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後股市、樓市、匯率將迎來哪些變化?專家這樣説

來源:中新經緯 2018-10-09 08:56:41

原標題:降準後股市、樓市、匯率將迎來哪些變化?專家這樣説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是年內第四次定向降準。

央行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為何選擇在此時降準?對股市、房市及人民幣匯率有何影響?年內會否迎來第五次降準?

為何選擇在此時降準?

恒豐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蔡浩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分析稱,從此次降準的宏觀背景來看,當期經濟下行壓力依舊不減,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持續走低,9月官方製造業PMI回落至年內次低,9月底公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明顯放緩也表明當前經濟基本面仍然承壓,而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將進一步削弱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上,央行對國際金融形勢的判斷由二季度的描述“面臨一些嚴峻挑戰和不確定性”改成“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並新增要“高度重視逆週期調節”的內容。據此,蔡浩認為,此次降準有利於穩定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金融環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評價稱,“降準是當前貨幣政策的恰當選擇,是改善銀行體系負債狀況、為銀行提供長期無成本資金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連平認為,當下中國準備金率的操作空間相對較大,適度調低準備金率是恰當的做法,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不會改變,且降準置換MLF有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興業研究認為,10月13日將有4515億元MLF到期,10月16日將有15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二者合計回籠資金6015億元。此時降準並置換 MLF既不會使資金面出現過大的波動,又有助於改善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期限結構、支援實體經濟融資。

降準能否助股市一臂之力?

機構人士表示,降準一個百分點有對衝週邊利空之意,利於提振市場信心,利好股市。

財聯社數據顯示,自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5日,存款準備金率一共下調10次,大型存款類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從21.5%變動至15.5%,中小型存款類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從19.5%下調至13.5%。

而從降準後下一個股市交易日的情況來看,上證指數錄得4次下跌,6次上漲,平均漲幅為0.14%。其中,2016年3月1日降準後,次日上證指數收盤大漲4.26%。跌幅最大的一次是2015年9月6日降準,隔日上證指數大跌2.52%。

蔡浩稱,國慶期間週邊股市普遍走跌,美股、歐洲和其他亞太股市悉數下跌,給節後A股開盤帶來很大壓力。此時央行宣佈降準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或可緩解全球市場走弱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衝擊。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補充道,國慶期間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達成貿易協定(USMCA)、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美國智庫發表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演講、彭博商業週刊有關中國利用技術手段竊取美國高科技公司數據等的指責等一系列利空消息,使得沒有休市的中國香港股票市場出現連續4天下跌,跌幅較大。“中國央行選擇在節日最後一天宣佈降準,有對節後開市的中國股市進行呵護的意圖。”唐建偉表示。

展望後市,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團隊稱,維持10月市場大幅震蕩的判斷不變,在均衡配置防範風險的基礎上需要通過調整投資組合結構,適度提升國防軍工、通信和機械設備行業比重,降低交通運輸、鋼鐵、地産等人民幣貶值受損行業的風險。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降準後股市、樓市、匯率將迎來哪些變化?專家這樣説
來源:中新經緯2018-10-09 08:56:41
央行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