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合作社結出“共贏”果

發佈時間:2020-07-09 14:33:02

突出發展生態畜牧業、有機畜牧業。

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牧民分紅得實惠。

久治縣有機牦牛繁殖基地。

加快推進現代生態畜牧業提質增效。黃靈燕攝

久治,黃河流經的高原聖地。充沛的水資源涵養了廣闊的草場,牛羊視這裡為絕美的天堂。牛羊以草為食,牧民以牛羊為生,如此迴圈往復,延續了千百年。

6月4日,一場雨雪過後,久治的天空顯得格外深邃,雪水洗滌過的草場翠綠欲滴。洛青打開門,走上街,深吸一口氣,感受著沁人心脾的微涼。

望著遠處的草山,山間偶爾能看到幾個黑點,洛青知道,那是牦牛。突然,一陣思緒飄上了洛青的心頭——若是不參與村裏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自己或許還過著逐水草而居,與牛羊為伴的生活。哪能如現在這般住進縣城,不用風吹日曬?

“洛青,在想啥呢?”昂寶的話把洛青拉回了現實。洛青再次思量眼前這個藏族漢子,黝黑的皮膚,深邃的眼神,還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洛青憨厚地笑笑,“沒想啥,沒想啥!”再看看服裝店,心裏説,這可是一個改變了我們夫妻二人命運與生活的地方……

洛青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久治縣哇賽鄉折安村開在縣城的服裝店內,洛青正在擺放店內已生産好的各種藏式服裝及配飾,在生産車間裏,洛青的愛人英措忙著給一件藏式長袍做最後的縫合。不經意間,二人眼神相對,露出幸福的微笑。

這微笑,源自他們內心最殷切的期盼。這期盼,就是脫貧、增收,奔小康。洛青一家的生活發生極大變化,未來將變得更加美好。而這一切變化,源自2016年洛青作出的一個在家裏人看來有些過於冒險的決定。

時間回溯到2016年。洛青家雖有約533公頃的草場,但家裏只有20頭牛,靠養殖,並不能支撐起一家8口人的生活。因此,每年蟲草的採挖季節,洛青都會儘量多挖一些蟲草以補家用。

當時,洛青想要增補家用還有一個省事省力的辦法,那就是把自家的草場租賃給他人使用,自己收取相應的租賃費用。

但是,洛青並不願將自家的優質草場租賃出去。原因很簡單——一旦租給他人,草場的使用權就落在別人的手裏,萬一對方在草場上過度放牧,那最終損失的還是自己。

但生活要改變,貧困的帽子要摘掉。

此時,村裏合作社號召村民入股的消息打動了洛青。

經過一年多的籌劃,折安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于2016年逐漸步入正軌。為壯大合作社規模,讓村民享受到合作社帶來的紅利,合作社法人昂寶開始謀劃以入股的方式讓村民參與到合作社的建設當中。入股的方式也很簡單:牛羊、草場、現金都可以用來入股。

入股以後能分紅,合作社還會安排建檔立卡戶去合作社裏打工。但洛青也有擔憂——把自己的草場交給合作社,會不會像租賃給個人那樣遭到破壞?

“我們會統籌使用村裏入股的草場,不會造成破壞的。我們搞的是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保護生態是底線,破壞了草場還叫啥生態畜牧業?”昂寶的一番話打消了洛青的顧慮。於是,洛青將自家的533公頃一級草場連帶20頭牛全部入股到了合作社。妻子英措不久後也在合作社的服裝店當上了女工,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

2017年,對於洛青一家來説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洛青家搬離了原來的住處,住進了縣城78平方米的易地搬遷住房。隨後,收到了合作社第一份2000余元的分紅。

2017年,洛青家的年收入第一次過了萬元;到2019年,洛青家的年收入達到了6萬元,徹底摘了貧困戶的帽子。

昂寶讓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

“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不能光盯著畜牧業發展,我們要以此為基礎,發展二、三産業來增加村民收入,壯大合作社規模。”昂寶為折安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繪製的發展藍圖逐漸變為現實。

翻開放在抽屜裏的賬本,或黑色或紅色的筆跡,記錄著折安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記錄著合作社每一年的喜人變化:2018年戶均分紅2386元,2019年戶均分紅2631元;2018年合作社實現純利潤分紅40萬元,2019年合作社實現純利潤分紅45萬元……

2015年起,久治縣先後在全縣22個牧業村啟動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折安村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讓村裏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儘快步入正軌,折安村兩委決定把發展合作社的重擔交給曾經的基層幹部昂寶。

昂寶沒有推諉,立馬投入到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建設當中。起初,合作社只有用國家相關産業扶貧資金購置的260頭牛,這個規模顯然不足以支撐合作社今後的發展。昂寶也深知,要想合作社發展壯大,發動村裏的牧民主動參與,整合村裏的各類畜牧業生産要素是最有效的辦法。

但當時,很多牧民早已習慣以家庭為單位的畜牧生産方式,勸説他們主動參與合作社,並將生産資料交給合作社經營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於是,昂寶想到用股份制的辦法來吸引牧民入股。“牛、草場、現金均可入股。用牛入股的,每頭牛算一股,一股折合現金5000元;用草場入股的,一級草場每畝25元,二級草場每畝20元,三級草場每畝15元,四級草場每畝10元……”最終,村裏的96戶301人成為了第一批合作社的股東。

