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那些曾叱吒風雲的“地産一哥”今何在?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5-16 09:06:00

【中國網·地産中國·房地産30年回顧特別報道】房地産三十年,多少房企已付笑談中!同樣的起點,不同的命運……(專題:中國房地産30年系列回顧

1987年的12月1日,彼時我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拍賣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這是我國房地産行業的第一場土拍,現場有超過40家的房企參與舉牌。最終,深房地産公司一舉奪魁。

滄海桑田三十年,如今的深房公司變成了深房集團,其上市平臺深深房A(000029)被新晉地産一哥恒大集團看上,欲借殼上市。如果重組成功,深深房A這個名字將有可能成為歷史。

這只是中國房地産發展史上的滄海一粟。在過去的無數個年關中,房企座次、排名一直在被改寫。有些曾顯赫一時,如今星光黯然;有些曾風光無限,如今“改頭換面”;有些曾叱吒風雲,如今卻沉淪落伍;當然,也有成功逆襲者,上演強勢歸來。

2017年,中國房地産再次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調控大棒揮舞、競爭態勢加劇,行業集中度越來越強,兼併重組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成為常態。房企如何生存、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多麼熟悉的話題!相信,從對房企過往歷史的梳理中,你能找到答案。

富力地産:華南五虎之首旁落,遭遇發展困境

富力恒大碧桂園雅居樂合生創展曾經並稱“華南五虎”,在當年的房地産江湖上,它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如今,恒大已于2016年以3733.7億元登頂中國房企銷售排行榜首,碧桂園則上演了從千億到3000億的驚人跨越。相比之下,“五虎”之首的富力地産卻顯得格外沉寂。

1994年,發跡于廣州舊改的富力地産一路高歌猛進,拿下多個項目。2002年,富力地産挺進北京,一舉拿下北京東三環150萬平米的旗艦項目--北京富力城。五年後的2007年,富力地産以161億的年銷售額居房企排行榜第四位,僅次於萬科綠地和中海,居“華南五虎”之首。但此後,富力地産的排名卻開始一路下滑,2011年排名第14位,2016年滑到第19位。

究其原因,還在於其踏錯了市場節拍。當萬科等小夥伴專注住宅開發、實行高週轉戰略時,富力地産卻選擇了加大開發現金回流緩慢的商業地産。儘管後來“醒悟”的富力地産在2013年重啟擴張,但市場已時過境遷。

2016年,富力地産銷售額達到608.6億元,雖然實現小幅增長,但包括營業增速、毛利率和利潤在內的多個數據都呈下滑之勢,而最為人詬病的則是其超高的負債率。數據顯示,富力地産2016年末的凈負債率高達171%,甚至比2015末168%的凈負債率還要高。在行業集體大賣的情況下,富力的發展顯得不進則退。

但這個以勇猛著稱的華南房企,似乎並不甘心,屢敗屢戰:發力海外,在倫敦接連買地;多次回A無果後仍孜孜不倦,並牽手萬達希望改變商業地産運營不良的現狀。

在融資渠道再度收緊的當下,富力的回A之路仍充滿懸念。而調控大年,樓市進入寒冬,對於富力來説,挑戰無疑會更多。

合生創展:首個百億房企,如今嚴重掉隊

“華南五虎”中另一個掉隊者是合生創展,其曾經的輝煌傳奇故到現在仍為人津津樂道,而低調神秘的朱孟依家族也因此曾經被扒了個底朝天。

成立於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際的合生創展,搭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1992至1993年間,合生創展在廣州低價拿下第一個項目華景新城後,又相繼開發了駿景花園、帝景苑、愉景雅苑、暨南花園、華南新城等將近20個住宅大盤。值得一提的是,合生創展還是最早一批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大陸房企。

2002年,合生創展開啟全國化擴張之路,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惠州、寧波、大連、秦皇島、江蘇等城市佈局。2004年,合生創展成為國內第一家年銷售額破百億的房企,王石稱其為“中國房地産界的航空母艦”。

但是輾轉16年過去,如今的合生創展銷售額依然徘徊在百億左右,2016年合約銷售額僅為80.89億元。

事實上,合生創展的發展路徑與多數港資企業相似,在大部分內陸企業採用高週轉模式時,合生採取慢週轉開發模式,通過低價收購土地,依靠地價上漲來實現高利潤回報。這讓合生賺的盆滿缽滿,但這也讓它錯失了規模擴張的機會。在住宅板塊慢開發的同時,合生創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商業地産領域,希望在自持物業方面能有一番作為,但十幾年過去了,其商業也並無太多起色。

2012年,合生創展二代掌門人朱桔榕走上臺前,但這並未令合生創展有所轉機,至今仍在慢發展軌道上匍匐前行。

中國房地産市場已今非昔比,如果合生創展再想抱著3000萬平的土地儲備坐收高溢價顯然不太可能,改變策略奮起直追才是唯一齣路。

萬通地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較之馮侖的名望和影響力,萬通在大多數時候遊走在三四線房企的隊列。

馮侖曾經寫過一本暢銷書,名為《理想豐滿》,裏面有一句雞湯式的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套用在萬通地産身上,再恰當不過。

