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專家建言黃河治理:增量水源從“根部”為其解“渴”

發佈時間:2021-02-08 10:11:5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2月7日,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與甘肅省科學院在蘭州聯合召開“推動南水北調西線和黑山峽開發方案科學比選,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劉玉桃攝

中新網蘭州2月7日電 (劉玉桃閆姣)針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福生7日建議,在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工作中,通過實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特別是河西走廊線路,可以為黃河中下游補水,保障生態和生産生活用水,緩解地上“懸河”。

王福生説,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通過黑山峽大柳樹進河西走廊,將為河西內陸河流域補水,可使擁有2億畝荒地的河西走廊實現再造。

7日,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與甘肅省科學院在蘭州聯合召開“推動南水北調西線和黑山峽開發方案科學比選,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來自甘肅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的相關專家以及甘肅省社科院南水北調西線前期研究課題組的成員,共30余人參加會議。

圖為專家圍繞推動南水北調西線和黑山峽開發方案科學比選等議題進行探討。劉玉桃攝

黃河黑山峽河段的開發從1952年開始規劃,經過幾十年開發建設,在黃河上游,黑山峽河段成為最後一個可以進行較大規模水電資源開發的峽谷河段。

王福生説,目前,西北各省區面臨共同的水資源總量嚴重短缺的困難,建設區域內調水或水電工程,只會産生矛盾,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以,黃河流域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缺水而不是缺壩,亟待用增量辦法化解矛盾。”他説。

從黃河上游的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到中游的內蒙、陜西、山西,到下游的河南、山東,9個省區當中多地缺水,甚至極度乾旱缺水,普遍喊“渴”。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兵説,黑山峽的開發需要從全流域的角度來考慮,站在建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的視野來看。他建議,將黑山峽河段的開發與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統籌考慮。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實施後,需要同時考慮引水進河西的線路,為河西走廊內陸河進行補水,輻射新疆、內蒙古等地。

當日座談會上,甘肅省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甘肅如何搶抓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機遇、推動南水北調西線和黑山峽開發方案科學比選等議題、梯級開發方案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探討。

王福生説,如果不能通過開工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解決增量水源,僅是在黑山峽建設高壩,其結果只能是局部區域在改造荒漠、增加灌區、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受益,而在上游、下游的更大區域産生更多尖銳問題。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范鵬表示,解決黃河問題,要保護優先,趨利避害,打通江河,調水增量,解決西部缺水問題。同時,以渠代壩,穩以治沙、動以治鹼,讓水流起來,解決土地鹽鹼問題,促進黃河全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完)

走進黃河媒體調研行:美麗沙河畔 城市“會客廳”
春已悄至,乍暖還寒,站在焦作迎賓路大沙河橋上望去,河面上一群群白鷺、夜鷺、池鷺,或閒庭信步,或水中覓食,河水蜿蜒而去。
專家建言黃河治理:增量水源從“根部”為其解“渴”
針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福生7日建議,在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工作中,通過實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特別是河西走廊線路,可以為黃河中下游補水,保障生態和生産生活用水,緩解地上“懸河”。
田學斌:黃河文化 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這是對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産生和發展中的科學定位。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