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機構“頂風作案” 購房者呼籲加強監管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10-14 08:45:00

原標題:房産機構“頂風作案” 購房者呼籲加強監管

“十一”前後,全國20余個城市陸續出臺房地産調控政策,絕大多數地區都突出強調“嚴肅查處房地産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嚴查之下,房地産銷售有所規範,企業和機構人員的違規行為有所收斂。不過,仍有一些房産企業和仲介機構頂風作案,未批先售、定價混亂、場外配資等行為時有發生。

記者走訪福州10多家新盤售樓處,發現一些樓盤無證賣房現象普遍,一些熱門樓盤的定價混亂。

陽光城檀悅樓盤,一位置業顧問告訴記者,樓盤一共10棟樓,分5期開盤。“房價還會漲,不急著一口氣推盤。”記者在售樓大廳並沒有看到房價公示,預售許可證也只有一期的房源。對此,這位置業顧問説:“二期的房子已經打好地基了,預計拿到預售證很快。我們是大房地産商,不會有任何風險。”

融僑陽光城方圓樓盤,目前有存2萬元抵5萬元的優惠活動。“最快下個月開盤,第一次開盤推出120套,以後再慢慢開。”當記者問沒有預售證為何急著認籌時,這位置業顧問説:“等預售證下來,房子就被搶光了,你不一定能買到。”

仲介哄抬房價托底市場的現象也依然存在。

北京出臺嚴厲調控措施後,不少急於出手的掛牌業主考慮降價賣房,但不少人被仲介經紀人阻攔。打算賣掉位於北京昌平水屯一處住房的趙女士説:“原本打算下調掛牌價,仲介卻勸我要堅持住。他們説,如果大家都下調價格,市場真的就不行了,堅守掛牌價托住市場,有需求的人自然會買。”

仲介哄抬房價花樣繁多,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抬高整體掛牌價。”趙女士説,“我6月份打算賣掉這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當時的成交價170萬元,仲介建議掛牌價200萬元;9月份成交價達到200萬元了,他們又建議報價240萬元。”趙女士説,他們幾乎引導所有掛牌業主在成交價基礎上往上加價,“掛牌價上漲,自然帶動成交價上漲,房價就是這樣一步步漲起來的。”

由於各地陸續出臺的房地産調控政策紛紛提高了首付比例,早已被嚴令禁止的場外配資則出現了新變種。

記者在中原地産天津西青一家門店採訪了解到,9月30日晚天津市限購限貸政策出臺後,一些人無力支付高額首付不得不放棄購買計劃。仲介隨即聯合有關房地産開發公司,針對一手新住宅推出購房分期付款服務。

“購房者購買新開樓盤,交付10%至20%首付即可辦理過戶手續,剩餘房款可以分期再支付給房地産開發公司,支付週期可達半年,其間零利率零手續費。”仲介人員表示,房地産開發商現在著急賣房,希望繞過限購限貸政策,通過分期付款、自己扮演放貸角色,激活一些潛在交易需求。

北京市房地産仲介協會會長李文傑表示,除了政府要繼續加強監管,新房市場應加強客戶對企業的監督。

眾多購房者建議,應建立舉報及時反饋機制,提高監管效率。據了解,現有的舉報渠道大多數是信訪渠道,回復時間多達60天。如果加上相關部門不作為,需要提起行政復議處理,反饋時間會更長,市場卻很可能早已出現變化,無法形成有效監督。

對於仲介經紀的違規行為,李文傑表示,應加強行業的自律,對於害群之馬要充分進行資訊披露,施行懲罰,提高所有機構的規範意識。

記者採訪了解到,購房者集中反映的捂盤惜售行為,目前雖然有所規範,但是公眾普遍擔憂,一旦查處變得寬鬆,這一違規行為恐怕還會捲土重來。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説:“在政策上應明確,不準調高已領取預售證樓盤的備案價格。要制定備案價格審批調整的規範政策文件,把備案價格上調依據與審批流程公開透明化,消除權力尋租空間,從制度上斬斷違規行為的利益鏈。”

天津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説,各地政府要堅決執行監管職責,加大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保障樓市調控政策更好地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産機構“頂風作案” 購房者呼籲加強監管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10-14 08:45:00
“十一”前後,全國20余個城市陸續出臺房地産調控政策,絕大多數地區都突出強調“嚴肅查處房地産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嚴查之下,房地産銷售有所規範,企業和機構人員的違規行為有所收斂。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