作為中國房地産史上最早的一批弄潮兒,萬通親歷了海南樓市從繁榮到泡沫破滅的慘烈。此後,萬通揮師北上,開發的第一個地産項目--萬通新世界廣場一炮走紅,也讓馮侖、潘石屹等一眾創始人在地産界名聲大振。但是隨後的1995年至2003年,王啟富、潘石屹、易小迪、劉軍、王功權等“萬通六君子”相繼撤出,獨留馮侖一人運營萬通地産。在穩定和安全的戰略方針下,萬通錯失了快速發展的好時期,開始了“窒息式死亡”。

此後的萬通地産發展軌跡與老闆日益顯赫的名聲越來越不成比例。從2011年到2016年,萬通地産的營業收入分別是48.18億、2.99億、19.12億、26.19億、23.36億,這與同一時間發家的萬科差的可不是一個段位。

萬通地産的發展深深烙上了馮侖的個人主義色彩。在多數企業選擇擴規模衝業績時,馮侖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立體城市的開發與建設上。雖然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從立體城市概念誕生至今,始終未能擺脫爭議、質疑和屢戰屢敗的困境,從廊坊到成都再到溫州,立體城市始終未能落地。

志不在傳統地産開發,再加上長期業績疲軟,股東們對馮侖頗為不滿。從2014年到2016年,萬通地産發生了一系列的董事會成員變更、股權轉換、實際控制人變更等劇變。

“去馮侖化”的萬通地産,能否滿血復活歸來?答案揭曉可能還需要時日。

招商蛇口:“招保萬金”掉隊多年,重組待鳳凰涅磐

即便到今天,“招保萬金”仍是響噹噹的口號和招牌,但是這個隊伍正日益分化,有的是坐上頭把交椅多年,雖然偶爾發生點小意外;有的是不管座次如何變換,矗立第一陣營巋然不動;還有的是沉寂落寞過後,如今滿血復活。

作為其中一員的招商地産,不僅掉隊“招保萬金”多年,其目前的成就與其擁有的資源平臺似乎也並不相匹配。

憑藉母公司招商集團的強大背書,招商地産完成原始積累並實現全國化的規模擴張,奠定“萬保招金”的江湖地位。但穩健發展的方針,以及優先發展交通航運和金融業的戰略,使招商地産錯失黃金十年。2010年,招商地産的銷售額僅為146億元,而曾經同一戰壕的萬科保利則分別賣到了1026億元和660億元。彼時的招商地産,顯然已經掉出第一梯隊的陣營。

地産板塊業務的下滑引起了集團注意。隨後,招商集團迅速對招商地産的組織結構、業務模式、管理體制等進行調整,並使這個旗下三級子公司升級為一級子公司,由招商局集團直管。

2016年,改名“招商蛇口”後,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面積471.15萬平方米,簽約銷售金額739.34億元。而這一年,萬科恒大碧桂園已經跨入3000億陣營,保利也首次跨過2000億銷售大關,金地則挺進了千億陣營。招商蛇口仍是墊底。

但是2015年的重組讓市場相信,招商掉隊的時間將不會太長。當年的8月3日,招商地産發佈公告稱,招商局正在推動整合招商地産與招商局蛇口,目前已擬定由招商局蛇口換股吸收合併招商地産、並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方案。

的確,重組後,招商蛇口定下了千億銷售目標。在2017年前4月,招商蛇口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金額達到343.41億元,同比增82%。

借助央企強大的資源優勢,招商蛇口正在迅速歸隊中。

華遠地産:“南萬科、北華遠”不再

曾經的華遠地産,與萬科不相上下,合稱為“南萬科、北華遠”。

1996年,華遠地産以52%的股權吸引華潤集團旗下香港華潤創業(簡稱華創)入股,此後,華創增持華遠外資股至73.5%,掌握絕對控股權。彼時的華遠地産總資産達80億元,凈資産達30億元,累計稅後利潤達15億元,資産、銷售額、開發量等指標連年居北京房地産市場前茅,而其資産總額更是萬科的數倍。

但是後來,由於重組和股權紛爭,華遠地産併入華潤集團。任志強帶著“華遠”這個品牌從零開始,成立了新的華遠地産。

囿于國企身份,在2005年之前,華遠地産一直被限制在北京區域發展,直到2005年才得以在其他城市佈局,先後在青島、西安、長沙等地開發樓盤,並於2008年借殼上市。但是即便重回資本市場,華遠地産已難現昔日輝煌。

2016年,華遠地産完成銷售簽約額107.8億元,而萬科已大步邁過3000億元大關。華遠方面表示,雖然追不上幾千億規模,但華遠也沒想追。華遠的策略是保效益基礎上求規模,再用規模支撐效益。

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的情況卻是,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沒有規模,就會被邊緣化甚至被大公司吞掉。大浪淘沙下,想要延續任志強時期“小而美”的發展理念顯然有不小的風險。

SOHO中國:北京大地主的轉型陣痛

央視曾説:“潘石屹不是最有錢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國絕對是最吸引眼球的。”

