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山東:科技創新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

發佈時間:2022-07-11 15:03:54 | 來源:齊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山東持續推進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開展科技創新行動,一批重大技術成果加速顯現,黃河流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歷時110多天,黃三角國家農高區的70多畝藜麥試驗田豐收在望,這是山東率先在國內培育出的低海拔多熟制藜麥品種。經專家現場測産,實際畝産突破500斤,是歷年測産結果最高的一次。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副站長劉存輝:“從今天的現場來看,農高區種植這幾個品種,它的性狀基本上穩定,對山東地域適應性也越來越好。”

藜麥原是南美洲鹽湖地區的高海拔作物,耐鹽鹼、抗乾旱,營養價值高,國內種植面積已突破10萬畝。但在低海拔和雨熱較大氣候條件下,容易患病減産。要在山東900萬畝鹽鹼地上推廣種植,科研團隊首先要培育適合平原種植的種子。為此,山東專門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臺賬,對鹽鹼地綜合利用等領域的29項內容開展科技創新行動。東營鹽地藜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育種員張平:“最早是2000多個種質資源,從溫室裏不斷的一件一件的栽培,然後再選這種的單株,選好了以後再大批量的在大田選育,這個要可能會要到2~3年以上,才會選出一個好的品種。”

依託黃三角國家農高區,省科技廳配套“良種工程”等科技項目,集聚全省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共同開展鹽鹼地育種,解決了以往投資風險大、回報週期長的問題。今年,科研團隊初步篩選出9個分別具有高産、快熟等性狀的藜麥基礎品種,並在新疆、上海等地做農田實驗,培育出多性狀雜交品種72個。

山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慧:“這個就是我們篩選出來的,在東營鹽鹼地能結種子的材料,這個品種是高原的材料,如果不在溫室裏它的穗子能有1米多高,通過它和它之間雜交,培育出高産、生育期較短,避開7、8月份的大雨的種子。”

科研成果落地,也帶動了農業管理技術突破。依託農高區平臺,目前,煙臺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和青島農大等十幾家參與單位,共同建立了從藜麥育種到農技管理、收割的全鏈條生産體系。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世華:“可以利用現代農業在蔬菜上或者其他的作物上種植技術,我們做一下包衣,這樣既可以防蟲,加上以後它可能更好的吸水。包括農機(收割)這一塊青島農業大學,一些機械研究院,都可以來協助我們做這些相關的工作。”

眼下,山東已收集和創制耐鹽鹼植物新種質資源1萬8千多份,這些技術將直接帶動鹽鹼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20家前沿交叉學科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級科創平臺落地。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農村科技處處長李百東:“按照項目、人才、平臺、基地一體化創新發展思路,加強適宜鹽鹼地品種、技術、裝備、投入品、農作制全鏈條整合創新,支援財政經費4200余萬元,組織實施農業良種工程項目10余項,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黃河國家戰略提供科技支撐。”(完)


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東段)正式開工
記者從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東段)近日在濟南等沿黃城市開工建設。工程涉及菏澤、濟寧、泰安、聊城、德州、濟南、淄博、濱州、東營9市22個縣(區),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控導工程續建29處共14.32公里,控導工程改建加固38處共524道壩垛,險工改建加固32處共502道壩垛,防汛道路建設25條共27.74公里,河口北大堤加高幫寬44.63公里,堤頂硬化72.37公里等。
山東:科技創新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
山東持續推進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開展科技創新行動,一批重大技術成果加速顯現,黃河流域經濟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山東冠縣:靈芝産業助推鄉村振興
位於黃河故道的山東省聊城市冠縣依託豐富的林果資源發展靈芝産業。經過30多年的培育壯大,冠縣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靈芝種植基地,形成集培育、種植、深加工、創意銷售等為一體的産業鏈,靈芝産業也成為當地助推鄉村振興的特色富民産業。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