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今復牌:王石暫安穩 股價何時穩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7-04 08:34:00

萬科若補跌寶能將承壓

此前,因為華潤和寶能聯手反對,萬科重組預案幾近流産,市場一度擔憂萬科A會“裸復牌”。

萬科董秘朱旭在6月27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指出,2015年12月18日停牌前20個交易日內,萬科A累計漲幅為68.6%,相比同期深證綜指高出66個百分點,相比房地産同行業指數高出56個百分點。而停牌半年期間,大盤與行業指數均明顯下跌。大盤走勢加之萬科深鐵重組預案前景不明朗等因素,都會施壓股價。

多位財經分析人士認為,萬科A復牌後下跌幅度或至少為20%。相比保利、金地等同類地産股萬科股價上漲明顯過快過高。萬科A停牌期間,萬科企業已經下跌33.62%。

萬科A補跌,將對第一大股東寶能造成極大壓力。

據《第一財經日報》測算,截至萬科A停牌,寶能通過旗下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兩家公司持股萬科24.29%,舉牌過程耗資約430億元。以萬科停牌價24.43元計算,寶能浮盈約230億元。

綜合來看,2015年7月到12月,寶能用於收購萬科A的這400多億元,每年利息支出在30億元以上。2015年,萬科分紅約80億元,寶能作為第一大股東分到約20億元,可覆蓋部分付息成本。

但如果不考慮分紅獲利,僅是加上付息成本,寶能平均持倉成本或在17元以上。一位券商分析師就表示,據其測算,寶能持倉成本在17元到18元。“假如萬科復牌有3個跌停板,將達到寶能持股成本紅線。”

據財新網的報道,萬科股價下跌20% ~0%,寶能作為結構化資管計劃的劣後級,將被追加保證金,否則將被平倉;如果下跌40%,優先級也會爆倉,萬能險面臨贖回風險。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寶能後備資金足以扛得起萬科三個跌停板。鉅盛華2015年年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201.7億元,其賬面貨幣資金為267.83億元,寶能掌握的資金超過300億元。

那麼,若萬科復牌後股價下跌,寶能會不會趁機繼續增持?面對意圖不明且手段彪悍的寶能,沒有人知道它會如何行動。

專家:萬能險監管待完善

作為深市第一大權重股,萬科A的股價波動無疑將對指數産生衝擊。“萬科A復牌首日跌停基本沒有懸念,大家都在猜測幾個跌停後會有大資金重新買入。不過,萬科A對市場的衝擊或許沒有想像的那麼大。”華南一位股票基金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事實上,也有投資者計劃在這次交鋒中“撿便宜”。記者注意到,在一個私募基金經理的群裏,多位投資人士表示會關注萬科A復牌後的走勢,並在其中發掘是否有套利機會。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有業內人士猜測,萬科管理層控制的盈安合夥可能會在復牌後股價下跌時增持萬科A,以增加萬科管理層在股權之爭中的話語權也存在變數。對此,某長期關注萬科股權之爭的分析者認為,此種可能性很小,“在這樣敏感的節點,萬科管理層會避嫌,以免留下被指責的藉口”。

目前萬科股權之爭引發的社會爭論還在持續發酵,法律界、經濟界的專業人士也在這兩天集中表態,呼籲在規則框架內解決爭端。

在7月1日某場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表示,英雄不問出處,但英雄的錢要問來路,寶能大手筆購股的錢究竟什麼來路?在現行法規框架下,融資購股不是不可以,但其中的風險,應該向市場和一切可能相關的公眾投資人披露清楚,這對金融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則認為,萬科事件只能通過當事方之間談判解決,而不能靠行政手段,甚至也沒有必要借助於司法程式。他指出,談判本身不違反任何契約精神,應多用市場的邏輯來解決問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萬科今復牌:王石暫安穩 股價何時穩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7-04 08:34:00
7月1日晚間,萬科發佈公告稱,萬科A將於7月4日復牌交易。停牌半年之久後,從今日起,萬科A的K線圖又將開始上下波動,牽動投資者的心。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