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站在黃河之濱 傾聽黃河的訴説……

發佈時間:2020-06-18 14:36:27

  三岔集鎮。記者 陳俊 趙睿 羅珺 攝

走進積石山下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站在美麗的黃河之濱,傾聽黃河的見證和訴説——近年來,這片  沃土上發生了滄桑巨變,各族百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市場的變化: 從“小帳篷”到“小香港”

有人曾這樣形容循化縣“三岔集鎮”,它是青海東部一處繁華的“小香港”!

從西寧去循化,一過黃河大橋便是商貿繁榮的三岔集鎮。它東連積石鎮、西接查汗都斯鄉、北枕黃河、南鄰文都藏族鄉,因處於循化至西寧、甘肅、黃南三條公路交匯點,故名三岔。集鎮區域內有著名的駱駝泉、黃河大橋、撒拉爾故里民俗風情園等旅遊景點,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商貿流通、文化旅遊、貧困群眾就業上發揮了“橋頭堡”的作用。

一個如此繁華的集鎮,有誰能想到它是從最初的幾頂帳篷到幾十間平房逐漸演變而來的呢?

據介紹,三岔口因位於交通要道上,一到盛夏時節,周邊村裏的村民在路邊自行搭起帳篷,從兩三處賣西瓜、瓜子、涼皮、油鹽醬醋的攤點,擴展到如今半徑比縣城區域還要大、繁華興旺的大市場。

經過幾十年的沐浴發展,形成了一個以商貿、旅遊、民族餐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集鎮,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牛羊肉銷售交易市場,每日僅牛羊交易量一項就達530頭(只);各種餐飲、商貿、五金、木材等坐地經營店舖發展到1510間、從業人員達幾萬人,對全縣貧困人口脫貧的拉動力較大。

從地理位置衡量,三岔擁有“三岔通衢”的區位優勢;從商品數量和品種上講可以説應有盡有;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講,街頭店舖林立,集鎮規模、佔地面積、資金投入和日成交量等均排在積石集鎮、道幃集鎮、清水集鎮、白莊集鎮、查汗都斯集鎮、文都集鎮六大集鎮之首,是我省東部名副其實的商貿交易中心;加之一年四季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凡到循化,必到三岔,因而三岔成為網紅集鎮、遊客打卡地;每天集鎮街頭人挨人、人擠人,交易量更達到最高峰值,根據繁華度、熱鬧度和規模等綜合因素,當地人形象的把三岔集鎮稱作“小香港”。

循化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陜學鵬説,循化縣抓住三岔被列為全省工業示範小區的機遇,從1997年開始,聘請省內規劃專家作了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並以規劃為核心,做到建築紅線不動搖、既定標準不動搖、規劃佈局不動搖,對集鎮進行大規模改造和重建。

“十三五”以來,隨著十里經濟帶開通,政府又投入鉅額資金,對集鎮內狹窄的道路、低矮的商鋪及周邊環境衛生等進行綜合整治。如今,一個集道路寬敞、民族特色突出、統一門頭標識、倣古式橋廊等於一體的現代文明美麗城鎮矗立在世人眼前。

如今,循化縣最漂亮的樓在三岔、最寬闊的馬路在三岔、最富裕的地區也是三岔。

   路的變化:從“砂土路”到“幸福路”

行路難,行路險、“卡脖子”路一度成為制約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對此,道幃藏族鄉德曼村村民感受最深。過去,由於通往縣城的砂土路路面狹窄,路況較差,連普通的摩托車、農用車進出都十分困難,一到雨雪天,道路常常塌陷,交通中斷,村裏的經濟作物運不出去,外面的人進不來,就是因為路把這個村封閉在大山裏,也將富裕幸福擋在了並不遙遠的村外。而今路修好了,全村經濟作物運出了山村,農民收入大幅提升。

這一切只是循化交通變化帶來的一個縮影。

在循化人眼裏,家家戶戶通達水泥公路、村村鄉鄉連接成路網、國道高速貫穿縣域、農村公路和國家幹線公路並駕齊驅,四通八達的交通讓各族群眾出行快速便捷,所以循化人把立體路網形象地稱為“經濟支撐路”“脫貧保障路”“致富小康路”和“安全惠民路”。

橋連隧,隧連橋,橋隧相連成坦途。從2000年起,為打破“瓶頸”制約,對外,循化把出縣通道隆-循-大高速公路、平大公路街子鎮過境段、平大公路積石鎮過境段、“一路四橋”項目作為解除循化交通“瓶頸”制約的重點,從根本上改善循化對外交通條件,有效拓寬群眾創業致富的交通舞臺,形成“1.5小時”西寧快速通達格局;對內,循化按照“東伸西延南改北擴”思路,城市道路由最初的“一縱兩橫”變成“四橫四縱”格局。同時迅速掀起對9個鄉鎮154個行政村道路硬化的高潮,縣、鄉、村、戶交通四通八達。

如果説,改革開放初期循化交通還處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後狀態,那麼從“十五”開始至“十三五”末,160多億元大投入助推循化交通高歌猛進,目前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省道為骨幹,縣鄉道路為基礎的“大交通”體系。

黃河上建起來的大大小小的橋梁是循化發展變化的又一個縮影。60年前,循化人用羊皮筏子過黃河,40年前黃河上架起了第一座水泥大橋。今天,循化境內的黃河上有了12座各種類型的大橋,因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等質的提升、量的飛躍,人們形象地把這裡描繪為“交通走廊”“綠色畫廊”“旅遊長廊”。隨著2018年循化縣正式脫貧摘帽,敢於挑戰自我的循化人,在一次又一次的奮鬥與跋涉中,迎來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水的變化:從“幹循化”到“小綠洲”

