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躺在黃河臂彎裏的金城古鎮

發佈時間:2020-07-09 16:01:36

西元前121年,年輕的戰神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歸來時,路過蘭州,要求當時的大行李息在這裡建造城池和渡口,因該城四面環山,又有黃河天塹,故取名金城,固若金湯之意。

從此,這裡逐漸豐盈起來,有了自己的骨骼和血液,有了鮮活的生命,2000多年來,它在少數民族鐵騎無數次捲起的煙塵中快速成長,在絲綢之路悠遠的駝鈴聲中漸漸豐腴,《敦煌經》和《淳化閣帖》則為它插上騰飛的翅膀,最終,它成為一個四通八達的北方州府城市——蘭州。

在歷史的長河裏,它浸潤了黃河的喧囂與大山的沉默,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戰神霍去病、高僧玄奘、北宋狄青、明肅王朱楧、闖王李自成、文成公主、左宗棠等等,造就了黃河兩岸一個個古渡口與風格各異的小鎮。

在波濤洶湧的河面撐起一支長長的篙,讓羊皮筏子隨波濤起伏,載著抗戰時期急需的抗戰物資一路南下,沿途經過強盜經常出沒的十字溝、浪花翻騰的煮鍋峽、令人膽寒的棺材峽,躲過日本海陸空的圍追堵截,終於成功抵達重慶,成為當年《重慶日報》轟動一時的最大新聞。

時隔七十多年的今天,人們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報紙上對羊皮筏子這一古老而原始的交通工具的生動描述:“羊皮筏子賽軍艦”。

筏子客們今天還活躍在北方的黃河水面上,只不過,有了輪船和快艇,它們已不再具有實用的功能,而是成為了一種撫今憶古的遊樂項目。遊人們喜歡它的緩慢和悠閒,靜靜地飄在水面上,觀賞黃河兩岸的風光,想像那些被詩人們擬人化的石頭,具有了某種生命。

從萬畝梨園到青城書院一個多小時的輪渡,閒適與驚嘆此起彼伏,船慢慢駛向岸邊。

時值初秋,連續幾天的漲潮將河邊的平臺給淹沒了,一塊長板幾把椅子支起了一個搖搖晃晃的臨時平臺。水面平靜,天色清灰,遠山倒映在水裏成黛青色,凹凸有致,濃淡相宜,很難想像,這是南方人眼裏荒涼的西北,反而像一幅詩情畫意的水墨畫,最好的畫工再有想像力、筆墨再精到,也畫不出此情此景。

兩個年輕人守在椅子的兩頭,人們在嬉笑聲中一一上岸,到達榆中青城古鎮。

青,因北宋名將狄青而得名,一個與岳飛齊名的武將,也像岳飛一樣不得善終。與岳飛不同,岳飛死後,他的幾萬將士和全城百姓為他喊冤;而狄青則因官至樞密使,激起了歐陽修之類文官的羨慕嫉妒恨。在文官橫行天下的宋朝,武將一直都鬱鬱不得志。雖然狄青小心翼翼,試圖搞好與朝廷大臣們的關係,但以歐陽修為首的文臣們並不買賬,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詆毀和驅逐他,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之趕出汴梁,使其最後抑鬱而終,默默無聞,沒有人為他喊冤。

榆中青城卻從來沒有忘了這位名將,不僅縣城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至今保留了當年建城時的形制,南北狹長、方正,又命條城。當年,狄青為抵禦西夏李元昊而建立該城,此後這裡逐漸發展為西北重鎮,成為宋、元、明、清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貿往來的最大集散地,曾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古鎮”。

這裡的水煙作坊曾經遍佈黃河兩岸,其生産加工的水煙因其滋味醇厚悠長而聞名遐邇,遠銷至廣東、福建等地,成為達官貴人們榻上最好的消遣品。如今,水煙不再,羅家大院裏製作水煙的古老器具還在。

院子裏碩大的瓷缸裏有幾朵大蓮蓬,浮在青色的水面上,缸沿口幾支銀釘格外引人注目。“沒有金鋼鑽不要攬瓷器活”,以前一直不理解這句話,現在看到釘與瓷的天衣無縫的結合,不禁嘆服古人們的巧思妙想。水火不能相融,雞蛋不能碰石頭,但嬌氣的瓷遇上了銳利的銀,不是毀滅,而是完美地結合,荷花已落,水面靜謐,打了補釘的缸更加結實嚴密,還是一隻好缸。

城市西端的河口古鎮,是當時的大行李息建造的第一座金城古渡口——青石津渡口,是當年通往河西走廊的必經之路,玄奘正是經此渡口一路西行至天竺國取經,文成公主吐蕃和親時從這裡渡過黃河,翻過日月山與前來迎她的松讚幹布會合,還有左宗棠、林則徐等等。

