

“大豆的種植從驚蟄開始到小滿結束,種植期的氣溫決定了是否覆蓋薄膜。”余雲龍一語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大豆的收穫期從6月初持續到7月末。


成片的高粱大豆帶狀套種


余雲龍發展了240余畝高粱大豆帶狀套作種植,高粱的播種面積減少了,産量卻增高。秘訣又在哪兒?

余雲龍手指一株高粱的根部,1、2、3......13,一株高粱苗經過分蘗,發了13株,就有了13個高粱穗,高粱穗飽滿充盈,沉沉的重量壓彎了高粱的腰。

“明年我將把壟寬調整到1.7米,把原來90公分的窩距調整到60公分,創新2行大豆,1行高粱的種植方式,進一步提升高粱、大豆的産量與品質。”通過一年年的實踐研究,余雲龍把高粱、大豆各自的脾性摸得一清二楚,種植技術不斷精升。

據介紹,基地每年都會從周邊養殖場購入1000余噸養殖肥進行腐熟發酵,以科學比例調配,增加有益菌成分,培肥地力。高粱大豆帶狀套作種植,高粱畝産300-350公斤,青豆畝産500公斤,幹豆畝産100公斤,畝産收益5000余元。

“技術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只有分享,才能實現其價值。”余雲龍表示,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對三次産業高品質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名新農民,會兢兢業業做好農業生産帶頭人,免費向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確保農業增産增收,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剛開始村民習慣了單一的種植方式,我們通過邀請村民到套作種植示範基地現場觀摩,印發技術資料等方式進行宣傳,並實地提供技術支援,讓村民逐漸接受並實行。”隆昌市農業農村局糧油股股長魏林介紹,在高粱地或者玉米地間及經果幼林套作大豆在全市範圍內廣泛推廣,2023年隆昌市套作大豆達到7.5萬畝。(文、圖/林巧)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