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故道濕地迎來“稀客”

發佈時間:2020-11-26 09:30:03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 牛少傑 袁亨瑞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快看,頭、頸呈黑色有綠色光澤的就是,雄鳥的眼圈是白色的。”從沙土小路拐進一片蘆葦叢包圍的湖面後,李傑突然放慢步子、壓低聲音,輕輕地把望遠鏡遞給記者,生怕驚走了他的“稀客”。

李傑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他口中“稀客”指的是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青頭潛鴨的傳統繁殖地位於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在朝鮮、日本、緬甸、印度、泰國等多地越冬。

“之所以稱它們為稀客,是因為全世界青頭潛鴨的數量不足1000隻,在民權的濕地裏以前沒發現過。”因為十分珍稀,所以李傑對青頭潛鴨首次“登門”的日子記得很清,“2017年1月4日第一次發現4隻,現在監測到266隻。”

短短三年多,數量增長60多倍,佔到全球總數的約四分之一,青頭潛鴨為何對黃河故道濕地如此鍾愛?李傑認為,這跟民權黃河故道濕地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

“最近幾年民權縣大力實施濕地修復,同時不斷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干擾,為青頭潛鴨等野生鳥類棲息、繁衍營造出了適宜的環境。”李傑伸出大拇指自豪地説,“青頭潛鴨很‘挑剔’,哪環境好才在哪兒安家,這就是青頭潛鴨選擇民權的原因。”

據介紹,近年來,民權縣持續加大濕地生態修復力度,清退魚塘1142個,恢復濕地22636畝,栽植香蒲、蘆葦、荷花等濕地植被3600畝,濕地生態涵養能力持續提升;與此同時,在民權黃河故道濕地南北兩側培育生態涵養林帶,開闢了長52.4公里、寬5米的截污溝,並聘用周邊群眾作為巡護員對濕地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護,維護濕地水生態安全。

此外,為減少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進一步改善鳥類棲息、繁衍環境,民權縣還在濕地重要區域用上了“黑科技”。記者在濕地附近看到多座迷彩布偽裝的監測監控塔,塔身佈置有風力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和監控攝像頭。記者一靠近,監控塔立即發出了驅離警報。

經過多年治理,黃河故道濕地公園已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記者在濕地附近走訪看到,幾乎所有的湖面上都有水鳥活動,廣袤的蘆葦叢裏,不時傳出各種鳥鳴。

來自濕地公園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民權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現有鳥類159種,包括國家Ⅰ級、Ⅱ級重點保護鳥類28種,如青頭潛鴨、黑鸛、東方白鸛、大鴇、大天鵝、紅隼等,且總數不斷增加。

由於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棲息鳥類眾多,不久前,民權黃河故道濕地等7處濕地被核準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濕地之一,也是河南省首家國際重要濕地。

更可喜的是,2019年6月,民權黃河故道濕地首次發現青頭潛鴨繁殖巢,今年又發現12個繁殖巢,共成功繁殖青頭潛鴨28隻,標誌著民權黃河故道濕地已成為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地。

“在民權黃河故道濕地,青頭潛鴨數量有望繼續增加。”李傑説。(記者牛少傑袁亨瑞)

黃河內蒙古托克托縣段出現流淩
11月27日,受冷空氣影響,黃河內蒙古托克托縣段出現流淩,大大小小的冰淩順流而下,場面蔚為壯觀。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頭道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目前的低溫能夠持續,黃河內蒙古托克托縣段預計在12月4、5日就會封河。
近200位專家齊聚鄭州熱議制定“黃河法”
2020年11月29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法治保障論壇在河南鄭州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黃河流域其他省市區社科院及部分高校、政府部門、司法部門的代表和專家近200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黃河流域法治保障的立法、執法及智庫建設等問題。
黃河進入淩汛期 劉家峽水庫嚴控出庫流量
11月27日,記者從永靖縣劉家峽水電廠獲悉,受近日強冷空氣影響,11月23日8時30分,黃河內蒙古三湖河口河段出現流淩,黃河進入本年度淩汛期。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