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以“數字政府”建設促行政審批改革

來源:南方日報 2020-01-09 08:22:18

人在外地,通過電腦就可以輕鬆完成國有協議出讓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的競價交易。這項舉措在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實施3個月有餘。

2019年以來,中山市以“數字政府”理念重構行政審批模式,創新採用上網競價、全民監督、全天候服務的模式調整國有協議出讓建設用地容積率,探索重要行政審批事項向市場選擇轉變,以“數字政府”建設助推“陽光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

交易全程“網上辦、線上走”

2019年6月底,中山出臺一項土地新政——《中山市國有協議出讓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補繳土地出讓金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以“上網競價”方式實施建設用地容積率調整。

為此,中山分別從市政府、行政職能部門、具體執行平臺三級層面制定相關應用機制,為以數字化建設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市政府層面,出臺相關《暫行辦法》,明確申請調整容積率的具體流程包括申請、審查、資格認定、參加競價、進行競價、辦理補繳土地出讓金手續等六個環節。在行政職能部門層面,中山市自然資源局制定《中山市國有協議出讓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補繳土地出讓金操作指引》,構建了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過程的全週期鏈條。在具體執行平臺層面,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印發《中山市國有協議出讓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實施細則(試行)》,明確了交易項目的內涵定義、適用範圍、操作程式、規則要求、法律責任等內容,編制了交易文件模板。

除制度保障外,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網際網路為載體,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交易系統。這一系統集項目進場登記、公告發佈、競價申請、獲取保證金子賬號、報價競價、結果確認等流程操作功能于一體,推進項目交易全程“網上辦、線上走”。

無論是政務服務網、“粵省事”、政務微信、還是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系統,都是數字政府的一種“用戶界面”。從傳統只有“辦公室”“櫃檯”,到網際網路時代轉向“用戶界面”,正是中山“數字政府”建設快步向前的一個縮影。

此次調整容積率的模式,借助網際網路資訊化力量,中山著力打造人性化、便捷化、更加公平公正的用戶界面,持續提升用戶的青睞度、信賴度、美譽度。

推動由政府審批到市場選擇

建設用地容積率調整網上競價措施的推出,將國有協議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審批由線下到線上、由封閉到開放、由政府審批到市場選擇、由單一對象到不特定對象。此舉實現了用地調整容積率由審批制向競價制的轉變,增加了操作的規範性、透明性、無差別性,清除了直接審批調整容積率而容易滋長的權力尋租空間,確保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的廉潔、陽光、規範。

對中山而言,該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通過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避免了在審批制下的補繳出讓金額因市場歷史價格參考樣本過少而造成與市場實際價值偏離,將調整容積率的土地價值回歸市場來決定,同時實現了用地調整容積率的批量集中辦理,既有利於加快用地規劃條件的依法變更,又有助於推動城市規劃的有效落實,提升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效益。

中山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整容積率上網競價交易此前無先例可循,中山以“上網競價”方式實施建設用地容積率調整,為進一步規範完善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工作提供開創性、嶄新性、突破性的政策制度與方式方法,凸顯了“數字政府”建設是對政府職能轉變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也意味著政府正在進一步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減少非市場干預。

“用地調容實施上網競價是引入市場競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的重要體現,充分激發了市場競爭活力,極大壓縮了自由裁量權的空間,為創新用地調整容積率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樣本。同時,也為下階段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以建設促應用提供了一個鮮活可操作、可複製的案例。”上述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山以“數字政府”建設促行政審批改革
來源:南方日報2020-01-09 08:22:18
人在外地,通過電腦就可以輕鬆完成國有協議出讓建設用地調整容積率的競價交易。這項舉措在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實施3個月有餘。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