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成效不斷顯現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7-20 19:20:53

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總體部署,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治亂”的原則,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回歸本源、脫虛向實,穩步紮實地開展了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


經過各級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共同整治,上半年的排查評估和現場檢查已結束。銀行業金融機構自查各類問題13.6萬個、涉及金額13萬億元。各級監管部門現場檢查105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現各類問題1.48萬個、涉及金額2.47萬億元。針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繼續保持強監管、嚴監管態勢,依法處罰,嚴格問責,堅決剎住銀行業各種亂象。上半年,共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798家、罰沒14.3億元;處罰責任人962人,其中罰款3026萬元,取消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銀行業從業及高管任職資格。同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嚴格按照黨紀、政紀、內部規章進行責任認定和內部問責,上半年共問責各級機構1257個、責任人16.04萬人次,經濟處罰4.49億元,向司法機關移送146人。


金融回歸本源態勢持續鞏固。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産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資産和非債券投資分別同比下降2.6%和7%,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上半年的整治工作,銀行業各類市場亂象得到初步遏制,高風險金融業務持續收縮,金融市場秩序得到修復,銀行業繼續保持穩健運作的良好態勢。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積極推進結構性去杠桿、去産能,擠出低效、無效使用的信貸資金。5月末,産能過剩行業中長期貸款下降2.1%,低效融資需求受到明顯遏制;房地産貸款增速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下降13.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製造業貸款餘額16.7萬億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小微企業、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貸款分別同比增長14.2%、7.6%、45.6%,信貸結構持續得到優化。


重點風險隱患得到有效管控。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債權人委員會作用,積極推動企業債務重組和破産重整,切實構建良性健康的新型政銀企關係,多起重大債務風險事件得到穩妥處置,惡性案件高發勢頭得到遏制。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真實反映資産品質,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120%降至100%以下。加大對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私售“飛單”、“蘿蔔章”、“抽屜協議”等嚴重擾亂市場的亂象明顯減少,行業“潛規則”得到有效制止。


銀行業合規意識持續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整治亂象為契機,全面加強股東“穿透式”管理,穩妥有序清退違規股東股權。一些銀行主動修改公司章程,把黨的領導和股權管理嵌入公司治理結構,從根源上構建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新變化、新情況、新問題,上半年修訂、出臺各類制度9400余項,著力補齊制度短板。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合規教育活動,合規文化氛圍基本形成,合規創造效益逐漸成為行業共識。


儘管當前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但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然比較突出,一些體制性制約因素沒有根本消除,打破傳統觀念束縛還存在諸多困難,外部衝擊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大,銀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下半年,銀保監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嚴格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突出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市場規律,注重工作節奏,講求工作方法,穩步推進整治市場亂象,切實引導銀行業實現高品質發展,在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作的基礎上精準“拆彈”,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銀保監會: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成效不斷顯現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7-20 19:20:53
上半年,共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798家、罰沒14.3億元;處罰責任人962人,其中罰款3026萬元,取消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銀行業從業及高管任職資格。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