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七里河區黃峪鎮易地扶貧搬遷 讓7085人走出大山改變生活

發佈時間:2020-07-10 10:41:31

原標題:七里河區黃峪鎮易地扶貧搬遷讓7085人走出大山改變生活

七里河區王官營村移民安置小區裏,老人們正在小區廣場聊天。

七里河區黃峪鎮後山5個行政村(趙李家洼、尖山、王家莊、邵家洼、魯家),距蘭州市區約25公里,現有農戶1587戶708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55戶522人,每人平均耕地2.3畝,且多以旱地為主。自然條件艱苦,村民居住分散,生活異常困難,交通極為不便,農民選擇外出務工與農業生産時間相衝突等諸多因素導致自我發展能力嚴重不足。多年來,市政府和七里河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予以扶貧,但是因客觀條件所限,返貧現象時而發生。為了徹底使後山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提高生活品質,達到整體脫貧的目的,2012年,市政府出臺相關文件,充分利用鎮政府所在地王官營村近鄰主城區的條件,將王官營村作為移民安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驗區,大力實施後山5個行政村整體搬遷下山工程。

搬遷以後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黃峪鎮王官營移民安置小區裏走一走,簡潔、漂亮的樓房引人注目,小區裏的公共活動區域,老人們三五成群,下棋、聊天、健身,一派安逸景象。

趙李家洼村民姚代福就是黃峪鎮後山五村整體搬遷的受益者之一,在鎮環衛部門上班的他,如今有了穩定的收入和工作。在姚代福家裏,墻面潔白、地板光潔、窗戶明亮,冰箱、電視機一應俱全。姚代福説,比起在趙李家洼的日子,現在的情況好多了。

在趙李家洼時,姚代福家裏的收入就靠著2畝地種植百合,一年下來也不過收入幾千元。現在,姚代福當上了環衛工人,每個月都能獲得一定的工資收入,加上建檔立卡戶的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等其他各類補貼,現在家裏的收入比以前好多了。不僅如此,住在安置小區後,更加便利的交通也讓姚代福癱瘓在床的兒子的日常治療和護理,比以前住在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的趙李家洼方便了不少。如今,姚代福的小孫子也在附近的幼兒園上學。姚代福説,政策好了,日子也更有了盼頭,我們也要努力過好日子。

後山五村村民已有84%遷入安置區

據介紹,黃峪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自開展以來,共徵地1050畝,已全部交付七里河區城投公司建設移民安置小區使用。配套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完善,H5路公交龔家灣至黃峪新區路段正常通車,安置小區建成王官營村白家坪聯合衛生室、綜合超市、愛心理髮室、圖書閱覽室正常投入使用,32個教學班的幼兒園即將投入使用。

目前,按照“戶申請、村評議、鎮審核、區審批”的程式,後山五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已經遷入安置小區的有1436戶6120人,分別佔後山總戶數和總人數的91%和84%。

為了解決搬遷後村民們的發展問題,針對安置點臨近主城區的優勢,七里河區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扶貧工作,搬遷後的農戶主要以勞務輸轉為主,區政府提供了97個環衛工的就業崗位,環境衛生外包公司提供了75個保潔員崗位,安置小區物業提供了35個保潔員、保安、電工等崗位,這些崗位讓部分不方便出去的農戶在小區內就能就業,拿到穩定的收入。2020年,針對搬遷戶又新增了71個公益性崗位。另外,黃峪鎮政府每年聯合區就業局舉辦易地搬遷專場大型招聘會;根據農戶需求結合實際開展多樣培訓,如家政服務、月嫂、中式烹任、駕駛員和電焊工、挖掘機等,讓有勞動能力的人掌握一門技能。

黃河內蒙古磴口段出現險情
連日來,受黃河1號洪峰的影響,黃河內蒙古磴口段南套子、東地等險工段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衝淘塌陷險情,險工段長2100多米。
中衛啃綠化硬骨頭為黃河古道岸坡“美顏”
自今年4月起,中衛市自然資源局創新開展南山坡綠化試驗,經過精心管理,爬山虎長勢良好,平均高度1.4米,成活率90%以上,“試驗山”生態景觀明顯改觀。
黃河岸邊的暗訪 聚焦民生民心問題
盛夏的黃河灘區,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因為近期小浪底調水調沙,加上連續降雨,導致部分低窪處積水嚴重。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