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從泉水叮咚到雲奔潮涌,濟南如何寫好黃河文章?

發佈時間:2022-05-12 11:07:23 | 來源:大眾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黃河萬古流!濟南市是黃河流經的最後一個省會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密集建成通車,尤其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獲批設立,産業和人才打破“不過黃河北”的魔咒,歷經170餘年,黃河由“城邊河”變為“城中河”,濟南由“大明湖時代”朝“黃河時代”加速邁進。剛剛閉幕的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市兩會,掀開了“黃河時代”的新篇章。

橋隧高鐵密集建成通車

“濟濼路黃河隧道通車後,我們開車不用再走濼口浮橋,一方面可以省一些過橋費,又不會因為淩汛、洪水而臨時改道建邦大橋或者黃河大橋,現在打車去黃河北的乘客也越來越多了。”對於萬里黃河第一隧濟濼路隧道的通車,省城計程車駕駛員姜洪國非常有感觸。

從2018年開始,黃河濟南段的齊河黃河大橋、青蘭高速黃河大橋、長清黃河大橋、石濟客專公鐵兩用橋、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濟南黃河鳳凰大橋陸續通車。

擁河發展,交通先行。聚力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今年濟南將加快5條續建和3條新建跨黃橋隧的建設。記者從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獲悉,5條續建依次為濟南黃河齊魯大橋、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北延、濟鄭高鐵橋、繞城高速大西環橋、泰聊公鐵兩用橋。3條新建為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復線、黃崗路穿黃隧道、航太大道穿黃隧道。

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楊峰表示,目前濟南現有過黃通道15處,“十四五”期內濟南將形成26處過黃河通道的佈局,主城區過黃通道間距縮短到平均3公里,在所有黃河沿線城市位居首位,將為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跨過黃河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為了延伸經濟腹地,濟南還加快構建“米”字形高鐵網,尤其是補齊西南方向鄭州和東北方向濱州的“射線”,其中濟鄭高鐵計劃明年建成通車,濟濱高鐵計劃今年開建。在此基礎上,濟南還將與沿黃城市攜手推進濟南經鄭州至西安、蘭州、西寧的東西向“一”字形大通道建設。

産業和人才“落地開花”

産業和人才是支撐區域未來發展的最重要引擎。大數據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産業規模均達到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均達到2000億級,人才總量突破200萬,這為濟南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打下了堅實的産業和人才基礎。

“無論是統一大市場建設還是雙迴圈打造,黃河流域都是國家要重點抓的地方。濟南要做的就是支撐起整個黃河流域,甚至包括整個華北、北方地區的科技內迴圈,要把齊魯科創大走廊和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以及起步區這三個點結合起來。”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山東大學余東華教授分析。

作為濟南引進的15家“中科系”院所之一,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先後獲批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核探測與核成像)研究中心(濟南實驗室)、濟南市核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發平臺。

研究院科研部主管劉坤良是東南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受研究院良好的科研生態和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平臺的吸引,他放棄了蘇州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這邊團隊建設非常合理,十分重視對青年人才的支援和培養。同時,張弛有度的工作氛圍和較好的待遇也都很適合我們年輕人發展。”劉坤良説。

“人才轉移的背後有兩個訴求,一是這個地方能夠實現自身價值,二是薪資待遇等方面能夠吸引他。就這兩方面來説,濟南做得也不錯,但給人的印像是力度不夠大,濟南要在提供發展平臺、營造成長環境方面繼續下功夫。”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説。

起步區放大溢出效應

直管區地區生産總值增幅位列全市第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簽約引進總投資達3018.5億元的116個高端優質項目……作為黃河國家戰略中唯一實體性新區,到今年4月25日,濟南起步區獲批已滿一年。一年來,起步區從開局起步向全面起勢加速邁進。

起步區管委會主任助理、黨群工作部部長張勇介紹,作為全市乃至全省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引領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承載地,起步區已經具備成形起勢的基礎和條件。

不過,起步區前有浦東、雄安這樣的標兵,後面也有追兵。記者梳理,不少沿黃省份和城市都在積極謀劃帶有黃河元素的新區,意在爭取更多資源,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支援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實施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先行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的目標。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匯全省之智、舉全市之力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2022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起步區與周邊區縣的協同發展方面被多次提及:推動起步區與高新區聯動發展,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推進濟陽、商河與起步區對接融合,加速人口和産業集聚……

“高新區和起步區形成協同,引導企業在擴大生産、專業性功能性公司開立等方面在起步區佈局,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濟陽和商河對接起步區,則表明一種態度。它們不是競爭關係,在協同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可以形成合力,要發揮好起步區的溢出效應。”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認為。

打造獨特的黃河文化IP

極目黃河,水闊天高。站在鵲山頂往西南望去,高近50米的鵲華樓矗立在黃河南岸,向東北望去,鵲山水庫、百年鐵路大橋、濟南黃河大橋盡收眼底,東南方向則是“齊煙九點”之首華山。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在此交會,代表中華山水園林典範的新時代“鵲華秋色圖”徐徐展開。

濟南地處黃河生態走廊與京滬經濟動脈、黃河文化紐帶與“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交匯點位置,具備引領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突出優勢,在遺産遺址保護、黃河文化時代價值挖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潛力。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在去年印發了《濟南市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平陰作為黃河流經濟南的第一站,沿黃河建設了國家級黃河濕地公園,打造“女神一號”旅遊公路。起步區建設了黃河北生態走廊示範段,章丘區保護開發龍山文化博物館、七星臺齊長城等歷史遺址和朱家峪等歷史文化名村。

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深入挖掘闡發黃河文化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系統保護黃河文化遺址,讓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熠熠生輝。2022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提出了打造濟南黃河文化IP的目標。

山東大學文化和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認為,黃河國家戰略的實施和起步區的設立,使黃河變成了內河,這為濟南開發黃河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空間。“黃河上游的青海、甘肅等省份,河流污染少,自然和人文風貌本來就不錯。濟南不能照搬他們的模式,應該從打造文化生態複合體的角度,重新賦予黃河文化新的內涵。”王晨光建議。(申紅劉飛躍胡瀝中)(完)

內蒙古將重點保護黃河流域、長城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産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將一批黃河流域、長城沿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列入第七批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重點保護這些反映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傳統文化。
從泉水叮咚到雲奔潮涌,濟南如何寫好黃河文章?
黃河萬古流!濟南市是黃河流經的最後一個省會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密集建成通車,尤其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獲批設立,産業和人才打破“不過黃河北”的魔咒,歷經170餘年,黃河由“城邊河”變為“城中河”,濟南由“大明湖時代”朝“黃河時代”加速邁進。
濟南課程獲首批黃河流域精品研學課程一等獎
2022年3月,首批黃河流域精品研學課程14門、優秀研學課程10門確定。其中,濟南市申報的《行走黃河品鑒濟南》研學課程,獲精品研學課程一等獎第一名。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