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掌局綠城拼千億規模 衝刺“A+H”股上市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9-09 07:54:00

伴隨著對綠城中國(03900.HK,下簡稱“綠城”)重塑的進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旗下地産業務重新洗牌亦迫在眉睫。

8月31日,首次以綠城聯席主席身份出席綠城年中業績發佈會的朱碧新表示,中交與綠城的業務重組並不簡單,重組在考慮之中,還沒有完善的方案,但會加快研究。為此,他給出的時間表是明年。

在融綠之爭陷入僵局時,中交被認為是馳援宋衛平的“白武士”。在歷經半年對綠城的改造後,資本市場表現出了幾近一致的評價,釋放出希望綠城作為中交唯一海外上市地産平臺的信號。

目前,中交以28.899%的持股量佔據綠城的第一大股東寶座。接近綠城的觀察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綠城長期以來業務犬牙交錯的局面目前已經趨於緩和,“如果中交對旗下地産業務整合有突破性進展,這有望成為業內央企整合民企的樣本案例”。

“但決定性因素還是在於中交管理層和宋衛平的意願。”時代週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年開始,央企重組被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整合有諸多好處,同時也勢在必行,但此前不同企業性質的平臺操作複雜,人事調整背後的利益博弈以及行業調整期內所面臨的負面放大風險等,都是中交地産板塊整合面臨的挑戰。

在中交主導下,綠城“十三五”規劃有清晰的規模目標:到2017年末,銷售額將超過1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2%;到2020年,銷售額達到1500億元,其中代建項目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8%,實現300億元的銷售額。此外,綠城還要形成橄欖形的産品格局,高端産品線、高性價比和安置保障房的比例模型為2:6:2,高性價比的産品中,尤其會加大1.2萬元/平方米售價以內産品的研發力度。這與宋衛平時代的綠城豪宅代言人形象截然相反,中交此番大刀闊斧調整能否成功,時間會給出答案。

並表綠城

目前來看,並表綠城,依舊是現階段中交整合綠城的要務之一。

朱碧新透露,下一步整合將對中交房地産業務實現更大的協同效應。綠城執行董事及執行總裁曹舟南也指出,中交對綠城的整合最終是實現並表。

時間倒推回2011年,中交通過併入中國房地産開發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房集團”),成為彼時國資委確定的16家地産央企之一。目前,在中交旗下涉及房地産業務的3家子公司分別是中房集團、中交地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地産”)和北京聯合置業有限公司。其中,中房集團旗下擁有A股上市平台中房地産(000736.SZ)。中交地産以交通基礎設施與房地産開發捆綁運作為主營方向。

也是在這一年,中交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産業務。中交房地産業務規模並不大,但其20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是其天然優勢。中交集團總經濟師兼中交董事會秘書劉文生此前表示,利用綠城超強的營造能力,借助央企獨有的資源優勢,以及中交海外地産的優勢,形成合力。

對於一直受困于資金和宏觀政策的綠城而言,則可以借助中交的錢和土地,實現“自我救贖”。綠城中國董事會秘書馮徵坦承:“在規模擴張上,綠城可能將開拓境外市場,中交在境外有很多資源,中交有這樣的想法,但這要花點時間,一步步來,慢慢規劃,但這個方向是明確的。”

而一家宋史烙印深厚的企業與低調的央企如何跨越企業文化鴻溝並實現對彼此價值觀的認同,並非易事。此前,劉文生也表示,“只有有了足夠的投票權,才能夠保證我們行使決策權。其次在管理層,要改變管理架構,包括內控、決策。最重要的是,只有建立比較良好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綠城才能夠進入健康發展的迴圈體”。他指出,雖然綠城在治理基本架構上沒有太大問題,但事權管理、特別是市場戰略、業務發展戰略、內控方面仍沒有達到中交的標準。

剛出爐的綠城2015年年中業績報告的部分數據展現了劉文生的隱憂。按照財報數據顯示,綠城2015年上半年取得結轉收入107.56億元,較去年同期125.6億元下降了14.4%。由於集團收益下降,使得股東分紅的數額也出現了相應減少。

擺在中交面前的現實問題是:把綠城作為中交的子公司就要求其擁有綠城中董事會半數以上的表決權。如果通過增持來實現絕對控股,中交難免要發起全面要約收購,這顯然不是最優方案。此外,在獲得綠城控制權後,中交旗下出現了中房地産和綠城兩個涉及同業競爭的地産上市平臺,如何避免股東利益受損也是一大考量。

