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將使我國廣大農村逐步邁進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在農村變富變美的背後,是一群新時代鄉村振興先鋒默默奉獻的背影。他們紮根農村、情係農民、投身農業第一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辭勞苦、頑強拼搏,真抓實幹、堅持不懈,始終把鄉村振興這面旗幟頂在頭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動人讚歌。
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外宣頻道“中國網·記錄中國”特別節目“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鄉村振興先鋒頌”系列報道的腳步,一起去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聆聽來自第一線最動聽的聲音。進一步匯聚助力“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貢獻新的力量。
十餘年來,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囑託,深入北京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推廣;他的足跡遍佈北京郊區各個鄉鎮,完成了北京甘薯品種的更新換代,為北京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和甘薯産業發展貢獻力量。他就是被評為“北京市農村工作(2017-2021年)先進個人”“第十六屆北京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趙波。
推廣新品種,他把實驗室搬到農戶的生産田
十幾年前,趙波做過一個種植戶行為分析的調查研究,發現70%以上的農民最希望得到新品種支援,其次是機械化種植技術扶持。因此,這麼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推廣新品種、簡化栽培技術。“要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他們最需要什麼,我們就從哪入手幫助他們。”
趙波把實驗室搬到了田間地頭,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速度。2016年以來,他在北京郊區甘薯生産田中設置新品種試驗示範田,引進煙薯25、普薯32等甘薯新品種。經過當地生産評價和市場反饋,密雲區高嶺鎮石匣甘薯種植合作社確定了普薯32為主栽品種,帶動密雲全區的甘薯品種更新。房山區甘薯新品種畝産量達到3000千克以上,形成以新品種為主、老品種為特色的甘薯品種搭配模式。在平谷區夏各莊鎮,新品種的引用使甘薯畝産量由700千克提高到3000千克以上,每畝平均産值達到9000元。
“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一定要體現在農民鼓起來的‘錢袋子’上。”趙波笑著説,“只有這樣,農民的積極性才會更高,我們才能達到科技興農的目標。”經過2016至2020年前後共5年的努力,北京地區第五代甘薯新品種,由點到面、由村到鎮、由區到市全面更新,應用面積從2016年的不足5%,發展到2022年的95%以上,實現了甘薯新品種在北京地區的更新換代,産量從1500千克/畝增加到3000千克/畝以上。“甘薯新品種符合市場對鮮食品種口味和外觀品質的要求,銷售價格增加,甘薯種植戶經濟收益顯著提高了。”趙波如是説。
推廣新技術,他親自下田示範種植
甘薯新品種推廣和更新換代要和種植技術的推廣緊密結合,才能效率更高。“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較少,村中多為婦女和老人,所以就需要提高機械化來解放勞動力。”趙波探索了甘薯密植淺平栽技術,利用調整種植疏密程度來控制甘薯形狀,並將薯苗淺平栽入土中來增加結薯點從而提高産量。
但新技術的推廣是個緩慢的過程,“最開始我到農村講課培訓,年齡大的種植戶並不認可,我前腳講完課剛走,後腳他們還按照自己的方式種植甘薯。”
趙波意識到,種植技術的推廣,不能只通過講課,還需要通過試驗示範、現場參觀、現場指導等手段,才能夠更直觀、更有説服力,農戶才能夠更好的掌握。“我就下田示範種植新技術,等到秋天甘薯成熟了,再帶領大家看看成效,種植戶們發現用我教的種植方法可以結出更多果實,就漸漸轉變觀念,接受新技術了。”
為了提高甘薯的商品率,提高畝效益,每年一到甘薯栽插季節,趙波就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講解示範推廣甘薯密植淺平栽技術。經過多年的努力,北京甘薯生産田的栽植密度由10年前的3000株/畝,提高到現在的4000株/畝以上,密植淺平栽技術的應用率由30%提高到現在的80%。密植淺平栽技術使殘次薯塊比例明顯減少,甘薯的商品率從70%提高到85%,畝效益提高20%以上。
除了推廣甘薯種植技術,趙波還致力於推廣先進的冷床育苗技術,提高北京甘薯育苗水準。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在北京地區成功推廣了新型的甘薯冷床育苗技術,在設施選擇、苗床建造、種薯碼放、覆土厚度、溫度控制、病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改進,薯苗百株重量從250克提高到500克以上,秧苗品質顯著提高,能耗和污染明顯降低。
每年三分之一時間在一線,他和農民成為朋友
參與北京地區甘薯技術推廣工作以來,趙波的足跡遍佈了北京郊區各個鄉鎮。近10年來,他累計下鄉1500余天,進行甘薯生産技術培訓79次,培訓農民2800人次,調查甘薯生産單位24個,走訪農戶230余次。累計幫助生産單位和個人建設甘薯示範田27000畝,指導建設冷床甘薯育苗床4.5萬平方米,指導建設甘薯貯藏庫3座,推廣新品種11個,推廣栽培新技術3項。
讓趙波堅持多年如一日深入“三農”一線進行技術推廣的,除了他對這項事業的熱愛,還有農民對新技術的渴盼和對他的認可。
2022年的一天,趙波在密雲一個農村合作社培訓,他發現自己每説一句話,旁邊的村民就比劃一下,後來得知那人在用手語“翻譯”給他的聽障同伴,“我的眼眶都濕潤了,村支書告訴我,這位聽障村民學會了這項技術,一天能掙八十塊錢,自己的生活就有著落了。”通過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趙波幫助很多無能力、無條件外出就業的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創收,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服務“三農”的決心。
現在每個月趙波都會去農民的田裏看一看,了解村民目前的種植情況及需求。最讓他感到驕傲的是,農民從心底裏認可他、尊敬他。“每次到村裏,村民們會跟我聊種植的情況、拉家常,還會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裏吃飯,我知道他們已經不把我當成‘專家’而是朋友,這讓我覺得很自豪。”趙波動情地説。
策劃:陳曦
作者:張麗萍
審發:龐波
欄目熱線:010-62807388 1935818367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