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內江 > 正文

市中區全安鎮:年銷售額超400萬!“小粉條”變成致富“大産業”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紅薯作為特別常見的農作物,在內江市市中區全安鎮洪壩村,通過深加工被製作成一根根粉條,不僅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更帶動了村民就業,“小”粉條做成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産業。

近日,來到位於全安鎮洪壩村的內江市市中區吉雅薯類種植專業合作社,此時,工作人員正忙著在房前屋後晾曬粉條,成排的粉條挂滿田野鄉道,場面蔚為壯觀。在廠內的晾曬場,該專合社負責人雷長雲正在查看粉條晾曬情況。

“我剛剛檢查的那些粉條已經完成晾曬,再過幾個小時,這些粉條就會被打包,明天就將被運送到自貢,隨後走上消費者的餐桌。”雷長雲介紹,“我們的粉條由於品類多、味道正、口感筋道,深受消費者喜愛。除了省內地區,産品還會銷往雲南、貴州、重慶、黑龍江等省市。”

據了解,今年53歲的雷長雲曾經在浙江打拼多年,由於父母年事已高、孩子無人照顧,2009年雷長雲積極響應地方號召,毅然辭職,成為市中區第一批返鄉創業人員。回鄉後,他經過多方考察,成立了內江市市中區吉雅薯類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産澱粉,靠著11.5萬元啟動資金慢慢起家。

由於跨行業創業,對澱粉行業沒有技術和經驗,運營了3年都一直虧損,但他沒有放棄,不斷尋訪專家。市中區農民工服務中心獲悉後,積極聯繫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指導,慢慢地,雷長雲掌握了生産技術,並在專家的建議下,調整經營方向,延伸了産業鏈條,將生産重心從澱粉轉到粉條上。終於,從2015年開始,專合社扭虧為盈,訂單逐漸增多。隨後,雷長雲累計投入400萬元,先後三次擴大産能,主要生産紅薯粉及粉條等産品。如今,專合社的年産量達500余噸,年銷售額超過400萬元。接下來,專合社還將進駐電商領域,進一步提高紅薯粉條等深加工産品的銷量,做大做強粉條産業。

致富不忘家鄉父老。“從4年前開始,我們就與附近的4個貧困村簽訂了‘訂單農業’協議,以‘企業+農戶’的形式,進行合作幫扶。種子免費下發,紅薯成熟後再進行收購。”隨著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現在,該專合社每年需要收購1000余噸的生産原料,原材料的收購也由4個貧困村擴大到周邊的幾個鄉鎮。小小的粉條産業,間接帶動了全安鎮周邊2000余戶農戶種植紅薯,致富增收;直接帶動周邊10余名農戶穩定就業,每年每人平均增收達3萬元。

提及專合社的未來規劃時,雷長雲表示,下一步,他計劃依託高標準農田項目,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形式,打造3000余畝紅薯基地,進一步壓縮成本,擴大産能,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粉條全産業鏈運營體系,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文/陳樂)


責任編輯:李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