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策”要堅守房住不炒底線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9-11-07 08:03:20

房地産調控“一城一策”的背景下,房住不炒定位逐漸成為市場自覺,穩定地方經濟增長的房地産路徑依賴正被打破,我國房地産市場運作整體平穩有序。當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複雜環境,必須要堅守房住不炒底線,深入落實房地産調控“一城一策”,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促進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

商品房建在地上,挪不動,移不走。撇開區位特徵,除了品質和架構方面的差異,其實世界各地商品房的差異並不太大。若考慮區位特徵,商品房周圍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人口規模、社會收入、商業發展、金融環境等因素,都將成為定價的重要參考。即便在相同城市,不同區位房價也會千差萬別。而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分佈不均,城市發展水準不同步,區域發展存在差異,按照全國統一標準評估每個城市房地産市場運作狀況,難免有失偏頗。

因此,在堅守房地産調控“房住不炒”底線的基礎上,按照“一城一策”要求,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房地産調控主動權,既可以發揮地方政府貼近當地房地産市場的優勢,準確調節房地産供求關係,也可以明顯減少全國性房地産調控政策執行中的“跑”“冒”“滴”“漏”現象,以及與地方房地産發展狀況不適應的情況。同時,由中央對地方房地産調控政策進行監測和督導,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出現利用房地産短期刺激地方經濟的可能性,確保地方房地産調控方向不跑偏。

當前我國經濟運作面臨複雜多變的環境,地方産業還處於轉型期,受外部衝擊和內部轉型的雙重影響,地方政府穩定經濟增長壓力凸顯,城市間經濟發展競爭也日趨激烈。個別城市“搶人”政策,曾一度引發樓市波動,衝擊到樓市穩定預期,值得高度關注。

眾所週知,依靠房地産刺激地方短期增長代價極為高昂,特別是房地産的超前發展和繁榮,與經濟高品質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決定了地方政府必須要堅守房住不炒底線,認真落實“一城一策”調控要求。

一是加快建設房地産市場監測體系。整合房地産交易、登記、稅收、金融等資訊,從宏觀上深入把握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從中觀上動態了解房地産開發企業經營,從微觀上準確定位房産交易流轉。

二是持續整頓規範房地産市場秩序。結合地方房地産市場運作中的主要矛盾,加強房地産市場執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嚴厲打擊炒房行為。

三是有效引導房地産市場理性交易。在土地出讓環節,引導房地産開發企業理性拿地,避免出現“地王”。採用經濟手段有效調節高價交易,避免市場形成房價剛性上漲預期。加強房地産市場輿論引導,增加房地産交易透明度,避免資訊不對稱引發市場心理異常波動。

四是大力推進地方房地産市場運作規劃。在房價漲幅明顯偏高和房價高位運作的城市,著力調整商品房供應結構,支援剛需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在房價低位徘徊和供過於求的城市,要合理去庫存。

五是構建完善地方房地産調控協商機制。加強住建部門、發改部門、金融管理部門的資訊共用,建立定期會商工作機制,深入分析研判地方房地産市場運作狀況和趨勢,研究制定房地産調控措施,監測房地産調控政策實施效果。

六是從嚴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中央有關部門加強地方房地産市場運作監測分析,推進房屋網簽備案資訊全國聯網,建立調控工作評價、考核和問責機制,科學評估地方房地産市場運作狀況,及時對地方房地産調控政策“糾偏”和追責,確保房地産調控方向不跑偏。

綜合來看,堅守房住不炒底線的“一城一策”,有效平衡了地方政府在房地産調控上的權責關係,符合樓市典型的區位特徵。未來,還需要在“一城一策”基礎上,加快推進我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建設。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一城一策”要堅守房住不炒底線
來源:經濟參考報2019-11-07 08:03:20
房地産調控“一城一策”的背景下,房住不炒定位逐漸成為市場自覺,穩定地方經濟增長的房地産路徑依賴正被打破,我國房地産市場運作整體平穩有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