草場劃區輪牧,牦牛統籌放牧,8戶牧民專職看護……很快,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除了畜牧合作社,還開起了自己的服裝店、奶製品廠和洗車行。奶製品除了銷售本縣本州,還銷往四川阿壩、甘肅瑪曲等地;服裝店裏生産的服裝也很受當地和周邊地區群眾歡迎……如今,折安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已經實現了一二三産的融合發展。

看著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村民對合作社的信心也越來越強,2019年,又吸納了53戶村民成為合作社的新股東。

以草定畜守住生態紅線

發展生態畜牧業,守住生態紅線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底線。而要守住這底線,以草定畜,守護住現有的草場資源是一切發展的前提。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中所描寫的場景,曾真實地出現在久治大地。

昂寶還記得自己八九歲時,家裏山前的草長得很高,一般的小牛犢躲在草場裏根本是看不到的。到了後來,家家戶戶養的牛漸漸多了起來,這草也就越吃越矮,最後有些地方就乾脆不怎麼長了。

久治縣農牧水利科技局生態辦主任陳子久也有類似的回憶:那時的牧民不考慮出欄率,只計算自家牛的數量,加上粗放式的經營,使得草山壓力越來越大,最終逐漸成了黑土灘。

對於黑土灘帶來的危害,白玉鄉鄉長依曉俊深有體會。最嚴重時期,白玉鄉60%的草場全部退化為黑土灘或黑土坡,可利用草場面積逐漸縮減,嚴重影響了白玉鄉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發展受制約,群眾的生活便也沒了保障。

眼看自己賴以生存的草場面積越來越小,2017年開始,白玉鄉科索村村民開始自發購買草籽治理黑土坡,並自覺簽訂3年禁牧責任書,確保草場能夠儘快恢復。

“現在,很多牧民已經轉變了過往的觀念,從最初的草原利用者,變成了草原保護者。”久治縣副縣長洛桑扎西認為,經過近幾年的治理,全縣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同時,以村級為單位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整合了草原生態治理等項目,草場修復惠及合作社發展,讓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得以更加均衡、有序的發展。

建設生態已成為牧民群眾的行動自覺。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二期工程實施以來,久治縣累計投資7926萬元,完成黑土灘綜合治理12700公頃、草原有害生物防控94000公頃,這是久治縣看得見、最真實的改變。

採訪手記:實現生態生産生活良性迴圈

青海地處三江源頭,保護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屏障,是我們必須堅守的責任和底線。作為一個畜牧業大省,地區要發展,人民要增收,就要在守住生態底線的前提下,走出一條與之相契合的發展路徑。

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是我省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我省正在逐步實現生態、生産、生活的良性迴圈。而在久治,我們見識到了這一迴圈的生動實踐。

自2015年以來,久治縣積極探索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創新機制,建設以村級為單位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以生産要素整合、發展政策匹配為手段,全力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以實現牧業增效、牧民增收目標。

同時,久治縣緊緊圍繞省州制定的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示範區重點任務,以生態畜牧業試點合作社規範化建設為主線,以機制創新、資源整合、股份制經營、制度建設為抓手,著力構建多方聯動的工作新舉措、新機制,有力推進了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示範區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今,類似于折安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這樣的複合型合作社正在久治大地遍地綻放。它們不追求單一效能,而是努力實現一二三産的協調發展,增加産品的附加值。

俗話説,眾人拾柴火焰高。各家各戶發展的畜牧業不僅不能持久,粗放的放牧方式還會對草場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如今,各戶各人入股分紅,大家聚合抱團發展。草場得到了休養生息,畜牧業也朝著規模化、産業化的方向在發展。更重要的是,“集團作戰”的産業發展模式充實了牧民群眾的“錢袋子”——2018年底,全縣9個生態畜牧業股份制合作社一二三産共計實現分紅198.661萬元;2019年底10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共計分紅275.66萬元,收益分紅同比增長38.76%……這就是牧民群眾感受到的最實在的變化。

生態畜牧業是久治的發展基礎,是久治人民奔向小康的必經路途。因此,久治縣堅持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為前提,科學合理利用草地資源,建立草畜平衡機制,轉變生産經營方式,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綜合生産能力,提高草地規模經營水準,加快富餘勞動力轉移,促進了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了生態、生産、生活良性迴圈。(記者鄭思哲)

七里河區黃峪鎮易地扶貧搬遷 讓7085人走出大山改變生活
在黃峪鎮王官營移民安置小區裏走一走,簡潔、漂亮的樓房引人注目,小區裏的公共活動區域,老人們三五成群,下棋、聊天、健身,一派安逸景象。
內蒙古沿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牧草試驗示範項目啟動
內蒙古沿黃河生態保護與修復牧草試驗示範項目7月9日在巴彥淖爾市啟動,將促使黃河水更清、草更綠、環境更美。
黃河水在鄭州轉變了三次身份 花園口灌區要打造現代水體網
不久的將來,在“北靜”的城市功能定位下,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的背景下,花園口引黃幹渠改造提升工程開始提上議程。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