重組夢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綠城進行一系列股權博弈和人事調整的同時,中交對其自身的地産業務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併。

8月31日,中交發佈公告表示,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組建中交海外房地産有限公司及所涉關聯交易的議案》,同意公司下屬中國港灣、中國路橋與中交房地産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中交海外房地産公司(海外地産公司)。

這意味著,此前中交對外公佈的由A股中房地産、港股綠城中國和海外業務組成的中交係地産平臺真實性漸漸浮現。

但中交的地産業務重組到底如何進行,目前看法並不一致。

接近中交的消息人士王碩(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中房集團和中交地産的內部合併已經進入到落地階段。在他看來,“中交的思路是讓中房地産通過A股上市平臺來控制整個地産板塊”。

馮徵此前認為,在以海外地産為主攻方向的前提下,中交就是要把整個地産業務全部注入到綠城中國這個境外的殼中,實現地産業務的整體上市。

曾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給出了中交地産業務重組的四步走方案。按照具體步驟,首先整合中交地産、中房集團和聯合置業,實現A股上市平臺“中房地産”的調整。接下來,將中交投資旗下地産項目和中交子公司地産項目整合到中交地産內;再次,在H股利用綠城平臺,改為中交綠城,實現中交地産板塊A+H股的同時上市;最後,將中交擁有的儲備土地全部整合到中交地産上。

此前坊間曾有評論指出,如果綠城和中交房地産集團合併整合,將誕生中國最大的房地産公司之一。截至發稿,時代週報記者尚未聯繫到中交官方進行置評。

招商證券蘇淳德則認為,綠城新管理層—中交資産注入計劃短期內較難實現,公司可能需要1-2年的時間,調整其土地結構和房地産開發戰略以提高盈利能力,短期內缺乏催化劑。

自我救贖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困擾綠城多年的資金和債務問題正在得到改善。

財務數據可以背書,綠城境外資金成本已經從近9%下降至5.875%,融資成本從7.9%下降至 7.5%。朱碧新甚至認定,“綠城現在沒有任何財務風險”。中金公司的分析師張宇分析指出,中交資本注入有望緩解綠城現金壓力同時提升中交的資本收益,此外,預計綠城未來的凈資産負債率會逐步下降。

綠城管理層在年中業績會上回應投資者諮詢時表示,中交入主後把權責劃分很清晰,而綠城一直堅持高目標導向,嚴格考核,下一步正在研究管理層的激勵措施,包括期權等。

曹舟南認為,中交已經對綠城未來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價值設想,“未來綠城將繼續做大做強房地産業務,同時在輕資産代建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其注解裏,中交入駐的半年多時間裏已經及時整合了綠城的輕資産業務,未來的發展中,輕資産代建將至少佔綠城業務的三分之一,並且會成為綠城未來重要的利潤來源。

事實上,綠城本身已經拉開兼併旗下資産的序幕。1個月前,綠城曾發佈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綠城房産分別收購綠城鼎益100%股權和綠城時代92%股權。9月4日,綠城再度發佈公告強調,鼎益收購事項及時代收購事項各自的代價屬公平合理,並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在今年7月份舉行的綠城舟山會議上,中交派駐綠城的高管,現綠城房産執行總經理李永前提到,要整合、規範綠城品牌利用,統合代建品牌,即“在原有基礎上,整體強化輕資産運營,加快形成統一完整的綠城代建品牌”。

對比看,杭州鼎益、綠城時代的資産規模僅為綠城代建業務的一小部分,綠城代建業務大部分由資産規模形成百億的藍城主導。綠城現今以35.4%的佔股仍是藍城的第一大股東。早在九龍倉入股綠城時,被指出有意將藍城資産納入上市平臺。

據王碩透露,現在中交亦覬覦藍城,目前已經開始梳理藍城旗下代建業務,一旦藍城資産確認併入綠城上市平臺,藍城管理層的身價將再次暴漲。曹舟南回應表示,綠城代建集團和藍城的整合正在進一步的磋商中。

(來源: 時代週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交掌局綠城拼千億規模 衝刺“A+H”股上市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9-09 07:54:00
伴隨著對綠城中國(03900.HK,下簡稱“綠城”)重塑的進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旗下地産業務重新洗牌亦迫在眉睫。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