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將使我國廣大農村逐步邁進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在農村變富變美的背後,是一群新時代鄉村振興先鋒默默奉獻的背影。他們紮根農村、情係農民、投身農業第一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辭勞苦、頑強拼搏,真抓實幹、堅持不懈,始終把鄉村振興這面旗幟頂在頭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動人讚歌。
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外宣頻道“中國網·記錄中國”特別節目“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鄉村振興先鋒頌”系列報道的腳步,一起去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聆聽來自第一線最動聽的聲音。進一步匯聚助力“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貢獻新的力量。
立春已過,雪後放晴。一大早,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總工會派駐突泉鎮溪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張雪梅來到養牛戶安麗新家,進行日常走訪入戶。
再過半個月,張雪梅就滿10年“駐村齡”了,在溪柳村這片熱土上,她用青春譜寫出“一畝園十畝田”的美好畫卷。
張雪梅(左)入戶查看養殖戶養牛情況
1979年生人的張雪梅,2013年被選派至杜爾基鎮光明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2016年調整至溪柳村,2021年擔任溪柳村駐村第一書記。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後,張雪梅便動員本村養牛戶擴大養殖。
安麗新告訴記者,最初他家養了5頭牛,看著繁殖不錯,就想擴大規模,可苦於資金不夠,張雪梅便幫忙聯繫了銀行貸款,村上給做了擔保,“現在牛存欄已經有24頭,越來越好啦。”
如今,溪柳村養殖業已初具規模,肉牛養殖戶70戶,牛存欄量達到1400余頭。
除了進行日常的走訪入戶,張雪梅還為安麗新家的兩個大學生送來今年的2000元助學金,幫他們圓大學夢。
從安麗新家出來後,張雪梅趕往大棚種植戶隋秀雲家,了解大棚韭菜的生長和銷售情況。
張雪梅(左)跟種植戶一起綁韭菜
以前,蔬菜滯銷是困擾溪柳村種植戶的首要問題。現在村裏想辦法拓寬了蔬菜銷售渠道,“這幾年,村裏的韭菜種植面積有近5000平方米。我自從2017年轉型種韭菜以後,遇到困難就找張書記,她幫我們請技術、聯繫電商,這幾年銷路特別好,根本不愁賣,每棚的收益一年都得三四萬元。”隋秀雲笑開了花。
庭院紫皮蒜是溪柳村庭院經濟的“當家菜”,為了提高庭院産出量,溪柳村推廣兩茬套種技術。“目前,全村有28戶參與庭院紫皮蒜種植,總面積30多畝,年增收3000到5000元。”張雪梅向記者介紹,“今後我們將繼續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方向,真正把大蒜産業做成富民強村的支柱産業。”
張雪梅(左)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紫皮蒜種植
突泉鎮溪柳村黨支部副書記許春峰告訴記者,自打張雪梅駐村以來,為有效改善全村人居環境,她爭取到本單位幫扶資金3.5萬元,還為村集體購置了一輛小型鏟車。“不僅親力親為解決大病臥床戶的報銷問題,甚至幫殘疾群眾爭取輪椅這樣的小細節也擱在她心裏。”許春峰如是説。
如今的溪柳村實現了“一畝園十畝田”,用張雪梅自己的話來説,駐村10年來,她是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今後將繼續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努力耕耘,“把村民的好日子一筆一畫寫在溪柳村的土地上。”
策劃:陳曦
作者:曾令剛
審發:龐波
欄目熱線:010-62807388 1935818367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