如今,曾經的繁華和熱鬧不再,渡口也早已不見蹤影,只有古鎮留存下來,還有150年前種下的那棵左公柳,依舊綠意盎然。歷史煙塵化身為美麗動人的傳説,成為茶余飯後的閒談。

河口古鎮最著名的就是張家祠堂,其名氣和規模遠不如青城的高氏祠堂,但更有來頭。據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四子肅王朱楧的後裔。400多年前,李自成手下大將賀錦率24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挺進蘭州城時,肅王朱楧早已作古,最後一任明肅王朱識鉉成了李自成的刀下之鬼。所幸其兒子躲過了追捕,一路西逃,在一位張姓主人的好心收留下,改名換姓,倖存下來。皇家子弟智商到底比一般人高出好幾倍,為了生存,這位皇家世子向當時的村長只説要一張牛皮大的地,村長一下子就同意了,一張牛皮不過一個豬圈而已,一隻最大的牛體積不過8立方米,躺在地上的面積也絕超不過3平方米。但顯然,一介村夫的想像力遠遠不及皇家後裔,牛皮如麵條一樣被切成細細的絲,一根根扯開,牛皮極有彈性,麵條也可以切得更細,其圍成的地方要多大有多大。

這位隱姓埋名的王爺從此在此安家落戶,娶了大房、二房和三房,安靜地興旺發達。

梨園古鎮,號稱“中國第一古梨園”,距蘭州城只有20公里。這裡風景如畫,清幽迷人,比起河口古鎮唯一的一棵左公柳,這裡隨處可見三四百年以上的梨樹,其樹榦一個個虬勁粗大開裂成化石般的紋路,每一塊縫隙裏又抽條發芽,長出新葉,生機勃勃。

明弘治年間(西元1495年),甘肅巡撫下令建立“什川堡”,這裡南北兩山作屏,東西向黃河湍流阻隔,形成了小江南氣候,極適宜草木生長。於是,468年前,一位農人彎腰種下第一棵梨樹苗,微風習習,樹苗抖動,看上去如此弱不禁風,農人很擔心它的成長。在這荒涼乾旱的沙土地上,人活著都難,何況一棵樹呢。讓農人驚喜的是,樹漸漸長大長粗,並開花結果,給他帶來了香甜的生活。

如今,農人作古幾百年,他的後人淹沒在無數什川堡的人群裏,分不清誰是誰,但那棵梨樹還在,是梨園的老壽星,是長者,樹榦更像化石,身軀卻最為龐大,散枝開葉最多,枝枝蔓蔓地幾乎佔了整整一個院子,又高又壯。最頂端的梨得踩著梯子爬上去,梯子簡易的只有一根由上往下漸粗的鐵棍,棍的左右高低不同位置插上一腳寬的橫蹬,這樣才能深入到更高的枝葉。據説,那裏的果子才更甜,因為光照時間長,糖分和水分更足。

這棵樹的果實比別的果子稍貴一點,賣五塊錢,便宜得不像話,人們都説甜得很,如同在文物市場撿了漏。

梨樹的主人,一個年輕高挑的農家女人,禁不住笑了。小鎮的古樹特別多,一萬多畝梨園,政府根本管不過來,養護都承包給了農戶,收益也歸農戶,她們家承包了這棵最古老的樹,還有十幾棵幾百年的樹,每年結的果子多得很,來不及收,好多都爛在了地裏,成了肥料。

來這裡拍照的攝影師、采風的作家,還有休閒娛樂來打牌的人,總愛跟老樹合影,有時也跟她合影,好像她沾了老樹的福氣,是啊,500年,多麼長壽啊。

□王軍華


躺在黃河臂彎裏的金城古鎮
在歷史的長河裏,它浸潤了黃河的喧囂與大山的沉默,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戰神霍去病、高僧玄奘、北宋狄青、明肅王朱楧、闖王李自成、文成公主、左宗棠等等,造就了黃河兩岸一個個古渡口與風格各異的小鎮。
黃河之光!烏海
賽汗烏素,烏海人熟記的名字。奔流不息的黃河從這裡流入,浩浩蕩蕩穿城而過,養育著這片土地,孕育出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黃河文化、草原文化、蒙元文化一步步,在歷史的長河中交融。
黃河水利委員會機關召開“黨員先鋒崗”表彰會議
7月1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召開2020年機關黨支部“黨員先鋒崗”表彰暨“逐支部觀摩、整單位提升”會議,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9週年。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