的確如此,利用網際網路的異軍突起,潘石屹快速成為微網志大佬,並成為明星企業家。但是,硬幣的B面是,他一手創立的SOHO中國接連遭遇轉型陣痛。

曾經的SOHO中國,不僅創造了多個住宅項目的熱銷神話,還一度成為北京甲級寫字樓最大的開發商和運營商。SOHO現代城是SOHO中國開發的第一個項目,連續兩年獲得北京單體銷冠。2007年成功上市後,SOHO中國快速擴張,通過並購以及招拍挂的形式在北京多個核心區域獲取十多個項目。2009年,SOHO中國進軍上海,此後的四年內,累計耗資達287億在上海拿下12個項目。至此,SOHO中國成為京滬名副其實的大地主。

快速發展的同時,SOHO中國模式弊病不斷,旗下項目因散售缺乏統一管理而引發的斷水、斷電乃至火災等物業糾紛,使SOHO中國開始遭受質疑。此外,SOHO中國還深陷上海地王股權之爭,長達三年之久。

2012年,潘石屹宣佈,SOHO中國從散售轉型物業自持,但是結果差強人意,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2016年,SOHO中國再次開啟售樓模式,出售部分資産。

不過到2016年下半年,SOHO中國終於開始止跌回漲,當年實現營業額15.77億,同比上升58%。凈利潤9.1億元。同比上升69%。

隨著馮侖、任志強等大佬退出地産江湖,潘石屹也逐漸退居二線。但是,隨著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時代,手握京滬多處優質資産,SOHO中國面臨的空間和機會似乎更多了。

雅居樂:旅遊地産先鋒折戟三四線城市

旅遊地産之於雅居樂,是天使亦是魔鬼。

海南清水灣這個超級旅遊大盤,是雅居樂的成名之作,並在多年之間為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2009年,清水灣實現64億元的銷售業績,佔2009年銷售額的30%。2010年,清水灣的銷售額為99億元,佔全年銷售額的1/3左右。即便在2011年之後,海南房地産市場陷入較長時間的低谷期,清水灣在2011年至2016年的銷售額仍為72億、60億、78億、75億、70億和90億。

在海南清水灣的成功使雅居樂開始大規模佈局旅遊地産項目。2011年,雅居樂先後與雲南的西雙版納、德宏瑞麗、保山騰衝簽訂戰略開發協議,計劃在西雙版納、瑞麗及騰衝地區打造綜合旅遊度假項目,佔地面積6.4萬畝,計劃總投資超過600億元。

但是雲南項目不盡如人意,以2014年為例,雅居樂在雲南項目的實際銷售額不足10億元。旅遊地産考驗的是開發商的長期持有運營能力,一旦項目週轉放慢,就會沉澱大量資金,拖累企業發展。對此,在2017年5月8日舉辦的雅居樂集團股東週年大會上,集團董事會主席兼總裁陳卓林直言“我們花了兩三年時間將所有不好的項目、不好的産品賣了”,由此才換來了2016年業績的好轉。

顯然,雅居樂也一直在變,並提出2019年希望實現千億的小目標。

北辰實業:北京亞奧霸主受累92億地王

誕生於北京亞運會的北辰實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中,不僅競得國家會議中心項目,還取得奧運媒體村的開發建設權,一時間,名聲大振。

隨著奧運場館建設逐步完工,北辰實業不得不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將勢力範圍拓至外地。2007年,北辰實業從金源集團橫刀奪愛,以92億元一舉拿下位於長沙的北辰三角洲項目,震驚業內。但是,成也長沙,敗也長沙。

任誰也沒想到,2008年國家突然對房地産市場進行嚴厲調控,信貸收緊,土地政策執行力強化,一時間風聲鶴唳。此後9年,北辰實業的命運被長沙地王緊緊套牢。不過,幸運的是,隨著這一輪房價暴漲,二線城市火爆,北辰實業長沙地王住宅項目銷售均價達到12000元/平米,土地的高溢價使得北辰實業受益良多。

但也正是這被套的9年,在其他房企高週轉的同時,北辰實業難再有其他精力進行大規模擴張。作為其發家之地的北京,北辰在此的銷售項目已為數不多,僅剩下北辰香麓、順義馬坡項目及長河玉墅等,對公司的貢獻也寥寥無幾。

2017年,又是一個盤整年,地産行業格局又將重新洗牌。當然,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順馳倒了,另一個融創來了,金地、綠城也都曾遭遇重挫,如今愈發強勁。

……樓市三十年,大浪淘盡英雄顯。

從1986年住房改革至今,樓市從野蠻生長到理性回歸,這期間有多少矛盾的更疊,又有多少個體上演了興衰存亡?2017年5月18日下午13:30,北京泰富酒店三層泰富廳,“中國房地産30年系列回顧啟動儀式現場,且聽中國網·地産中國網與那些曾經的政策制定者、市場參與和書寫者一道,為你娓娓道來。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大浪淘沙,那些曾叱吒風雲的“地産一哥”今何在?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5-16 09:06:00
房地産三十年,多少房企已付笑談中!同樣的起點,不同的命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