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標桿房企斥4429億拿地 頻率降低費用增高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12-22 09:21:00

原標題:2015房企拿地頻率降低,費用增高

年關將至,土地市場基本落下大幕。南都記者通過對多家大型房企採訪發現,今年房企在土地市場的出手頻率大大降低,一二季度幾乎沒有什麼斬獲,而拿地高峰到傳統旺季9月才開啟。

同時,從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獲悉的數據顯示,2015年,20大標桿房企耗資4429億拿地,同比上漲21%,是僅次於2013年的歷史第二高點。出手頻次減少但耗費上升,這也説明優質地價有增無減。

其中,保利萬科、華潤等標桿企業主導或參與拿地金額均超過了500億,越秀地産也在金融與房托等佈局支援下精選優質項目。房企拿地更貴更挑剔且優勝劣汰趨勢不可擋。

一線城市供應減少價格上升

首先,從備受矚目且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一線城市來看,2015年全年土地總價、供應量創下近5年新低,成交額接近5000億。

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一線城市推出土地600宗,合計土地規劃建築面積為6211.7萬平米。從土地供應量看,是最近6年來的最低點,推出的土地均價(非樓面)則明顯上漲,達到了1 .49萬,同比上漲了28%.

“一線寸土寸金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在這一點上企業十分明白如果要下狠心拿也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偏遠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投資需求已經不大了,”廣東維森置業董事長張維倫接受南都記者採訪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達到了4826 .95億,但是土地成交的建築面積卻並不多,只有531 .86萬平米。而在2006年這個數字高達近5000萬平米。從市場成交均價看,樓面價達到了9075元,同比漲幅達到了18.9%。

“供應減少,豪宅化,這是一線城市未來將出現的兩大特點,”中原地産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接受南都記者採訪表示。

從房企角度看,越來越多的房企扎堆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例,很多企業多年來第一次拿地,比如陽光城在臺湖、綠城在門頭溝、中駿在昌平,扎堆進入土地市場。

“房地産刺激政策頻繁出現,利好一二線城市,這種情況下,房企拿地積極性明顯提高。”

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再現地王頻繁出現現象。整體房地産市場升溫後,土地市場開始火熱。

一線城市在標桿房企拿地爭搶的影響下,已經普遍出現了地價超過房價的現象,整體看,包括北京等城市,地王頻繁出現。不少機構預計,近期一線城市依然會出現多宗地王地塊。

區域價值逐步變化

近來連連在國內大城市及海外有所佈局的新外海地産也注意到,房地産發展的區域價值和發展趨勢正在逐步變化。

新外海董事長陳永慶接受南都記者採訪認為,中國地産的發展,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從實到虛,從産品到金融,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最開始的産品地産時代,好的地段出一個精品就可以轟動全城。然後,競爭更激烈需要做品牌,各大品牌脫穎而出。商業地産時代,開始講全産業鏈和聚合。現在開始放眼海外,尤其是雪梨、墨爾本等華人聚集的城市,對於房地産的投資考慮自住需求及財富的保值性。”

中原地産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來,在一線城市的佔比看,歷史首次突破了50%比例 ,佔比高達50.6%。整體看,重點房企越來越關注一線城市。

而反觀逐步被放棄的三四線城市,天量庫存積壓。一二線城市聚集了過多的資源,需求集中,而供給和存量相比需求都短缺。所以不少開發商和機構都認為,在目前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一二線城市房價易漲難跌。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20大標桿房企斥4429億拿地 頻率降低費用增高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12-22 09:21:00
從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獲悉的數據顯示,2015年,20大標桿房企耗資4429億拿地,同比上漲21%,是僅次於2013年的歷史第二高點。出手頻次減少但耗費上升,這也説明優質地價有增無減。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