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一步走勢如何? 統計局回應三大經濟熱點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7-11-15 09:19:00

  10月份中國經濟表現如何?明年中國經濟走勢怎樣?下一步房地産市場如何發展?國家統計局14日公佈了10月份中國經濟數據,並回應了一系列經濟熱點問題。

  10月份中國經濟表現如何?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記者注意到,就業、物價等指標表現較好,但也有部分指標有所放緩。

  具體來看,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了1191萬,已經超額完成了年初1100萬的預定目標;1-10月全國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5%,處在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之內;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0%,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10月份部分指標回落,為何還説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回應稱,一些數據月度之間出現了小波動,但是總體上、多維度觀察,國民經濟運作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生産需求總體保持比較穩定;就業持續向好;物價總體穩定;經濟運作品質效益穩步提升。

  劉愛華認為,從上面四個方面來看,經濟運作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發展,為更好地完成全年預定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何看待明年中國經濟走勢?

  下一步經濟運作走勢會怎麼樣?劉愛華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前10個月的國民經濟運作總體保持平穩態勢。目前支援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因素在累積增多,主要表現在供給、需求和預期三方面。

  具體來看,一是供給體系的品質持續改善。先進産能在加快,落後産能逐漸退出,關係到下一步發展的優質供給也在較快增長;二是需求潛力逐漸釋放。今年以來,一方面各部門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另一方面注重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同時鞏固外貿回穩的良好態勢,形成了內外需求聯動的良好格局;三是市場預期持續向好。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是51.6%,已經連續15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

  對於明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劉愛華認為,不管是從供給方面、短期需求方面來看,還是市場預期方面,明年完全有可能保持平穩增長。

  劉愛華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對明年經濟的判斷也不能就增速談增速,從經濟發展的更大邏輯來講,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前景和潛力都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明年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是完全有可能、有條件的。

  下一步房地産市場如何發展?

  數據顯示,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302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2%,增速比1-9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0258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882萬平方米。

  劉愛華表示,自去年四季度“因城施策、因地制宜”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實施以來,70個大中城市的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同比和環比漲幅都出現了回落,9月份的環比全部下降或者持平;同時,同比漲幅多個月持續回落。三四線城市出現類似特點,環比漲幅也在回落。這體現了去年以來房地産調控取得的成效。

  “目前房地産去庫存確實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果。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10%以上,房地産投資目前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房地産銷售態勢平穩回落。”劉愛華稱。

  對於下一步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態勢,劉愛華認為,最近很多熱點城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了對共有産權住房、租賃住房的新試點。今年以來,北京、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佔比有非常大的提升。房地産市場供給的改善和投機性需求的抑制,將帶來供需的繼續改善,房地産市場下一步能夠保持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樓市下一步走勢如何? 統計局回應三大經濟熱點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7-11-15 09:19:0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