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陜西渭南:織牢黃河保護網 打好生態旅遊牌

發佈時間:2020-06-16 09:32:40

六月,漫步在渭南市富平縣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河面碧波盪漾,蓮葉接天,白鷺、沙燕、野鴨等珍稀鳥類覓食嬉戲,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石川河是富平縣的“母親河”,20世紀70年代後,這條水草豐美的河流因過度開發而“遍體鱗傷”。2017年,富平縣啟動了石川河綜合整治工程。該項目投資10.11億元,通過3年的治理,石川河出境斷面流量達到0.5立方米/秒、水質達到Ⅳ類及以上,河道沿線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標準,石川河還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和AAA級景區,直接受益群眾達到19萬餘人,初步形成了“荊山垣為屏,石川河為帶”的生態格局。

石川河管理站站長王舵柱説,生態環境的改善讓這裡成為珍稀鳥類的樂園,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現在這裡成了風景區,整個濕地公園已發現的水鳥達到80余種,旺季每天平均有一萬多人來遊玩。隆基、萬科、恒大等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投資,石川河兩岸土地的價格也從每畝30萬元增值到了100萬元。”

石川河的重生,是黃河流域渭南段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黃河流經陜西渭南130公里,涉及沿岸四縣,流域面積3635平方公里。近年來,渭南通過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的實施,使黃河成為安瀾之河、秀美之河、幸福之河、生態之河。

不讓一滴污水流入黃河

仲夏時節,走進黃河沿岸的渭南市合陽縣白靈村,村莊道路乾淨整潔,紅花綠植錯落有致。為了解決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村裏投資80萬元建設了日處理能力80余噸的污水處理廠,村裏的污水經過四級處理後排進蓄水池,用作澆地、澆樹等。截至目前,合陽縣15個村(社區)建設了污水治理項目,建成末端處理設施19處,全縣污水有效管控村達到72個。

“合陽擁有黃河流域面積最大的溫泉湖泊型濕地,有4條支流從合陽入黃河。”合陽縣副縣長原向勇表示,近年來,合陽縣通過開展“退耕還水還濕地”工作,累計清理恢復了9600畝濕地,拆除違建5200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4萬餘平方米、蘆葦30.3萬餘平方米,有效保護了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

位於渭南市臨渭區的渭南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是所有生活污水的“凈化器”,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10萬噸,目前一、二期工程均滿負荷運轉,經過提標改造後,採用曝氣生物濾池+混合反應沉澱+過濾工藝,出水水質達到了一級A標準,為渭南市保護水環境,實現水資源迴圈利用,改善人民居住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污水達標排放,對黃河流域水環境的穩定至關重要。位於渭南市華州區的金鉬集團金鉬股份礦冶分公司鉬爐料産品部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鉬冶煉産品供應商。為了解決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2018年6月公司投資692萬元,採用“生物製劑協調氧化+超濾反滲透抗污染複合膜”技術,日處理廢水300立方米,出清水率達到80%,實現了工業污水穩定達標排放。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的污染防治狀況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至關重要。地處渭河匯入黃河監控斷面的潼關吊橋水質自動監測站能夠對斷面的水溫、溶解氧、PH、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9個項目實施連續自動監測。

渭南市環保監測站自動監測室主任黃國棟介紹,近年的監測數據表明,渭河水質持續好轉。主要污染物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均穩定在Ⅲ類水質,今年1至4月高錳酸鹽指數為3.33毫克/升,同比下降31.2%;氨氮為0.24毫克/升,同比下降40.0%。

陜西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副秘書長王冰説:“政府,企業,公眾為黃河渭南段生態修復所做的努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環保志願者行動的力量。我們將和廣大的環保社會組織凝聚成一股綠色力量,共同保衛綠水青山。”

黃河“變身”旅遊風景區

秦嶺區域採石點生態恢復治理是渭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又一著力點。華陰市全力推動秦嶺北麓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20個採石點恢復治理已完成12個,其中驗收銷號11個,8個正在治理當中,恢復生態面積約54.56公頃,預計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恢復治理工作。

山體修復後,華陰市南部的秦嶺各峪道、支流的水匯聚到城區河流,形成濕地和景觀湖。長澗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便因此獲益,該工程是集城市防洪、城市建設、文化旅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重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工程和民生工程。

如今,通過綜合治理,長澗河流域生態環境已有明顯改善,成為一座“水景公園”。

“長澗河距離華山很近,現在,這裡有山有水有景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觀光。”渭南市生態環境局華陰分局局長姚建榮説。

陜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楊松峰表示,生態修復與保護是一個長期的事業,希望通過挖掘生態建設背後的文化、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環保工作,發動更多的群眾行動起來,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來。

黃河、渭河、洛河在潼關縣交匯。近年來,潼關縣先後實施了退耕還濕、封育禁牧等措施,其中封育面積1.5萬畝,設立機械圍欄10公里,有力地促進了生態環境的變化。

環境治理見效後,潼關縣圍繞黃渭河沿岸旅遊産業聚集帶,佈局了 “一城三園一街”和“十里畫廊?慢遊潼關”兩大旅遊體系,大力發展生態觀光遊、休閒養生遊、濕地風情遊、關中民俗遊。

渭南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斌強説:“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當好秦嶺衛士,做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讓群眾真正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開展汛前準備工作檢查
​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開展2020年汛前準備工作檢查,研究解決影響洪水測報和安全度汛問題,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禦水文測報工作。
陜西渭南:織牢黃河保護網 打好生態旅遊牌
六月,漫步在渭南市富平縣石川河國家濕地公園,河面碧波盪漾,蓮葉接天,白鷺、沙燕、野鴨等珍稀鳥類覓食嬉戲,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河南省政協專題協商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6月9日至10日,河南省政協召開十二屆十三次常委會議,圍繞“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進行專題議政,並專門邀請黃委會總工程師李文學作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幾個重大問題思考》的輔導報告。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