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日益倚重內資 內地開發商競投過半地皮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1-29 07:42:00

(原標題:仲量聯行: 香港樓市日益倚重內資)

去年內地開發商競投過半香港地皮,仲量聯行:香港樓市日益倚重內資。

物業顧問仲量聯行日前發佈報告指,內地資金對香港寫字樓、住宅、零售和工業等四個主要物業市場影響力持續上升。其中,內地資金在香港住宅市場所擔任的主要角色已經從買家轉變為發展商,而隨著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更緊密的聯繫,以金融機構為主的內地公司更構成了中環寫字樓租金增長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香港政府2015年推出招標的住宅地皮中,在超過一半的項目競投中有內地開發商的競投,並收穫了其中約25%的地皮,打破香港房企長期佔主導的局面。

內地開發商拿地金額首超港商

內地開發商較為偏愛大型地皮的投標,而較少參與單棟式樓盤開發,而且往往出手豪爽。2015年大額地皮成交中,內地開發商參與了其中三成的成交,涉及金額達總成交額55%,首次超出本地發展商。

該行報告顯示,在2013至2015年間,內地開發商競投地皮的出價在100次中有73次超過市場預期,較香港本地開發商的59次更多。

“在2016至2019年的私人住宅新供應中,將最多有8%是由內地開發商興建的,超過半數樓盤位置位於新界地區,約三成位於九龍。”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馬安平表示。他認為更加公開和公平的香港土地出售流程是吸引內資房企的另一原因,不過內地開發商在港的業務會否擴展至有力影響市場發展方向,仍有待觀察。

不過,未來數年香港政府計劃大幅增加房屋和土地供應,以抑制房價,相信會對高價拿地的內地開發商造成一定壓力。照計劃,除了未來五年內計劃推出9.7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之外,未來三四年一手住宅市場的供應量約為8.7萬個單位,這是自2004年9月起政府按季度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

中環新簽租賃36%來自內企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在內地資本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仲量聯行報告認為,尤其是歐債危機之後,“大方”的中資機構成為了香港核心區域辦公室租金增長主要的推動力。

2015年,內地企業在香港寫字樓租賃市場中表現得最為活躍,佔據了中環全年新簽訂租約租用面積的36%。這個比重在過去5年中翻了一倍。目前,中環甲級寫字樓出租面積的21%為中資機構租用,比2009年翻了一倍。

業內人士表示,內地機構對辦公室的選擇呈現兩個鮮明特徵,大部分往往一開始只會選擇在中環黃金地段租用面積較小的辦公室,並願意支付較高的溢價。另一面,如有需求也會不惜斥鉅資買下整棟大廈。

去年11月,香港媒體以“中資天價掃港廈”為題報道了兩宗刷新香港商廈成交紀錄的大型A級寫字樓交易。其中,恒大以125億港元從華人置業手中購入灣仔的美國萬通大廈,總價和樓面單價均創香港商業成交紀錄。而中國人壽則以58.5億港元從會德豐地産買下位於紅磡的One HarbourGate西座商廈連西座商鋪,成交價成為香港商廈次高。

馬安平認為,中國經濟減速及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令市場關注來自內地的寫字樓需求能否維持。但相信更多來自中央的利好政策推出,會帶動更多內地企業及外資企業在港開展業務。該行測算認為,在2021年前中環甲級寫字樓市場將有最多28%或700萬平方英尺的樓面由內地企業租用。

此外,物流市場倉儲需求方面,雖然經濟放緩導致對貨倉新需求的減少,仲量聯行顧問服務董事鐘楚如對記者表示,她認為隨著珠三角一帶工業向高附加值轉型,香港物流業和貨倉有在服務和保安方面的優勢, 能為一些高端産業,例如高科技、生物科技等高價值但體積小的産品提供良好的服務。她認為包括珠港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在內的新基建設施未來落成後都將促進區域融合,進而帶動貨倉需求。

“根據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預計,由機場處理的貨物每年將平均增加4.2%,增長主要是受貨品進出內地所帶動。本行估計,這將為貨倉帶來每年300,000平方英尺的額外需求。‘一帶一路’ 的發展方向也將鞏固香港作為主要物流及貿易樞紐的地位,貨倉需求將會增加。”馬安平表示。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香港樓市日益倚重內資 內地開發商競投過半地皮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1-29 07:42:00
去年內地開發商競投過半香港地皮,仲量聯行:香港樓市日益倚重內資。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