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中國 > 視訊 > 正文

鄉村振興先鋒頌①|伍章余:書寫紅色邊疆時代華章

編者按: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將使我國廣大農村逐步邁進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在農村變富變美的背後,是一群新時代鄉村振興先鋒默默奉獻的背影。他們紮根農村、情係農民、投身農業第一線,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辭勞苦、頑強拼搏,真抓實幹、堅持不懈,始終把鄉村振興這面旗幟頂在頭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用實際行動譜寫的一曲曲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動人讚歌。

讓我們一起跟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記錄中國”特別節目“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鄉村振興先鋒頌”系列報道的腳步,一起去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聆聽來自第一線最動聽的聲音。進一步匯聚助力“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貢獻新的力量。


他,從城市來到邊疆,他,同群眾守望相助,傳承紅色精神,守邊戰“疫”……全靠雙手來創造,不斷增強邊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派駐崇左市大新縣碩龍鎮念典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伍章余。


伍章余帶隊在巡邊


在自治區商務廳的支援和幫助下,在大新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伍章余與念典村黨總支部班子團結帶領邊疆群眾,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現代化邊疆文化旅遊名城,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通過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精準落實幫扶政策,發展特色優勢産業,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書寫紅色邊疆時代華章。2021年度,伍章余被評為大新縣“優秀第一書記”。


伍章余組織召開念典村鄉村振興工作佈置會議


“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新縣碩龍鎮念典村與越南接壤。念典村轄念鬥、上典、下典、楞棕等4個自然屯,有318戶1275人。

堅守“讓邊疆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初心和夢想,伍章余到碩龍鎮念典村駐村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勇於擔當的精神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履行第一書記的工作職責,堅持以“五基三化兩創”為抓手,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好戰鬥堡壘作用,不斷提高凝聚力、戰鬥力、動員力和號召力,帶領邊疆群眾投入到鄉村振興中,將工作重點放到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農民致富增收上,加大幫扶力度,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念典村現有中共黨員51名,群眾積極向黨組織提交入黨申請書5人,列入積極分子4人,發展預備黨員1人。

“念典村推行‘邊長制+網格化’自治管理模式,每週都召開疫情防控工作佈置會,堅持常態化防控,壓實網格責任,組織抵邊屯黨員、護邊員、護林員和返鄉大學生參與值守,採取不定時巡邏邊境線、沙崗卡,嚴防死守疫情境外輸入,守好國門,‘動態清零’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有力踐行。”談到如何守好護好邊疆,伍章余説。

每當念典村巡邊防疫的時候,伍章余總是身著“馬甲”走在前,和手持警械的守邊人,就像枧木,任日曬、風吹和雨打,都不屈服,在濕滑的邊疆小路,在蜿蜒的沙崗卡山路,他已數不清登了多少次沙崗卡,走了多長巡邊路,于無聲處守護家園的安寧。駐村以來,他帶領念典村屯黨員群眾攔截試圖偷越國境三非人員達12批次374人。

念典村生活著漢族、壯族、侗族等多個民族,念典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巡邊護邊、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創新建立“鄰里長”制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各族人民群眾和睦相處、互幫互助、親如一家,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邊疆常開長盛。


伍章余深入村民家中徵求發展計劃意見


打造紅色文化旅遊


碩龍鎮念典村境內有16塊國界碑、連城要塞遺址、古炮臺、備戰洞、防空洞、村史館、仙景岩等紅色旅遊資源。

走進念鬥屯,“幸福全靠雙手來創造”一面9個紅色大字的文化墻、一尊黨員銅像,吸引著遊客駐足觀看。

伍章余一邊解説,一邊引導前來參觀的人們走進村史館。村史館展出了手榴彈、子彈殼、鐵錘、軍用水壺、紀念章等紅色老物件,再現念鬥屯從人民公社、對越自衛還擊戰、改革開放、脫貧攻堅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奮鬥史實,展示念鬥屯17個歷史大事以及3名英雄人物事跡,讓人們回望崢嶸歲月,賡續紅色基因。

