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松巴藏寨:黃河岸邊的“桃花源”吃上“旅遊飯”

發佈時間:2020-06-12 11:13:18

多傑尖參沒想到,祖祖輩輩生活的村落,竟成為遊客紛至遝來的“打卡地”。而在遊客馬成福眼中,松巴村的峽谷、黃河、村莊、古樹,皆是美景。“沒想到黃河邊有這麼美的地方,簡直像一幅油畫。”


這是6月4日拍攝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城出發,沿蜿蜒曲折的山路在峽谷中穿行約40分鐘,便到達黃河岸邊的“桃花源”——松巴村。這裡平均海拔2100米,依山傍水,一座座古樸的院落錯落有致,參天大樹隨處可見,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松巴村是一個藏族村落,對外也被稱為松巴藏寨。全村共有108戶338人,以種植冬小麥為主。這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使村落較好地保留著原始風貌。


這是6月4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拍攝的黃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貴德縣文體旅遊廣電局辦公室主任陜旭東介紹,近年來,原本封閉落後的松巴村利用獨有的鄉村旅遊資源,通過發展家庭遊、觀光遊、民俗風情遊等,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遊飯”。

57歲的多傑尖參是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村民,和村裏許多村民一樣,常年在外務工。近年來,松巴村開始大力發展旅遊業,多傑尖參作出一個重要決定——回村辦農家樂。


6月4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遊客在農家樂內等待用餐。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置辦傢具、購買被褥、聘請廚師……他還從縣城買來綠植和小紅燈籠認真裝扮小院,備好音響設備讓遊客體驗跳鍋莊的樂趣,精心設計食譜讓遊客吃上正宗農家飯。“奶茶、手抓羊肉、藏式饃饃都很受歡迎。”多傑尖參説。

走進多傑尖參家中,院內外各種花爭相鬥艷,花香撲面而來,一間間傳統藏式木屋,沒有華麗的色彩,卻古樸、厚重。多傑尖參告訴記者,目前農家樂可接待近百名遊客就餐,5間住房可為20人提供住宿。

隨著松巴村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遊客來到這裡體驗當地風土人情。“5月以來,農家院盈利超過2萬元,真是沒想到。”他高興地説。


6月4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村民在整理農家樂床舖。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截至目前,松巴村已發展30余家農家樂、民宿,60%的村民參與到全村的旅遊發展中。2020年“五一”期間,全村共接待遊客累計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0余萬元。

貴德縣尕讓鄉松巴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切江尖措表示,2015年至今,政府累計向松巴村投資1.2億元。2019年,松巴村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10600元,而2014年每人平均年收入僅有4000元。

“以前總想出遠門掙錢,現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遊飯’。”多傑尖參説,農家樂不僅讓自己鼓了腰包,還解決了村裏4戶貧困戶的就業問題。今年,他計劃利用網路做好宣傳,吸引更多遊客來家鄉體驗鄉村旅遊的魅力。(完)

黃河岸邊有古鎮 文旅産業讓古鎮煥發新機
磧口古鎮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具有黃土高原建築特色的晉商宅院,近年來,當地一方面加強對古建築的修繕保護,一方面大力發展旅遊,讓這座古鎮重新煥發生機。
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寧夏新篇章
從昔日的苦瘠之地到今天的塞上江南,寧夏的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的牽掛,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中關注的重點問題。
行走黃河看秦東: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夏日的秦東大地,鬱鬱蔥蔥的秦嶺美不勝收,極目遠眺,奔騰不息的黃河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