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內江 > 正文

【圖文】隆昌新的階層人士李峰跨界稻田養蝦引領百姓致富

初夏時節,走進隆昌市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西南片區內(胡家鎮),“十里長虹”沱灌渠在天空劃下一道優美的弧線,奔忙在田間地頭的農人們搶抓農時插秧播種。

胡家鎮新的階層人士李峰在雙龍村、付家橋社區流轉了300余畝地成立景興稻蝦養殖合作社,此時的他頭戴草帽,身背投飼機,正給稻田裏的小龍蝦喂料。


李峰投喂小龍蝦


職業“大轉彎” 不懼困難肯鑽研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縱自己的情緒。”這是微信名為“峰聲水起”的李峰寫在朋友圈的一句話。這個從小在農田邊長大的“86後”,個性沉穩、為人真誠、做事勤奮,2018年從開商超的商業零售業轉向現代農業,返鄉創業專攻稻蝦綜合種養,把農業做得風生水起,既穩住“糧袋子”又鼓起“錢袋子”,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時鐘撥回到5年前,32歲的李峰在胡家鎮一邊種植折耳根,一邊摸索著稻蝦綜合種養。“第一次往田裏放蝦苗,沒掌握好密度,田坎上爬滿了小龍蝦。”李峰邊説邊比劃姿勢,曾經讓他急得焦頭爛額的事情被他當笑話講了出來。“晚上巡塘看見沒養小龍蝦的田裏有小龍蝦,會馬上捉來放到自己田裏。”回想創業之路,李峰説熱愛與責任讓他堅持創業夢想,選擇在一次次失敗後迎難而上,不斷學習並且勇於實踐。

李峰每天起早貪黑,在各個養殖基地奔走,研究小龍蝦的成長習性,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行家裏手或農業專家請教。反覆總結經驗後,李峰決定將養殖重點轉向苗種自繁自育,從根源上解決苗種價格高、存活率低等問題。2022年,李峰將改造升級後的300余畝稻蝦田分為育苗區、商品區兩個區域。

“育苗區有大小19塊田,商品區11有塊田,起蝦、放蝦無縫銜接,就近轉塘極大提高了蝦苗的存活率。在此過程中,採取田塊滾動起蝦放蝦的方式,讓每一個田塊錯峰豐收。”李峰笑著介紹,稻蝦綜合種養以稻為先,跟著節氣種稻,首先確保糧食收成,栽秧、收割同樣採取滾動方式,讓小龍蝦豐收一年四季沒有空檔期。


成片的秧苗茁壯成長


“抱團發展”合作社 帶動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村裏曾有300余畝荒地,幾個年輕人回鄉創業成立合作社,搞起稻蝦綜合種養,不僅讓撂荒地重煥生機,也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胡家鎮雙龍村黨總支書記盧小勇説起村子的變化,露出燦爛的笑容。

盧小勇口中的合作社正是李峰的景興稻蝦養殖合作社,合作社成員由5位平均年齡只有38歲的年輕人組成,輻射帶動村民養殖小龍蝦面積400多畝,帶動村民就業30余人。

“抱團發展”是李峰成立合作社的初心。“隆昌早春蝦供不應求,我們就該抱團發展,一起提高小龍蝦養殖技術,把量做大。”李峰不時接到電話,大多是詢問如何清塘、如何加氧等問題,他都是耐心回答,知無不言。

一家一戶的生産經營形式下,養殖戶出售産品、購買農資量小且分散,小龍蝦售價相對低,農資購買價格相對高,使養殖戶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增收困難。成立合作社後,大家擰成“一股繩”,推動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李峰説:“僅在購買飼料方面,我們一年就能節省一萬多元。”

56歲的村民張隆琴説,她每天來基地撒撒料、割割草,工作不累,一個月能掙一兩千元,還能照顧家裏。

李峰帶動親人、朋友、農戶發展“稻蝦迴圈種養”模式,免費傳授技能,越來越多人加入其中,讓小龍蝦的産量大幅提高。“與其説是我幫助他們致富,不如説是雙向奔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李峰説。


爭當現代智慧科技農業的領航人


“我有10個筆電,裏面清清楚楚寫了我每個月的工作內容。”李峰介紹,根據節氣、溫度、氣候,把每一個生産環節都一一整理出來,蓄水、翻田、集中育秧、插秧等環節一目了然。

“看見活蹦亂的小龍蝦,很有成就感。”李峰抓起一隻小龍蝦展示,“我們養出的小龍蝦,個頭大,肉質肥,底板乾淨,很受市場的歡迎,許多客商守在基地想要訂購小龍蝦。”

稻蝦綜合種養既減少農藥、化肥使用,又提升了小龍蝦、蝦田米的品質。李峰表示,將開展綠色、有機水産品和稻米産地認定和産品認證,做大做強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生態蝦”“有機稻”品牌,打造集小龍蝦蝦苗培育、銷售、垂釣于一體的鄉村農旅業態,助力鄉村振興。(文、圖/林巧)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