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嬰幼兒托育機構將普及到每個社區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10-13 15:39:01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深衛信)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支援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在衛生健康領域,方案明確要求創新醫療服務體系,在優化社會保障機制方面,也要支援完善普惠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記者昨日從深圳市衛健委獲悉,下一步,深圳將繼續以“補短板、強基層、建高地、促健康”為主線,著力優化服務體系、創新體制機制、提升能力水準,讓市民享受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

全市已開設12家港澳獨資醫療機構

方案提出,支援在深圳開展國際前沿藥品臨床應用。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醫學人才培養、醫院評審認證標準體系。支援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據了解,在合作辦院方面,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後,今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正式簽約落地。與此同時,龍崗區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喉咽喉頭頸外科醫院及研究院,坪山區也引進50家香港名醫診所建設香港名醫診療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已開設12家港澳獨資醫療機構,已有92名港籍、4名澳籍醫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並在深長期執業。

在人才培養上,深港合作也日益緊密。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例,醫院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上有著濃濃的港式風味。醫院還採取中英文雙語帶教模式,部分課程甚至由香港教授採用英語教學。

在開展國際前沿藥品臨床應用方面,深圳也在積極爭取在特定區域和特定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上市的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特定醫療機構開展國際前沿醫療技術,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際一流的醫療技術。

五年內每千人口托位數將達4個

今年,佳諾國際嬰幼中心成為深圳首家在衛生健康部門成功備案的托育機構,也標誌著深圳在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根據出臺的《深圳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將通過大力發展普惠性托育機構,讓深圳的父母們“生得起,養得好”。深圳將構建管理規範、主體多元、佈局合理、服務優質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提升全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水準、服務能力,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在具體規劃上,深圳力求到2025年,每個社區均有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機構。全市托幼服務一體化的幼兒園(幼兒中心)達200家以上,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個,嬰幼兒家庭接受科學育兒指導率達95%,嬰幼兒健康管理率達95%。

與此同時,深圳也鼓勵幼兒園(幼兒中心)開設托班,利用現有資源或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開設托班招收2至3歲的幼兒。而對於職工適齡子女達到20人及以上的用人單位,也鼓勵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

全市二、三級醫院負壓手術室將全覆蓋

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上,深圳持續發力。根據《深圳經濟特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深圳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公共衛生熱線、網際網路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途徑反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舉報有關遲報、謊報、瞞報、漏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行為。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個人資訊和人身安全提供必要保護;對非惡意報告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追究法律責任。

在應對突發重大疫情上,深圳還將構建“傳染病區域醫療中心+傳染病戰略儲備醫院+發熱門診網路醫院”為主體的傳染病救治醫院網路體系,完善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高標準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醫學裝備建設,推進實驗室、檢驗檢查、醫療救治等裝備現代化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傳染病醫院,所有二、三級醫院設置規範化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和負壓病房、負壓手術室,增配負壓救護車。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深圳嬰幼兒托育機構將普及到每個社區
來源:深圳特區報2020-10-13 15:39:01
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佈《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支援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