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店舖去年零售跌5.1% 品牌優勢難再現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3-30 09:42:00

向小城市擴張將加速渠道洗牌

屈臣氏2015年財報中,將發展重點指向了二三四線城市。

屈臣氏集團提到在2016年計劃開設超過1000家門店,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羅敬仁曾表示,計劃在2016年底讓屈臣氏全國店舖數量達到3000家,覆蓋超過300個城市。

這也是現在很多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做法,比起更成熟的一線城市市場,二三四線被認為有更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在江蘇徐州沛縣,兩個月前剛開了一家屈臣氏,這讓當地化粧品龍頭連鎖518美粧總經理閆峰心裏打起了鼓。

閆峰曾向媒體表示,目前一家屈臣氏的競爭,他還能夠接受,但如果屈臣氏網點再開出一兩家,他的生意將很艱難。為了應對屈臣氏,518美粧目前也在抓緊調整品牌結構和價格。

怡亞通南京百分女人總經理蔡德水則表示,屈臣氏的加速擴張將會加速化粧品專營店渠道的洗牌,一些小的化粧品店或許也會因此倒閉。連鎖店除了要加快調整,抱團取暖、對抗衝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屈臣氏這幾年單店的盈利跟營收是在下滑的,這與海外代購、電商衝擊有很大關係。屈臣氏加速擴張門店就是為了提升業績。”在朱丹蓬看來,隨著中國城鎮化不斷推進,屈臣氏加速開店的戰略是對的。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渠道下沉,屈臣氏面臨的競爭壓力也在增大。而且,電商壓力在三四線城市也同樣存在。

另一方面,近幾年屈臣氏的負面消息也越來越多,駐店導購曝光屈臣氏強制銷售自有品牌、屈臣氏合肥罷工事件、消費者曝光屈臣氏強制捆綁銷售等,也折射出屈臣氏在擴張同時,遇到的店舖管理問題。

聚客能力難保品牌優勢突出

作為在國內品牌最多且生存26年之久的化粧品店,屈臣氏的藍綠色標識已經符號化,成為國內消費者認知個人護理品品牌的重要來源之一。而進駐屈臣氏的品牌,也無疑會在消費者眼中增加曝光,並通過口碑傳播延伸開來,也就是所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網名為“初見”的資深用戶在微網志上分析屈臣氏優勢時頗為一針見血,“一個新化粧品品牌上市,多會選擇全方位銷售渠道。但事實上顧客在大賣場一般會首選平時用慣的、自己熟悉的品牌,陌生的新品牌很容易被冷落。但在屈臣氏那裏得到的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很多顧客都會選擇一些不認識的牌子來購買,因為有屈臣氏這樣的大佬作後盾,讓顧客放心不少。所以説,從某種程度來講,屈臣氏無疑是新品牌、小品牌化粧品做大的絕佳渠道。”

但是“初見”也指出,“當然目前也有一些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入駐,比如百雀羚的三生花,佰草集的一花一木,這些公司口碑美譽度不錯,他們會單獨運作一個品牌或者系列只供屈臣氏渠道。即使這樣也有品牌只是用屈臣氏來當破冰艦,以後可能會鋪到其他渠道。”對此,記者于3月24日致電屈臣氏中國區詢問相關情況,但截至發稿前,對方並未給出回復。

朱丹蓬分析稱,“整個屈臣氏優勢在於它的店面、形象、産品組合,但是在産品創新、産品組合和優惠活動上不是非常人性化靈活化的變動背景之下,屈臣氏用戶流失的趨勢或許會加大。”

廣州一家行銷機構總經理馮建軍認為,屈臣氏最近幾年的引流、聚客能力在許多區域連鎖強勢的地區並沒有突出的優勢。化粧品店如今在店舖選址上都費盡心思,好市場中的門店已趨於飽和,屈臣氏再進入會很困難。當前零售店普遍面臨的客流問題,屈臣氏一樣也有困擾。從現有店舖看,也並非每一家新開的屈臣氏銷售情況都理想,比如廣州一些鄉鎮上新店人氣就不高。在他看來,屈臣氏在三四線城市的大幅進攻還沒那麼快,仍需慢慢適應。

屈臣氏這幾年單店的盈利跟營收是在下滑的,這與海外代購、電商衝擊有很大關係。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

來源:贏商網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屈臣氏中國店舖去年零售跌5.1% 品牌優勢難再現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3-30 09:42:00
受海外代購、電商衝擊零售下降5.1%,轉向二三四線城市,品牌優勢難再顯零售業不景氣,屈臣氏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