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高風險金融資産大幅壓縮14.5萬億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9-09-12 09:42:48

原標題:銀保監會:高風險金融資産大幅壓縮14.5萬億

中國證券報記者11日從銀保監會通氣會上獲悉,兩年半以來,銀行業資産增速從過去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共壓縮高風險資産約14.5萬億元。目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7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86%。

今年以來,銀行保險機構違法違規存量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增量問題得到有力遏制,問題機構處置取得積極突破,重點風險化解成果持續鞏固,行業生態持續修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

銀行業資産增速降至8%左右

隨著嚴監管治亂象整治工作推進,高風險金融資産壓縮明顯。兩年半以來,銀行業資産增速從過去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按原有增速測算,相當於兩年半以來總資産少擴張約54萬億元,主要是通道業務和脫實向虛的業務。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共壓縮高風險資産約14.5萬億元。同業理財餘額較2017年初下降85%,理財産品嵌套投資其他資管産品規模佔比較資管新規發佈時降低10個百分點,監管套利突出的同業投資減少3.65萬億元。信託公司事務管理類信託業務規模同比下降13.15%。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肖遠企在銀保監會通氣會上解釋稱,過去銀行機構資産增速在15%左右,有的甚至達20%,一個正常的機構長期保持這樣的增速非常危險。首先,這會造成風險管理、貸款篩查等銀行內部管理跟不上這種增速。其次,這種增速很多屬於“虛增”,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使得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形成阻塞。另外,過去這種增速與GDP增速不相匹配,會推高經濟中的一些泡沫。

“銀行總資産少擴張54萬億元,一個很大的功勞是為處置風險贏得時間和空間。如果資産維持原來增速,處置風險就不是現在這個難度。”肖遠企強調。

談及影子銀行的化解,肖遠企介紹,影子銀行的特點是風險隱蔽性強,風險相互交織,一旦控制不住將産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壓降14.5萬億元高風險資産發出了監管部門堅決治理影子銀行的信號,也使得化解現有風險變得更加主動。

肖遠企認為,調整信貸結構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房地産過度融資不好,社會資金都進入一個行業,對整個經濟均衡發展不利。銀行對房地産行業授信要遵循國家房地産調控規則,同時要遵循監管規則。過去有銀行與房企合謀,通過表外資金,違規繞道“輸血”房地産,監管壓降的主要是這些資産。

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在持續推進亂象整治工作的同時,銀保監會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更有力地為“六穩”提供金融支援,將更多資金投向民營及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目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7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86%,比各項貸款增速高7.18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戶數2009.51萬戶,較年初增長286.28萬戶,階段性完成“兩增”目標。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6.81%,較去年全年平均水準下降0.59個百分點。

同時,銀保監會引導銀行機構嚴密防範信用風險,大力處置不良貸款,兩年半以來累計處置4.4萬億元。肖遠企表示,在實際操作中,要求銀行一方面管控好增量風險,另一方面要求銀行多提撥備,多核銷。“銀行在處置不良方面基礎條件較好,整體撥備比較高。處置不良之後將為新增貸款騰出空間,使銀行有足夠的資本有效支援經濟發展。”

嚴格落實“雙罰制”要求

“有市場觀點認為今年監管在放鬆,但其實沒有。”肖遠企表示,監管整體不會放鬆,而且還向社會公開披露處罰情況,要求機構也必須向董事會、監事會和市場披露處罰情況,由此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堅持嚴查重處,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零容忍,嚴格落實“雙罰制”要求。

此外,在重點風險處置方面,銀保監會會同人民銀行果斷啟動包商銀行接託管,推進錦州銀行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動恒豐銀行市場化改革措施有序穩步落地。指導中小金融機構合理應對流動性衝擊,維護金融市場總體穩定。

肖遠企透露,目前監管部門會同地方政府、地方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分支行,對高風險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在摸清風險底數的情況下,制定詳細的“分步走”化解方案和計劃,使機構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銀保監會:高風險金融資産大幅壓縮14.5萬億
來源:中國證券報2019-09-12 09:42:48
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共壓縮高風險資産約14.5萬億元。目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7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86%。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