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源頭瑪多完成黑土灘(坡)治理23萬畝

發佈時間:2022-03-23 14:00:3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圖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的藏野驢群。瑪多縣委宣傳部供圖

記者22日從青海省瑪多縣召開的兩會上獲悉,2021年,黃河源頭瑪多完成黑土灘(坡)治理23萬畝,退化草地補播修復37.65萬畝,荒漠化土地治理2.69萬畝,退化濕地人工種草2.53萬畝,有害生物防控170萬畝,生態修復92處426.32畝。

果洛州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素有“千湖之縣”美譽,平均海拔4200米,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保育區之一。

圖為黃河源頭瑪多境內的野生鳥類。瑪多縣委宣傳部供圖

瑪多縣縣長索南卻旦介紹,2021年,瑪多縣統籌實施了總投資3.3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文化旅遊提升項目、生態保護與修復、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項目等20項國家公園建設重點工程,其中續建7項,新建13項。完成黑土灘(坡)治理23萬畝,退化草地補播修復37.65萬畝,荒漠化土地治理2.69萬畝,退化濕地人工種草2.53萬畝,有害生物防控170萬畝,生態修復92處426.32畝。

“2021年,我們順利完成兩輪中央環保督查9號問題落實整改、銷號任務和涉及我縣的9個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積極推動林草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林草長制,將全縣所有林地、草地納入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範圍。國土空間規劃和‘十四五’礦産資源總體規劃編制有序推進。”索南卻旦説。

圖為黃河源頭瑪多境內濕地的黑鶴。瑪多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瑪多縣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以國家公園建設為抓手,積極為藏野驢、黑頸鶴、白唇鹿等各類野生動物種群棲息繁衍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瑪多縣境內各類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生態管護員在巡護中也時常拍攝到各類野生動物。

2021年11月6日,瑪多縣花石峽鎮東澤村生態管護員達保在巡山時,發現一隻疑似猞猁的野生動物在草灘上覓食,隨後並用手機進行拍攝。後經證實,該野生動物為猞猁,係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圖為黃河源頭瑪多境內的藏野驢群。瑪多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在巡護東澤山的時候發現一隻疑似猞猁的野生動物,它可能在四處覓食,我用手機拍攝的時候它沒有跑,也沒有攻擊現象。”達保説,這幾年巡護的時候經常拍攝到藏野驢、野狼、白唇鹿、棕熊、沙狐等野生動物。

索南卻旦表示,2022年,瑪多縣將繼續深化生態管護模式,繼續落實園區內外“一戶一崗”政策,進一步鼓勵引導並扶持牧民從事生態體驗、生態保護、生態監測等工作,在參與生態保護、國家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並科學劃定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5條生態紅線。認真實施好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完)(記者孫睿)

黃河源頭瑪多完成黑土灘(坡)治理23萬畝
果洛州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素有“千湖之縣”美譽,平均海拔4200米,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保育區之一。
山西稅務為黃河流域綠色發展注入“稅動力”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因此,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思維貫穿到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全過程,切實做好新時代黃河流域保護治理。
水利部:黃河淩汛平穩結束 未發生險情災情
記者21日從水利部獲悉,2021-2022年度黃河淩汛期已經結束,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黃河淩情總體平穩,未發生人員傷亡事件和險情災情,實現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確保黃河堤防不決口”的防禦目標。水利部當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黃河防淩有關情況。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