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走進黃河媒體調研行:美麗沙河畔 城市“會客廳”

發佈時間:2021-02-08 10:17:36 | 來源:河南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七星島鳥瞰

黑天鵝優哉遊哉焦作市水利局供圖

春已悄至,乍暖還寒,站在焦作迎賓路大沙河橋上望去,河面上一群群白鷺、夜鷺、池鷺,或閒庭信步,或水中覓食,河水蜿蜒而去。

春去春來,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已經走過了3個多年頭,穿城而過的焦作“母親河”由昔日的洪澇河、臭水溝蝶變成“生態河”“幸福河”,給城市增添了水韻和靈性,成了城市“會客廳”、人民群眾休閒健身的“打卡地”。

大沙河的華麗蝶變,是焦作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具體舉措和生動實踐。

實施大沙河生態治理打造河湖治理新樣板

2月6日,行走在焦作大沙河兩岸,目之所及碧波盪漾、河清水秀,令人心曠神怡。

然而,當遊客遊覽至大沙河畔一段留住鄉愁的特殊景觀——“沙河記憶”老河道時才會知道,歷史上的大沙河並非如此。

大沙河是海河流域衛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自焦作西北部出山,穿城區,過修武,走獲嘉,在新鄉市匯入共産主義渠,河道全長115.5公里,其中焦作境內長74公里。一直以來,大沙河都是焦作的泄洪河道。每當山洪暴發,衝帶沙石,故而得名大沙河。

焦作市水利局水系辦主任杜長勝介紹,近年來,大沙河由於來水偏少,非汛期時主要承泄焦作市區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主槽淤積嚴重,排洪能力下降,成為一條一二十米寬的臭水溝,成了城市發展的“硬傷”。

2017年,焦作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改革,新一屆市委領導從全面落實河長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構建防洪減災體系,建設“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戰略高度出發,提出了全面實施大沙河生態治理,打造河湖治理樣板,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戰略構想。

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全長35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態引水、岸線整治、植樹綠化等。

經過3年多努力,大沙河生態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資32億元,新增綠地、水面各5000畝,大沙河城區段七星園、體育公園、文體廣場、銀杏長廊等節點公園已對外開放,遊人如織,成了“精緻城市、品質焦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扭住河長制“牛鼻子”成為城市轉型發展新引擎

“快看,白鷺飛起來了!”夕陽下,在焦作大沙河岸邊,當地攝影愛好者劉國斌和幾位好友快速地按下快門,記錄下白鷺最美的姿態。

如今,大沙河水面上天鵝飛舞、白鷺翩飛、赤麻鴨成群結隊,逐漸成了市民習以為常的景象。

據焦作市林業保護站觀測,大沙河附近的花草樹木有近百種,活動鳥類多達70余種,有白鷺、蒼鷺、赤麻鴨、紅嘴鷗等。

大沙河生態環境改善後,還迎來了白天鵝。去年2月,有3批近200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飛臨焦作“母親河”,停留時間一週多,成為大沙河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過去3年間,焦作牢牢扭住河長制這個“牛鼻子”,把推進大沙河生態治理作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級河長親自抓,縣級河長分片包,基層河長日常管,使昔日老百姓提起就搖頭的“臭水溝”,蝶變成環境優美、水體優良、綠樹成蔭的“生態河”“幸福河”。

焦作市水利局局長付希強細數大沙河帶來的一連串“生態福利”和城市發展的“經濟紅利”:

大沙河水質由劣五類提升為三類水;防洪標準由不足十年一遇提升至五十年一遇;下游農田灌溉有了更大保障……極大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提高了城市價值。

大沙河城區核心段逐漸成為匯聚城市人氣、迎接八方來賓的城市“會客廳”。前來大沙河觀光旅遊的市民絡繹不絕,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城市旅遊新領地的風光,人民群眾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通過大沙河生態治理逐步推進,依託大沙河帶動城市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帶動了兩岸開發建設,建業、恒大、碧桂園、綠地集團紛紛在大沙河河畔選址開發,大沙河河兩畔必將成為城市轉型高品質發展的新平臺。

“我們將以城市‘會客廳’的理念打造濱河景觀帶;以‘自然修復’的理念打造生態涵養區;以‘主題文化’的理念提升文化品位;以‘生物多樣性’的理念豐富生態群落;以‘公園城市’的理念打造發展高地;以‘工匠精神’的理念打造精品公園。”付希強信心滿滿地説。(記者陳學樺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成安林)

“黃河蹲點”媒體調研行欄目稿子 一粒種子扮靚世界“餐桌”
每到春天四月,位於黃河岸邊的濟源市王屋鎮柏木洼村,總是被鋪天蓋地金黃色的菜花所覆蓋,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賞花客。每當這時,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樹傑總是一天到晚要很多遍地為遊客們重復著一句話:“這金黃色的菜花確實不是油菜花,這是白菜花。”
走進黃河媒體調研行:美麗沙河畔 城市“會客廳”
春已悄至,乍暖還寒,站在焦作迎賓路大沙河橋上望去,河面上一群群白鷺、夜鷺、池鷺,或閒庭信步,或水中覓食,河水蜿蜒而去。
專家建言黃河治理:增量水源從“根部”為其解“渴”
針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福生7日建議,在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工作中,通過實施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特別是河西走廊線路,可以為黃河中下游補水,保障生態和生産生活用水,緩解地上“懸河”。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