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咔房鏈稱要打造房産理財領域的“天貓”

來源:人民網 2017-09-12 08:42:00

(原標題:咔咔房鏈完成PreA輪融資 稱要打造房産理財領域的“天貓”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伍振國、實習生卞康蘭)記者日前獲悉,依託區塊鏈技術,將不動産進行數字化拆分,建立不動産份額數字化交易平臺“咔咔房鏈”宣佈正式完成PreA輪融資。清華啟迪新創將聯合九合創投對咔咔房鏈投資1500萬元,此前,咔咔房鏈已成功融資500萬元。

咔咔買房的搭建理念基於很多人“有房無錢”或“有錢無房”的情況,將不動産進行數字化拆分,建立不動産份額數字化交易平臺,以理財産品的形式向社會發售,最低0.01平方米起售。

咔咔房鏈CEO譚博超向媒體表示,通過平臺的建立,有産者可以實現房産的部分變現、有資金者則可跟隨市場走勢享受房價上漲的收益,以實現“老有所養、少有所居”。

分析觀點稱,在不動産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咔咔買房進一步豐富了房産交易形式,實現了資金和房産的有效銜接,也改善了家庭資産結構,促進了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咔咔房鏈在相關發佈會上特別強調了區塊鏈技術。據悉,區塊鏈技術並不是一項嶄新的技術,它被稱為分佈式賬本技術,是一種網際網路數據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每人平均可參與數據庫記錄。目前,區塊鏈技術已成功應用於金融、公益等領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雪莉認為,“區塊鏈作為最新的金融技術,可以將傳統效率提高上百倍,利用這一利器,金融系統得到徹底的革新。”

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很多應用嘗試還處於前端。咔咔買房進一步拓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範圍,將其引入房産領域,並相應地延伸了技術鏈條,通過線上模式面向社會大眾,促進房産和資金的雙向流動。清華啟迪新創董事長朱明認為,咔咔房鏈已將區塊鏈的模式從前端延伸到交易,並已搶先一步映射到資産上。

中國銀行金融技術創新辦公室總經理王世輝認為,利用金融領域的區塊鏈做買房的事情,至少可以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年輕人可以進行資金保值;二是可以按份額進行房産交易;三是老年人可以將部分房産變現,保持生活品質不下降。

“我們的業務有三句話”譚博超説:“第一,安全是基礎;第二,自營是核心;第三,平臺是未來。”

譚博超表示,在房産方面,咔咔房鏈集中搜尋有存量房産的房主,房主依託平臺按份額出售房産,房主的資産和債務必須是合理的。另外,咔咔房鏈將與有公信力的機構鏈合作,對房屋進行公證,保證房産安全,並利用金融手段對房産做抵押。還將通過架設SPV(特殊功能公司編者注)風險隔離,對房産進行控制。

在資金層面,咔咔房鏈已在中行開戶,保證平臺自有資金和用戶的資金隔離開來,防止用戶的資金進入咔咔房鏈體內,保證了用戶的資金安全。

咔咔買房會根據用戶投資週期的不同,提供不同的項目,通常鎖定在2至9年。項目到期後,會進行清算,並根據用戶所持有的理財産品,按比例退還相應金額。

譚博超表示,房産升值不收管理費,用戶將按比例享受該不動産升值帶來的收益;房價下跌的話,咔咔則會做好風險提示。除了不動産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外,用戶還可以享受該不動産的租金收益。

另外,咔咔買房加大了産品的流動性,已註冊並持有産品的用戶,可以隨時在平臺轉讓市場上發佈轉讓資訊。

譚博超表示,平臺是未來,咔咔希望做成“房産天貓”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理財産品和更週到的平臺服務。價格將會由買賣雙方制定,咔咔不會參與定價,只需幫用戶做一個風控和認證的過程。咔咔的發展方向,目前以安全為基礎,中間是以自營為核心,將來則希望能做一個以平臺為未來的企業。

據悉,咔咔房鏈在國內已投向北京、上海、深圳三市,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計劃未來擴展到20個左右的城市。主要産品分別為國內民宅、海外地産以及商業地産。目前,在咔咔買房官網已經上線了四套北京核心城區的不動産,其中一套已經售罄。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咔咔房鏈稱要打造房産理財領域的“天貓”
來源:人民網2017-09-12 08:42:00
日前獲悉,依託區塊鏈技術,將不動産進行數字化拆分,建立不動産份額數字化交易平臺“咔咔房鏈”宣佈正式完成PreA輪融資。清華啟迪新創將聯合九合創投對咔咔房鏈投資1500萬元,此前,咔咔房鏈已成功融資500萬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