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巡河人”助沿岸百姓平安度汛

發佈時間:2020-08-05 15:56:19

入汛後,楊學峰在監測點附近查看黃河水勢和河岸情況。新華社記者范思翔拍攝

清早,駱文利去村部上班前,照例先到村西頭的黃河岸邊走一圈,巡查水情。“黃河2號洪水就快到我們村了,大意不得。”駱文利邊説邊在手機上的“巡河通”App裏“打卡”。

45歲的駱文利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高仁鄉六頃地村黨支部書記,入汛以來,作為村級河長,他巡河的次數明顯多了。“我每天早晚都要去黃河邊看看才放心。”駱文利説。

黃河平羅段地處黃河中上游,險工險段較多,而六頃地村所在的河段為沙質河床,黃河水來回擺動,極易發生河岸塌陷。“20世紀90年代汛期時,六頃地多次被淹,村子因此數次搬遷。”平羅縣水務局水政辦主任李佔清説。

“我的任務就是守護好村子的七公里河岸,其中有四公里低窪地最關鍵。”自2013年擔任村幹部以來,每年入汛後,駱文利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

楊學峰在監測點附近查看黃河水勢和河岸情況。新華社記者范思翔拍攝

兩年前的險情,駱文利仍記憶猶新。2018年7月底,黃河水持續上漲,眼看水就要淹過低窪地,衝向農田和民房。他和近80名村民連夜搶險,奮戰3天,靠著機挖人扛,沿著低窪地邊緣墊起3米高的“堤防”,擋住了洪水。

今年入汛以來,六頃地村這支搶險小分隊隨時待命,2台挖掘機、4輛汽車、3萬條編織袋等防汛物資也早已備好。“我們已經組織村民將泵站附近易淹水路面用沙袋加高1米,並安排人員值守。”駱文利説,洪水來臨前,重在巡查河岸、加固河堤;洪水過境後,魚塘極易被水倒灌,必須緊盯。

這些年,老百姓的防汛意識增強。“只要大喇叭一喊搶險,沒有一個人猶豫。”駱文利説,大夥兒都明白,這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生計和家底。

為讓六頃地村免遭水患,平羅縣水務局不僅在此進行工程加固,還設置水情巡查監測點。今年是“老水務人”楊學峰退休後在監測點義務值守的第八個年頭。

村上防汛最缺的就是懂水的人。“好幾次險情,多虧老楊及時發‘警報’。”李佔清説。

駱文利在六頃地村附近巡查黃河水清。新華社記者范思翔拍攝

幹了30多年水務工作的楊學峰經驗豐富。“漲水時,夜裏最怕颳風。”楊學峰説,大風容易將浪卷到岸上誘發洪水,非常危險。每年一到七八月,他半夜每隔兩三個小時起床一次,拿著手電筒沿河查看水情。

老楊告訴記者,他閒不住,在監測點值守還能發揮餘熱。“我會一直守下去。”楊學峰説。

據了解,平羅縣已啟動黃河平羅段防汛Ⅳ級預警,要求沿河各鄉鎮和單位加強應急值守、河道巡查等防汛防禦響應工作,並提醒高仁鄉等7個鄉鎮密切關注入黃排水溝道排洪情況,防止河水倒灌。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近期,黃河寧夏段最大入境流量達3160立方米每秒,從沿河鄉鎮村莊到各級相關部門,寧夏早已進入備汛狀態。

寧夏水旱災害防禦中心減災科科長岳志春説,為防禦洪水災害,寧夏今年已統籌各類資金完成黃河中寧田灘、平羅四排口等8處工程搶險修復,及時調撥防汛物資,對沿黃44處水情、工情監測站點進行維護。同時,寧夏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發展變化,早發快發預警資訊,發現險情立即開展工程水毀修復和應急加固。

黃河蘭州段水位下降 各大公園和旅遊項目重新迎客
8月5日早上8時,黃河蘭州段水流量下降到2310立方米每秒,日均流量為2580立方米每秒,黃河遊船、快艇、羊皮筏子、索道等旅遊項目和茶攤全部恢復運營。
小浪底管理中心全力做好迎戰黃河中游洪水準備
根據水文部門預報,8月4日至7日,黃河中游山陜區間將出現大範圍降雨過程,多條支流將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預報龍門站流量將超過5000立方米每秒。
黃河“巡河人”助沿岸百姓平安度汛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近期,黃河寧夏段最大入境流量達3160立方米每秒,從沿河鄉鎮村莊到各級相關部門,寧夏早已進入備汛狀態。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