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內江 > 正文

【圖文】改善農村面貌 繪就內江市市中區如畫美麗鄉村

下壩橋村是內江市市中區朝陽鎮黃鶴湖畔的一座小村莊。近日,來到下壩橋村,眼前的景象令人感到驚喜。幾個月前的荒草地,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供村民們娛樂休閒的大院壩;一排排整齊的竹籬笆,提升了農村公路的“顏值”;一條便民路連通著每家每戶,出行更方便了,鄰里關係也更加融洽;房前屋後是利用荒廢土地開墾出來的“微菜園”,不僅美化了環境也給村民們帶來了收益。

今年年初,下壩橋村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落。如今的大變樣,得益於內江市市中區的農村面貌改善工作。今年3月初,市中區成立了專班組,召開了動員大會,區委主要領導組織召開專題會議,並帶隊深入調研,市中區農村面貌改善工作就此正式吹響號角。


“洪家院子”


“專班成立後,我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了摸底排查,掌握了需要進行改善的確切數據,為後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村面貌改善工作專班組成員候亞平一邊介紹,一邊來到一座新修的磚瓦房前,“這戶就是我們在前期摸底排查出來的危房,現在他自己修了新房,已經搬進了新家。”



56歲的村民洪文君正是這座新房的主人,此時的他正騎著小摩托沿著水泥路面的便民路從鎮上直達他家的院子外。停好了車,他輕鬆利索地把剛買的物品搬回了屋。“現在修了這條路,我回家方便多了。”洪文君滿臉笑容地説,“以前買了東西,還要提一截路才到得了家,有時候太重的東西就比較麻煩了。”今年3月,在得知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是危房時,洪文君便聽從了建議。“以前也想過修,但是路不好走,材料要人工搬運進來,費用太高。後來村上開始提升改造了,車子、材料都能夠運進來了,我的新房也就建成了。”看著自己一磚一瓦修起來的新房,洪文君欣慰地笑了。

洪文君家所在的下壩橋村8組,是該村重點打造的精品小院之一,現在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洪家院子”。在“洪家院子”的提升改造中,市中區按照因地制宜,在不動大佈局的情況下進行實施。目前提升改造已經完成,村民們非常滿意。“他們不僅生活環境變好了,生活習慣也慢慢地變好了。”候亞平説,“自己房前屋後能夠保持乾淨整潔,垃圾也不隨便亂扔了,能夠把被動變為主動,去維持和維護環境衛生,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這個工作開展的意義。”


“油坊院子”


“天然氣公司來人了,你們過來兩個人帶下路。”臨近中午,下壩橋村黨總支書記陰文義守在“油坊院子”提升改造項目的建設現場指揮調度,這裡是下壩橋村繼“洪家院子”後,打造的又一個精品院落。



“以後這裡要建一個村民們休閒娛樂的院壩,站在這裡就能看到黃鶴湖的美景!”看著現場火熱朝天的建設景象,陰文義介紹,“‘油坊院子’我們想結合周邊環境,打造出適合的風格,既要有農村的安逸寧靜,也要有鄰里間互助交流、和睦相處的氛圍,要有一個溫馨且不失原有風貌的外部環境。同時,每家每戶都要有一個微菜園、入戶路和便民道路。”

人居環境的改善,農村面貌的變化,帶給陰文義的感受是:“現在願意回來的人多了。”“油坊院子”提升改善才開始不久,就有7家人回到村上,願意在這裡修房建屋。

“現在農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各方麵條件也都很合適,我們就想著回來修套房子,以後回家養老也方便些。”村民黃群英説。

“我們村是準備建設3個精品小院,我們也想趁著這個好時機,把農村面貌改善和鄉村旅遊結合到一起來。”陰文義説,“我們也在接洽一些公司、平臺,想通過整合村上一些閒置的房屋,打造成民宿,採用和平臺合作的方式經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壯大村集體經濟。”陰文義信心滿滿地説著他對未來的構想。

下壩橋村地處黃鶴湖沿線,風景優美,物産豐富,以精品柑橘、雷竹産業為主導,近年來,依託兩大産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成效顯著。如今,這個秀麗的小村莊又變得更加美麗整潔,相信不久,這裡將成為黃鶴湖畔又一個“網紅打卡地”,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光旅遊。

人居環境的改善,農村面貌的變化,源於市中區農村面貌改善工作的有序推進。市中區以聚焦黨建引領、基礎補短、環境美化、産業助力、服務提升、風貌改善的六個方面,全面推進工作落地見效。接下來,市中區將汲取試點建設的先進經驗,加快補齊農村面貌改善工作中的短板,按照“缺什麼補什麼、什麼亂治什麼”的原則,高品質推進農村面貌改善。(文、圖/段丹)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