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虛實幻相:真風口還是偽需求?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1-01 20:54:52

無人便利店、智慧倉儲、大數據運營……,在新零售概念的逐漸涌現下,這些新興詞彙成為2017年的爆款詞,“新零售”的概念火遍大江南北。與此同時,各大巨頭也紛紛摩拳擦掌,無界零售、智慧零售、無人零售等概念詞應運而生,一場新的商業浪潮似乎正在席捲而來。

 

然而,在新零售不斷“圈粉”的路上,不少人提出了質疑,新零售的時代真的來了麼?2017年的新零售,是否又如2016年的共用單車亦或2015年的直播,成為煙花一現?

 

“新零售”的星火燎原之勢

 

“新零售”一詞誕生於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雲棲大會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一詞,並賦予了它一個宏大的發展願景:未來阿裏要all in 新零售。

 

馬雲爸爸是這麼定義新零售的——“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泛零售形態”,意味著“新零售”將超越傳統零售與傳統電商的二元對立,試圖通過新技術、新能源(即大數據)來重塑零售業態的“人”“貨”“場”關係。”同時,他認為,“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説,只有新零售”。

 

此後,阿裏開始全面擁抱新零售領域,將阿裏新零售的誕生物“盒馬鮮生”開到了全國各地。並與銀泰、蘇寧、三江、百聯等傳統零售業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同時積極佈局新零售版圖。阿裏的擴張路徑是以入股的方式建立獨家合作,並在移動支付、雲計算、物流、大數據等領域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

 

今年5月,阿裏宣佈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份,成其第二大股東;11月20日,阿裏又宣佈以約224億港元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12月15日,騰訊以42億元受讓永輝超市5%的股份。

 

與此同時,京東、蘇寧等巨頭們也迅速跟上了腳步。阿裏收購高鑫,

 

“新零售”戰場風雲突起。

 

實體商業的自我拯救之路

 

 近幾年,借助雙11、雙12等網購狂歡,線上電商動輒創造上千億元的銷售奇跡,線下實體零售商卻出現了接二連三的“關店潮“。而在新零售的崛起之下,巨頭紛紛向線下擴張,實體商業似乎又迎來另一個春天。不過,復蘇之下的實體商業,面臨的環境並不樂觀。

 

一方面,商業地産逐漸走向壟斷的趨勢,如華潤、龍湖等大型開發商持續增持優質資産,而一些運營不佳的開發商開始退出商業地産領域。另一些專業商業地産運營公司看到了市場的機會,開始輸出管理,從而打造專業的輕資産運營公司。

 

另一方面,隨著商業地産呈現井噴式發展。大量資金流入商業地産,大量企業轉型開發商業地産,最終導致商業地産供應量劇增,購物中心遍地開花,同質化競爭慘烈,缺乏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

 

與此同時,在電商巨頭們也盯著實體商業開展逆勢擴張,殺氣騰騰,志在必得。

 

在新零售的浪潮下,如何規避實體商業自身的短板和瓶頸,讓優勢得以凸顯,將是實體商業復興的關鍵。

 

新零售:看好?還是看衰?

 

同以往的每一次網際網路爆品一樣,新零售的佈局伴隨著此消彼長的看衰聲和資本相繼入局兩個極端持續蔓延開來。人們的態度也涇渭分明:擁躉者視之為“零售革命”,質疑者則更多是不屑,特別是實體零售業者,吐槽、看衰者並不少。

 

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副總監孫彬表示,所謂新零售,只是概念和定義方式的變化,零售的本質不會變,“最簡單的例子是蘋果,我們買iPhone常常不是在蘋果的實體店買,可能是通過蘋果官網買,可能在京東買,或者在美國和香港買。但蘋果要開實體店麼?一定要開。對於品牌來説,渠道只是方式,成交才是目的。而零售進化到今天,“買”本身不是消費商品而是消費體驗”。

 

此外,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認為,新零售的概念依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新零售其實本質上不能改變商業的本質,僅僅是一個渠道,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從本質上來講,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物流,如果沒有新零售的話,有沒有物流?如果沒有線上的話,有沒有線下?電商銷售增速同比是增長還是下降呢?未來的市場空間不會提供更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了,但是提出新零售概念依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歐陽捷説道。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新零售”的虛實幻相:真風口還是偽需求?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1-01 20:54:52
在新零售不斷“圈粉”的路上,不少人提出了質疑,新零售的時代真的來了麼?2017年的新零售,是否又如2016年的共用單車亦或2015年的直播,成為煙花一現?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