黃河雖然從這裡流過,可是循化卻有個“幹循化”的別稱。由於循化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屬於高原半乾旱大陸性氣候,黃河水利用率低、成本高、守著黃河卻缺水,加之當地年降水量少,長期存在人畜飲水難、農田灌溉缺口大等問題,嚴重影響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目前進入驗收階段的公伯峽南北幹渠,則是公伯峽水庫灌溉工程(循化段)利用已建成的公伯峽水電站大壩形成水位優勢修建而成。不僅擴大了灌溉面積,還將提水灌溉變成自流灌溉,能夠改善灌溉面積3260公頃,擴大灌溉面積1300公頃,給查汗都斯鄉、街子鎮、積石鎮三個鄉鎮,48個行政村帶來實惠。

“以前只有一個小黃豐渠,水不夠,莊稼面積又大,這就造成了撂荒地多的現象。現在水都通到了每一塊地裏,農戶們高興了,種莊稼的積極性就高了,種線辣椒的人多了,辣子産量也上去了。”循化縣水利局副局長李加太説,“20年以前,處在山上的幾個鄉鎮還不通水,20年以後,全縣154個村莊的水都通了,農民的負擔也減輕了不少。”

相比較以前沿黃村莊裏人畜飲水困難、百姓負擔重,2017年4月,循化縣沿黃2鄉35村人畜飲水遷改工程的全部通水,為全縣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工程總投資為5632.49萬元,解決了涉及5838戶55912人及129315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效益。

同樣,近年來循化縣的澇池增加到59座,提灌站發展至79座,解決了全縣6467公頃的灌溉面積和11.86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從以前的不滿足用水需求到現在的“小綠洲”,循化縣的水變化是扎紮實實看得見的。

隨著家家戶戶都能方便使用自來水,讓村民擁有節約用水的意識成了現階段關鍵的一步。從去年6月份開始,循化縣面向農村農戶開始安裝計量設施,目前黃河兩岸的35個村子全部安裝完畢,接下來剩餘的村莊也將全覆蓋。

   住行的變化:從“不容易”到“都很好”

循化縣把拉麵産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來打造,培育壯大産業規模,推動品牌連鎖經營。

在杭州創立“青拉”品牌拉麵店的循化人馬麥四都創業成功後開了5家連鎖店,員工多數是家鄉人,其中一些優秀者成為了各家店的管理者。近些年,循化人開的7500家拉麵館遍佈國內200多個大中城市,輸出勞動力約4萬人/年,約為全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拉麵經濟綜合收入20億元/年及每人平均收入5萬元/年以上。拉麵人親幫親、鄰幫鄰、能人帶後輩,眾多貧困群眾通過申請“530”小額免息貸款,實現了“一年當跑堂、兩年做面匠、三年成老闆”的“123”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群眾的居住條件也顯著改善,以前的土房子已經難覓蹤影,村裏的房子好像都“變了身”,富裕家庭蓋小樓,普通家庭建宅子,就連貧困群眾也換了新房。“村裏條件好的不少人蓋了二層小樓,外地人看著都説我們村裏人住的都是別墅。”塔沙坡村民馬學良笑著説。走進他家一看,不僅有寬敞的5間大房,還有儲物間、小花園,院子的空地可以停下兩輛小車,這種格局在村裏也就是普通水準。

在清水鄉下灘村,一半多村民的房子都空置著,我們詳細了解後才知道,這些房主都在縣城、省城甚至外地買了房子,村裏的房子只有消夏或過節時才回來住一下,大家都説他們“進城住電梯房、回鄉住小洋樓,城裏人村裏人都當得。”

“以前循化哪有公交、出租、私家車啊,現在都有了,跟大城市裏都差不多。”土生土長的循化人韓學智不禁感慨。

“在2016年2月份,循化成為當時全省第一個擁有純電動公交車縣城。目前全縣開通了7條線路,最遠能夠到達35公里外的道幃藏族鄉。”王建國説。

緊接著在2016年底,200輛計程車在全縣投運,154個行政村全部通達,個別偏僻山區裏的村莊,計程車司機會在當地招人運送村裏的乘客,解決了村裏人的出行問題。而今,縣內的長途客運也遍佈周邊縣區和城市,還要進行車型改革,增加觀光客車。

這些年,循化的私家車數量增長顯著,走在循化街頭,全國各地的車牌幾乎都能見到。走進循化的村莊,家家戶戶門前的巷道裏都停著小轎車,有的家甚至好幾輛,逢到節假日,有時連村裏時不時還會堵車呢。

如今的循化,沒有脫不了貧的拉麵人,沒有不住好房的家庭,沒有無私家車的村。拉麵致富,出行便利,居住舒適,是循化人目前的真實寫照。

站在黃河之濱 傾聽黃河的訴説……
走進積石山下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站在美麗的黃河之濱,傾聽黃河的見證和訴説——近年來,這片 沃土上發生了滄桑巨變,各族百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黃河水利委員會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暗訪督查助力脫貧攻堅
黃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把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監督檢查列為黃河水利委員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和重中之重,先後召開黨組(擴大)會和多次主任專題辦公會進行研究部署。
陜西水利廳調研黃河引水工程清澗縣凈水廠運作情況
6月16日,陜西省水利廳廳長王拴虎調研黃河引水工程清澗縣凈水廠運作情況,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脫貧攻堅總攻動員令,打牢飲水安全基礎。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