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鄉村振興先鋒頌⑩|陳海軍:滿腔熱情為富民

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將使我國廣大農村逐步邁進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在農村變富變美的背後,是一群新時代鄉村振興先鋒默默奉獻的背影。他們紮根農村、情係農民、投身農業第一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辭勞苦、頑強拼搏,真抓實幹、堅持不懈,始終把鄉村振興這面旗幟頂在頭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動人讚歌。

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外宣頻道“中國網·記錄中國”特別節目“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鄉村振興先鋒頌”系列報道的腳步,一起去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聆聽來自第一線最動聽的聲音。進一步匯聚助力“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貢獻新的力量。


陳海軍,男,1977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下轄黑土墩村。2020年,由於工作需要由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教育局組織選派到新榮區堡子灣鄉堡子灣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2021年6月改派到堡子灣鄉楊州窯村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駐村工作中,陳海軍邊幹、邊探索、邊總結,把滿腔熱情傾注到了鞏固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實際工作中,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詮釋著駐村工作隊“聯村聯到根上,扶戶扶到心上”的職責和情懷。


陳海軍在所駐村裏


深入走訪調研 了解村情民意


楊州窯村地處大同市新榮區堡子灣鄉西北部,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交界,西鄰郭家窯,包含一個自然村劉新莊。村主導産業有小雜糧種植,養殖業等。2020年村民每人平均收入9200元,2021年增加至11500元。

駐村工作隊共4人,他們自駐村以來,不怕艱苦,勇於擔當,嚴格履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並在駐村第一時間開始走訪入戶,深入了解每個村民的基本生活與收入情況。他們還依據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原則制定完善的幫扶方案,認真完成各項幫扶工作任務。

陳海軍在每次入戶走訪中他都要認真查看村民家庭條件,每到一戶都不忘把他們的電話號碼存入自己的手機中,同時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機號碼留給村民,並再三囑咐説:“家中有什麼困難,或者有什麼好的致富想法隨時可以給我打電話”。出於他貼近群眾的優良作風,楊州窯村民感到和工作隊之間的溝通沒有任何障礙,村民與工作隊經常通過電話交流情況,提高了幫扶效率,加強溝通的同時也增進了感情。

2021年鄉村振興衝鋒號吹響後,陳海軍更是積極主動深入村社和農戶,同鄉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廣泛座談交流,不斷入戶走訪,走近田間地頭,詳細了解每個脫貧戶家庭的基本生活生産狀況,深刻分析貧困成因,向脫貧戶宣傳鄉村振興方案和各項惠民政策,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克服暫時困難,理清發展思路,積極謀劃致富新途徑。


陳海軍伏案工作中


理清發展思路 增強致富信心


在全面掌握楊州窯村基本情況後,如何幫助全村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幫助農民致富,便成了陳海軍日思夜想的事情。他在幫扶過程中,針對貧困戶存在的等、靠、要和守土安貧、悲觀消極等思想觀念,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幫扶村和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的問題,引導他們完成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2021年7月,陳海軍通過省聯席辦的推薦加入了山西省鄉村振興研究會,並定期與全省的優秀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在一起交流探討,更多的了解了眼下發展農村經濟的新渠道。由於2020年在堡子灣村駐村時利用網路帶貨的銷售方式,為當地農民銷售了大量滯銷農産品,依託這些成功經驗,他積極與村民代表、村兩委同志協商交流,在認真分析楊州窯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礎上,向省裏農業專家學習請教,提出了繼續在楊州窯村搞電商直播帶貨的工作思路,並以此為指導,結合楊州窯村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規劃。

2022年3月,陳海軍發揮個人與團隊的力量,開始籌備有關農村生産生活短視頻拍攝,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向大眾宣傳楊州窯村的鄉土民情,讓這樣一個鮮少問津的小村落轉變成為大同市當地的網紅村,其特色農副産品的知名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陳海軍(左)在村民家中了解生活、生産情況


打造全新IP 突出特色村莊


在長期的走訪調研中,陳海軍發現楊州窯村土地貧瘠,不適合種植高産經濟作物,但楊州窯村種植的小扁豆品質極佳。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種植傳統以及獨特的地形、土壤環境,楊州窯村的傳統小扁豆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就已供不應求,每年新扁豆剛一收成兩個月左右就銷售一空。但由於畝産低、價格低,且種植投入大、週期長等原因,該村多年來種植面積非但一直沒有擴大,甚至還有縮減的趨勢,而想要解決以小扁豆為代表的楊州窯村傳統優勢作物的發展困境,則要從供給與需求兩端同時入手,擴大種植、擴展銷路。陳海軍想到了利用短視頻的製作與宣傳將傳統小扁豆打造成楊州窯村的特色農産品,同時將扁豆收購和銷售價格進行合理的、穩步的上調,讓農民自覺自願種植扁豆,爭取將該村打造成扁豆示範村。

説幹就幹。陳海軍從 2022年3月份開始,在多方籌措和鄉政府的大力支援下,自籌資金建立了堡子灣鄉第一家短視頻拍攝、製作、網路運作工作室,團隊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走進堡子灣鄉的田間地頭和名勝古跡,錄製鄉土人情及特色農産品的各類小視頻。自2022年6月發表第一個楊州窯村宣傳視頻並引發廣泛關注以來,共在抖音、微視頻等多網路平臺發佈視頻八十余條,吸引粉絲一萬餘人、播放量達到五百餘萬次,大大提高了當地農副産品的知名度。到2022年底,為村民銷售羊70多只、牛1頭、雞40余只,各類小雜糧一萬餘斤,同時還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來遊覽當地風景名勝,帶動了楊州窯村旅遊業的發展。


農田盡頭的彌陀山


鄉村振興 人才先行


陳海軍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新榮區人,我的祖上都是農民,我從小就體會過農村生活的不易。”在每一次電話訪問外出務工村民的時候,他都會了解村民們在外的真實生活情況,遇到年輕有為的村民就喋喋不休講解鄉村振興政策和下一步發展思路,動員他們回村發展。如今已經有多個外出務工的農戶有意向回村發展合作社,在這一過程中,陳海軍感觸最深的就是植根于每個人心中的鄉土情懷——外出務工,多數是迫於生計的選擇,而現如今國家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具體的政策落實到基層,為每一村都帶來廣闊的發展機遇,為每一戶都帶來切實可行的致富之道,在收入得以保證的前提下,每個人都願意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策劃:陳曦

作者:張淩雲

審發:龐波

欄目熱線:010-62807388  1935818367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