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分量

發佈時間:2020-06-12 11:24:59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2020年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是今年全國“兩會”之後首次考察。當天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黃河吳忠城區段了解當地保護黃河生態情況。6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黃河流經9個省區,兩年內習近平總書記已經走遍了其中6個省區。去年在內蒙古、甘肅、河南,今年4月在陜西、5月在山西、6月到寧夏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對黃河治理保護提出明確要求。這樣的節奏,足見黃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分量。一起來看!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這是6月8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黃河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察看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狀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2020年6月8日下午,在寧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沿岸邊步道,察看黃河生態治理保護狀況,聽取黃河寧夏段生態保護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彙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賴以生存發展的寶貴資源。自古以來,黃河水滋養著寧夏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寧夏各族人民。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

2020年6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彙報後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生態環境保護。要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

(《人民日報》2020年6月11日 )


2019年8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省蘭州市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了解黃河治理和保護、堤壩加固防洪工程建設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9年8月21日下午,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蘭州,前往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聽取甘肅省和蘭州市開展黃河治理和保護情況介紹。習近平總書記登上觀景平臺,俯瞰堤壩加固防洪工程,沿步道察看黃河兩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長江都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母親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韆鞦大計。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2019年8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甘肅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後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係,加快發展生態産業,構築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民日報》2019年8月23日)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這是17日下午,習近平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眺望黃河鄭州段。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2019年9月17日下午,在河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黃河國家地質公園臨河廣場,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聽取沿黃地區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堤防建設和防洪形勢等情況。在臨河廣場觀景平臺,習近平總書記眺望黃河鄭州段。天高水闊,林草豐茂,一片勃勃生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70年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了治黃事業新篇章,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跡。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

(《人民日報》2019年9月19日)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我曾經提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品質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0日,習近平在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20年4月20日下午,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抵達商洛市柞水縣,首先來到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稱讚這裡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隨後,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埡,遠眺秦嶺牛背梁主峰,聽取陜西省吸取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教訓、抓好生態保護等工作彙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20年4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後強調: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係自身發展品質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係全國生態環境大局。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調整區域産業佈局,發展清潔生産,推進綠色發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要堅持不懈開展退耕還林還草,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品質。

(《人民日報》2020年4月24日)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5月12日中午,習近平在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考察汾河水治理及沿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2020年5月12日中午,正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彙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對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汾河,不僅關係山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也關係太原乃至山西歷史文化傳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産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不斷增強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5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後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紮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引導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人民日報》2020年5月13日)

行走黃河看秦東: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夏日的秦東大地,鬱鬱蔥蔥的秦嶺美不勝收,極目遠眺,奔騰不息的黃河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
黃河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分量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2020年 6月8日至10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是今年全國“兩會”之後首次考察。
松巴藏寨:黃河岸邊的“桃花源”吃上“旅遊飯”
在遊客馬成福眼中,松巴村的峽谷、黃河、村莊、古樹,皆是美景。“沒想到黃河邊有這麼美的地方,簡直像一幅油畫。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