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為加強黃河治理促進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優檢察産品

發佈時間:2021-01-04 10:08:54 | 來源:最高檢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寧夏是黃河流經9個省區中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份,自古以來受黃河滋養潤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加強黃河治理、促進高品質發展提出要求、作出指示。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期間,賦予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動能、新發展活力,把檢察工作置於‘兩個大局’之中,堅持從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審視、謀劃檢察工作,為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推動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供更優更實的法治産品、檢察産品。”寧夏回族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時俠聯日前接受採訪時,對“十四五”時期寧夏檢察工作提出了明確目標。

二級大檢察官 寧夏回族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時俠聯

全方位多角度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時俠聯介紹,寧夏檢察機關近年來找準服務保障切入點,立足檢察職能精準對接需求,制定《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意見》,對全區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出了20條具體工作措施。

“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依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保護黃河義不容辭,治理黃河責無旁貸。時俠聯介紹,為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合力,自治區檢察院與自治區河長辦、公安廳建立了“河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通過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實現行政執法、檢察公益訴訟、刑事司法有機銜接,全方位、多角度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依託“三長”機制,聯合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問題整改“回頭看”行動,提升河湖管理法治化水準。

談及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時,時俠聯表示,寧夏檢察機關認真落實最高檢服務民營經濟“11條”意見,貫徹“少捕慎訴”和平等保護的司法理念,在服務保障“六穩”“六保”中把檢察職能落細落實。截至目前,寧夏檢察機關依法對非公企事業單位人員不批捕63人,不起訴70人。在2019年開展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挂案”清理專項工作的基礎上,常態化推動該項工作,持續跟蹤清理未結案件。

以求極致精神辦好群眾身邊案件

“我們認真貫徹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更高水準的平安建設,充分發揮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職能作用,堅決懲治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犯罪活動,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2020年1月至11月,共批捕各類犯罪嫌疑人2826人、起訴7426人。”時俠聯説。

“堅決打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收官之戰,堅持以‘一十百千萬’為抓手,將‘六清’行動進行到底,全區檢察機關如期實現了‘案件清潔’‘線索清倉’行動目標。”時俠聯介紹,寧夏檢察機關堅持以謀劃“六建”工作為契機,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堅定落實‘少捕慎訴’司法理念,準確規範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履行指控證明犯罪主導責任。”時俠聯説,2020年以來,寧夏檢察機關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案件7711人,平均適用率達84.2%。

圍繞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提供更加優質的法治産品、檢察産品。時俠聯提出:“要以求極致的標準把人民群眾身邊的每一個‘小案’都當成‘天大的案件’辦準辦好,努力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檢察聽證為抓手,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社會矛盾妥善化解;堅持不懈抓好‘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虛假訴訟領域深層次違法行為監督等專項行動,堅持不懈落實‘一號檢察建議’‘四號檢察建議’。”

為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監督理念,充分履行‘四大檢察’職能作用。”時俠聯介紹,寧夏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捕訴一體”辦案模式的優勢,強化對刑事訴訟程式全過程的監督。2020年以來,寧夏檢察機關共監督公安機關立案289人,監督撤案634人,糾正偵查活動違法171件次。

“從民事檢察監督特點出發,自治區檢察院主動與自治區高級法院會簽印發《關於加強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運用恰當的監督方式和方法,正確把握檢察監督介入的時機、方式和程度,合力推動解決‘執行難’問題。”時俠聯説。

“深入挖掘行政爭議産生的源頭和要害,積極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時俠聯介紹,推動自治區人大審議通過《關於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2020年1月至11月,寧夏檢察機關對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立案105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017件,提起訴訟22件。

時俠聯表示,寧夏檢察機關以推進檢察官業績考評為抓手,加快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法律監督效果。把“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少捕慎訴”、優化“案-件比”等新時代司法理念融入考評指標及計分規則中,設置12大類88種業務類型357項具體考評指標,寧夏三級檢察機關如期完成上半年檢察官業績考評工作,有效激發檢察人員爭先創優意識和銳意進取精神。(檢察日報吳楠)

為加強黃河治理促進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優檢察産品
二級大檢察官寧夏回族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時俠聯全方位多角度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時俠聯介紹,寧夏檢察機關近年來找準服務保障切入點,立足檢察職能精準對接需求,制定《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意見》,對全區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出了20條具體工作措施。時俠聯介紹,為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合力,自治區檢察院與自治區河長辦、公安廳建立了“河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通過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實現行政執法、檢察公益訴訟、刑事司法有機銜接,全方位、多角度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準確理解和把握‘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動能、新發展活力,把檢察工作置於‘兩個大局’之中,堅持從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審視、謀劃檢察工作,為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推動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提供更優更實的法治産品、檢察産品。
47公里黃河 孕育出15件國家地標農産品
“春冬季節沙塵飛楊,夏秋季節水患內澇,處於黃河下游的低窪鹽鹼地只長茅草,糧食收成無幾。近年來,這裡借助黃河沿岸沙質土壤多,晝夜溫差大,黃河水灌溉便利的特點,變天然劣勢為産業優勢,比如在東部打造高青黑牛小鎮,在西部建設高效農牧業發展區,實現優質農産品種植基地和農旅精品採摘園遍地開花。從黑牛到大米,這裡出産的優質農産品不再默默無聞,因為被黃河水養育起來的年輕人借助直播和電商讓這些原生態的農産品走出黃河灘。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濕地面積300多萬畝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生態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記者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濕地面積300多萬畝,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