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將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成熱門景點

發佈時間:2020-09-08 15:36:26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在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許多市民在觀景平臺附近拍照留念

河南商報記者劉鴻翔/攝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國家地質公園臨河廣場,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聽取沿黃地區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堤防建設和防洪形勢等情況。在臨河廣場觀景平臺,習近平總書記眺望黃河鄭州段。

如今,一年過去了,觀景平臺早已成為市民、遊客拍照留念的“打卡地”,而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原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2005年被評為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也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成了熱門“打卡地”

9月7日,河南商報記者再次來到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臨河廣場觀景平臺,雖然當天是週一,室外的溫度高達30℃以上,但仍擋不住遊客的熱情,許多人來到園區參觀遊玩。

“我奶奶今年95歲了,家在週口,最近來鄭州了,一直想看黃河,所以就帶她過來看看。”張女士生活在鄭州,她説,自己一大早就帶著家人一起來到了公園,專門來到觀景平臺拍照留念。

看見滔滔黃河水,她自己也很興奮。張女士説,不少河南人對黃河有很深的感情,“畢竟是母親河,雖然以前會有氾濫的時候,但現在各部門管理得當,黃河早已沒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情況了。”

看到黃河水,張女士的奶奶忍不住鼓起掌來,連聲説道:“好、好、好……沒想到我這麼大年紀了,還能來看看黃河,很高興。”

據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工作人員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後,園區的客流量有了明顯變化,“年前那段時間,遊客數量猛增,還有很多企事業單位來園區辦活動。因為疫情原因,年後園區一直到‘五一’才再次開園,但近期仍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去總書記到過的地方看一看。”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將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這一年,鄭州黃河文化公園不僅遊客數量增加,它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

“去年12月6日,經過批准,鄭州市黃河生態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更名為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管理委員會,你看現在園區的名字跟以前就不一樣了。”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黃河沿線生態保護治理和黃河文化主地標工程全面啟動,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的發展將步入新時代。

除了名字的變化,園區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銀”改善生態環境。

該負責人説,他們投資1.3億多元完成了鄭州邙山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景區基礎設施(南入口)改造工程、大禹山基礎設施改造和環境提升項目、玫瑰谷基礎設施改造和環境提升項目等,園區的環境煥然一新,“目前,園區已綠化荒山8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此外,看過2020年春晚的人,應該對春晚鄭州分會場並不陌生,沒錯,分會場就定在了園區的炎黃廣場。

“春晚播出後,全球華人反響強烈,尤其是分會場的‘黃河元素’引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鳴,展現出了黃河文化的內涵、底蘊和魅力,大大提升了鄭州在國際上的美譽度。”上述負責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園區還啟動了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成立了專門申報組織推進。同時,委託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對公園的整個地質科普現狀進行了調查,參照世界地質公園標準,啟動規劃地質公園提檔提升工程,目前初步方案已經完成。

甘肅蘭州:水上巴士、夜遊黃河航線恢復正常運營
9月8日,記者從蘭州水運集團了解到,經過36小時的碼頭清淤,水運集團迎來全面復航,在遊船快艇恢復運營之後,水上巴士也于當日正式復航。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將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成熱門景點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千年雄關:見證古今文化交流與融合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此空”“請君時憶關外客,行到關西多致書”……古往今來,函谷關承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故人鄉思。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