他生動地講述了念鬥屯愛國戌邊的紅色故事。93歲高齡的老黨員趙德亮,是念鬥屯年齡最大的黨員。在老人斑駁的日記本上,記錄著念鬥屯一段不尋常的歷史,這也許能從另一個角度詮釋黨員與念鬥屯的血肉聯繫。

早在1946年,共産黨的思想教育澤被邊關,很多念鬥屯先進青年參加了農民遊擊隊。1948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對念鬥屯進行圍剿,村民趙友明、黃興等不幸遇害,而趙友明正是念鬥屯第一位黨員趙德英的父親,黃興正是黨員黃奇武的爺爺。

從1961年2名黨員發展到2022年22名黨員,修建水壩、治水改田、為國守邊、造橋通途、為國修路、美麗鄉村、脫貧致富……61年來,念鬥屯在黨員的帶領下,發揚“不屈不撓、不等不靠、薪火相傳、敢為人先”的奮鬥精神,群眾家家出工、人人出力,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隨著黨的惠民政策持續精準發力,念鬥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戶戶建起新房,家家有了汽車,昔日的一個抵邊自然屯蝶變成一個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網紅打卡地。

2022年以來,吸引了來自區、市、縣、鄉29批各級黨組織1500余名黨員幹部到念鬥屯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念鬥人身上的紅色基因,在黨員身上代代相傳,也成為念典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駐村以來,伍章余腳踏實地,接續奮鬥,善作善成,帶領念典村黨員群眾加強村莊美化綠化亮化行動,修建了近10公里道路,4個自然屯修通了水泥硬化路,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念鬥屯實施風貌改造護欄、 房屋改造提升建設等項目,群眾生活品質明顯改善,紅色文化旅遊發展風生水起,遊客接踵而來。

念典村念鬥屯村民楊春旭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和特色生態旅遊,利用當地綠色食品,創辦“紅色念鬥土菜館”,做優舌尖上的鄉土味道,日子越過越甜美。

“念典,滿眼綠色,神清氣爽,這裡有的城市裏還真沒有,他在這樣好的環境下工作,我全力支援。”伍章余的愛人南寧理工學院老師劉晨説。


伍章余帶隊在中越邊境查看抵邊村屯防護設施


做好綠色生態文章  


夏日,藍天白雲、四週高山、養螺稻田和邊疆村莊,構成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

“我家不僅養殖田螺0.7畝,投喂菜葉、花生葉、花生麩等農産品,還養牛15頭,生態養殖品質好,外地客商前來收購,預計今年田螺、肉牛養殖收入1萬元以上。”談起發展生態農業,念典村念鬥屯蒙美花説。近年來,她家依靠發展田螺、肉牛養殖産業,摘掉“貧困帽”走上致富路。

2021年,大新縣碩龍鎮念典村充分利用綠色生態優勢,鼓勵群眾發展優質水稻、堅果套種沙姜、田螺、肉牛等特色種養産業,打造“一村一品”,促進群眾增收,賦能鄉村振興。

截止日前,念典村田螺養殖面積約150畝,直接受益農戶達142戶,邊民養螺每畝年收入達5000元。

駐村第一書記伍章余積極與上級部門、客商及愛心企業聯繫,念典村成立大新縣念典穗豐開發有限公司,籌措資金19.63萬元資助困難學生及發展堅果産業。念典村一期種植堅果面積達200畝,計劃打造千畝堅果種植基地。

念典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趙學彪説:“我們將探索村集體+公司+農戶”運營模式,做大做強田螺、堅果産業,為推動集體經濟發展、提高群眾收入注入強勁動力。”

伍章余與念典村黨總支部紮實做好脫貧後續幫扶工作,持續加大就業和産業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鼓勵勞動力轉移就業,採取幫扶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內生動力,幫助群眾解決發展産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多渠道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伍章余組織黨員幹部開展鄉村夜話座談會


“念典村將生態産業與紅色旅遊有機結合,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獻禮黨的二十大。”駐大新縣碩龍鎮念典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伍章余在描繪振興念典美麗畫卷。


策劃:陳曦

作者:黃偉林(廣西崇左市大新縣融媒體中心)

審發: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