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內江 > 正文

【圖文】隆昌市大南街社區:探索“善治”之道 老舊小區變身溫情家園

老舊小區如何換新顏?隆昌市大南街社區黨委堅持以“民之所向”“民之所盼”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打造“黨員15分鐘服務圈”社區,通過黨建引領,深入推進聯建共建,激活“紅色引擎”,打通最後一公里治理“經脈”,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社區幹部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


破題:黨員先行 老舊小區“煥新”


小區道路平整開闊,環境乾淨整潔,垃圾分類箱整齊擺放,居民聚在一起話家常……6月12日,在大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張晗的帶領下深入大南街社區的各個老舊小區,一幅幅乾淨整潔、安寧祥和的生活畫卷躍然眼前。

地處隆昌市城區南部的金鵝街道大南街社區,在20世紀90年代是“盛極一時”的萬人居住區。時光荏苒,大南街社區在城市變遷中漸漸失去往日光彩,50個小區成為典型的老舊小區,“原住民”紛紛離開,年輕人望而卻步。

多年來,小區內設施設備年久失修,地下管網破損嚴重,違章搭建較多,居民生活環境臟、亂、差,老齡人口多、矛盾糾紛多、老舊院落多、資源少“三多一少”情況凸顯。居民一度將這裡稱為“稀爛街”。

“老婆婆素打扮。”“人窮水不窮。”“老舊小區改造我們不搞大拆大建,是在現有基礎上讓居民的幸福生活更有質感、更有溫度。”大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張晗介紹,社區創新“黨建引領+樓棟自治”基層治理模式,把黨小組設在樓棟上,通過黨員引領,深入各個小區開展環境衛生清掃、矛盾糾紛調解、消防治安巡邏等工作。

“小區現在完全換了一個模樣。”提起小區的變化,65歲老住戶李德容的開心溢於言表。存在的安全隱患得到整治,小區更加整潔,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和諧相處。“走在小區裏,神清氣爽,幸福感十足。”李德容説。

“我們從根本上改變了‘幹部在幹,群眾在看’的困局,越來越多居民積極參與到小區自治中來。”張晗笑著説,人民群眾的眼睛雪亮,當群眾真切感受到了變化帶來的好處,我們再深入做好宣傳,效果事半功倍。

如今,在大南街社區的50個老舊小區,從黨員幹部引領幹變成了小區居民自覺幹,一個個老小區神采奕奕。


合力:拆墻並院打造同心小區


民生係心間,枝葉總關情。大南街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上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堅持“不僅要面子好看,更要裏子溫暖”。如何讓老舊小區改造真正改到居民心裏去,大南街社區做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建於20世紀80年代前後的胡家巷98號1幢、2幢、3幢,由於建成時間不同,各自以圍墻為界,房屋老舊、無門衛、停車難,居民之間矛盾頻發。

熟悉小區情況的張書記決心“拆墻並院”,“小”小區變成“大”小區,優化空間佈局,促進資源共用,安裝門禁系統,打通有人管、自己管、規範管理的小區自治內迴圈。

想法有了,如何實施?

“我們就一幢,也沒多少戶,合併後説不定更多麻煩事。”“一個小區裏面兩堵圍墻,拆了多好。”……對於合併,居民意見不一,工作陷入僵局。

大南街社區黨委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成為破局的關鍵。社區依託樓幢的黨員骨幹發動熱心群眾,一同為居民“答疑解惑”,詳細分析小區合併的利弊。最後居民一致同意拆除圍墻,從三個小家變成了一個大家。

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配套分類垃圾箱,硬化路面,設置前後門……居民的訴求“願景圖”變成了和美宜居“實景圖”。

在胡家巷5號小區,曾經坑洼不平的路面讓居民很是頭疼,如今,路面平整,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健身。

“下雨天全是水凼凼。社區給我們硬化了路面,我們瞧見這麼好的地方,就安裝了健身設施。42戶居民一分錢都沒有出,就把事辦成了!”在小區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林家新説,原來,居民樓下有一間公共用房,靠出租一年有一定收入。社區利用項目資金平整出一塊空地後,居民們提議用公共用房的租金購買健身設施供大家使用。

“當居民親眼看見了小區的種種改變,就會有參與小區自治的意願。”張晗表示。


網格員入戶宣傳居家安全知識


凝聚:老舊小區變成溫情家園


漫步社區內,目之所及,雖然大多數是建成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屋,但在社區的治理下顯得規範有序、乾淨整潔——社區辦公室樓下安裝便民傳呼器,一鍵直達社區工作人員,下樓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服務;為解決居民停車難,許多樓棟間重新規劃停車位,不僅增加了車位,還讓出消防通道改善消防安全環境;在社區主導下,見縫插針增設運動設施,重新種植花花草草……這些細節裏的亮點,像閃耀的燈火,溫暖著老百姓的心。

尊重群眾意願,順應群眾期盼,滿足群眾需求。大南街社區發生變化的不僅是小區的面貌,更多的是提升了人們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大南街社區根植“找得到人、解得到難、辦得到事、交得到心”的社區服務理念,從每一件群眾的小事辦起、辦實、辦好,還特別在社區青少年和老年人“一老一小”問題上給予特殊的關注,實現了社區治理工作的精準化、精細化、精心化,進一步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準。

大南街社區辦公室把70%的陣地打造成服務區,向社區居民提供閱讀、休閒、辦事等公共服務。

行走在被隆昌人喻為“城中村”的居民新村,看著一棟棟帶有歷史痕跡的老房屋,大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張晗説出了頭腦中暢想的畫面:在斑駁的磚墻上畫上塗鴉,居民屋前屋後的綠地種上鮮花,許多追尋城市記憶的年輕人慕名而來,拍照打卡,老舊小區變身網紅打卡地,讓這裡濃濃煙火氣和人情味溫暖更多的人。(文、圖/陳潔 林巧)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