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京滬高鐵第二通道提上議程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7-03-07 08:56:00

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江蘇代表團聯名提出議案,呼籲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納入國家生態建設規劃,將淮海經濟區上升為國家區域規劃。議案中,建議加快“京滬高鐵第二通道”的規劃建設,並將規劃時速提高至300公里,加快“京滬高速擴容改造”工程的規劃建設進度,並擴容至雙向8車道。

3月6日下午,江蘇團舉行大會開幕後首次集中採訪活動,徐州市委書記張國華、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揚州市政協主席朱民陽、江蘇省環保廳廳長陳濛濛、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竇希萍等五位全國人大代表就上述相關問題接受採訪。

蘇中蘇北不能走

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揚州、泰州、淮安、宿遷、徐州,這5個城市之間的關聯,可用“一水相牽”來形容。

江淮生態大走廊位於南水北調東線長江與淮河流域之間,以京杭運河為主幹線,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線路所流經的地級市為主要範圍,包括的正是這5個城市。

江蘇代表團的議案中提出,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對於保障沿線水域生態環境、促進南水北調水質穩定達標具有決定性的重大意義。同時,可以倒逼沿線地市産業轉型升級和城鎮綠色化發展,強化區域合作與互動,明顯提升沿線地區的綜合實力。

“蘇中、蘇北的發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陳濛濛代表説,江淮經濟區在佈局産業的選擇上首先要把好環保關,環保的基礎設施要跟上。江淮生態走廊在重要的水系通道上,要形成蘇中、蘇北生態保護網。

陳濛濛代表建議,打造江淮生態走廊還應該把“一串湖”給保護起來,駱馬湖、洪澤湖、白馬湖、紹白湖、微山湖,這是蘇北、蘇中地區保護好水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還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的湖泊保護起來,不能再惡化。”

加強跨區域合作,建立協調機制

“淮海經濟區包括20多個城市,但是彼此間的聯動還比較分散。”張國華代表認為,把江淮生態大走廊、淮海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規劃建設,有著重大的意義。加強區域的聯動,不僅有利於進一步加強生態修復,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

“區域一體化,可以避免城市之間資源的重復。”姚曉東代表則提出,目前淮安、揚州、連雲港等相鄰城市都有機場,好的線路大家都要開,而客源又不足,“其實城市間離得很近,如果各自有重點,就可以實現整個區域共用社會基礎設施,社會運作成本會大大降低。”

江蘇代表團的議案就此提出建議,即按照整合産業發展、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打破行政分割,建立跨區域發展合作協調機制,探索建立流域性的綜合管理與決策機構。

建議“京滬高鐵第二通道”提速

“江淮生態大走廊概念提出後,也為南水北調輸水廊道往北輸送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條件。”竇希萍代表認為,這有助於保證輸水廊道的飲用水安全。

江蘇代表團在議案中建議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最嚴格的水源地生態功能保護,永久性禁止高污染項目發展,限期治理重點污染企業。其次,加大對重大生態建設項目的支援力度,對交通設施、生態建設、監控能力建設、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工程和重大項目予以重點支援。一是建議加快“京滬高鐵第二通道”規劃建設工作進度,並將規劃時速提高至300公里;二是建議加快“京滬高速擴容改造”工程規劃建設進度,並擴容至雙向8車道;三是建議推進實施京杭大運河航道整治提升工程,開闢“南水北調東線專用輸水通道”;四是建議規劃實施“淮河流域防洪排澇綜合整治工程”,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排澇能力和工程穩定性。

沿京杭大運河打造文化旅遊帶

江淮生態大走廊串聯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是長江、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帶。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唯一的在用世遺項目,沿河文化遺存豐富。朱民陽代表建議,在對沿運河地區一些遺産點加以保護的同時,以旅遊加文化打造一個“文化旅遊帶”,城市之間聯合起來變成一個整體推向世界,“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以生態為底色,以綠色為前提的基礎上,所以生態廊道建設對世界遺産的保護本身就是很重要的支撐。”

朱民陽代表認為,生態廊道建設問題,不僅僅是山清水秀,最重要的是經濟、社會和人們生活的變革,以生態保護倒逼經濟轉型,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加快建設京滬高鐵第二通道提上議程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7-03-07 08:56:00
正在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江蘇代表團聯名提出議案,呼籲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納入國家生態建設規劃,將淮海經濟區上升為國家區域規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