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重構.睿變——國家戰略下的京津冀新區域崛起論壇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7-04 14:22:00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是本場論壇的主持人長盛。歡迎各位前來參加由新京報主辦、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支援的“重構. 睿變——國家戰略下的新城市機遇發展論壇”。這個話題從十年以前就開始説,從這一屆領導班子上臺以後開始提速,從2014年的2月20幾號,在一個霧霾天,突然大家就看到了進入到加速的狀態。

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以後,現在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大項目開始動了,這個趨勢不能夠改變,同時發展綱要正在路上,很可能在很快的時間當中大家就可以看到這個綱要,中間的傳言已經很多了。從中間的發展來看,不管是天津還是河北,這裡面做好實際的準備工作和上層的頂層設計和設想已經有了諸多的想法。

北京的變化在這兩個月體會的更清晰一些,對通州的想像,對於同城的提法,對非首都功能重新的解釋和下一步定位以及最後還有什麼出乎意料的內容大家都在期待。新京報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今天邀請到的權威的專家做一段解讀,或者進行一些更多的探討的空間。首先我介紹一下今天參加活動的嘉賓:

下面,由我向大家隆重介紹這些重要嘉賓,他們是: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李  鐵

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                                       劉伯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裴長洪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主任                                   張佔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         肖金成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                       楊開忠

北京市延慶縣委常委、副縣長 ,原北京發改委副主任          張  遠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  淮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副所長           彭劍波

新京報社社長戴自更

新京報副總編輯王躍女士

新京報傳媒副總裁張學冬先生

此外,我們還要感謝本次論壇戰略合作媒體騰訊·大燕網,還有所有到場媒體的大力支援,感謝大家,歡迎你們的到來!同時,本次論壇“新京報微房産”將微信直播,請大家關注“新京報微房産”,專家重要觀點摘要等將會實時更新,同時已經關注“新京報微房産”的朋友們需要點擊刷新才能看到直播。

下面,有請本次活動的主辦方新京報社社長戴自更為活動致辭,掌聲有請!

戴自更: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嘉賓。首先我代表新京報社對你們出席國家戰略下京津冀新區域崛起論壇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意味著這一國家戰略完成了頂層設計,並開始進入了實施階段。根據規劃綱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節約發展的新路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根據規劃綱要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堅持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進,三地交通一體化,産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大力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增強資源能源保障能力,統籌社會發展,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互助體制機制,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普惠化改革。應該説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京津冀協同發展頭緒繁多,涉及面廣,既要在規劃綱要統領下,三地完成各自的任務,比如説北京主要就是做好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又要做好三地要素資源整合,消除行政壁壘,統籌社會資源發展等多個層面,既包括産業、項目等硬體一體化,也包括區域行政管理方式,公共服務等軟體一體化,這兩個一體化決定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為此需要對規劃綱要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解讀、動員,讓三地各級政府和民眾成為實施這一國家戰略的自覺。

今天我們舉辦國家戰略下京津冀新區域崛起論壇,就是為了更好的解讀規劃綱要的內涵,從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過程中把握區域格局調整的機遇,為政府部門的決策和企業形成新的增長點提供幫助  。

作為北京和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新京報一直十分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最早深入報道這一題材的媒體,目前我們正在做的大疏解專題,就是為了配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舉措展開的。從去年開始我們憑藉自身的影響力,聯合有關部門積極舉辦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論壇,先後舉辦過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醫療、教育、文化、城市發展等主題論壇。為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府官員,企業家,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人士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這些論壇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社會效應,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謝謝你們。

主持人:感謝戴自更社長的精彩致辭。 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演講環節,讓我們有請今天的主題演講嘉賓: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為我們做精彩演講,掌聲歡迎李鐵主任。

李鐵:我們每次討論京津冀問題的時候,其實大家都是老熟人了,所以在國內,至少在北京權威性的專家都可以請到。第二個關於新京報,新京報的論壇我們有一點忐忑不安,一般新京報所發表的文章至少我看了一些污染的事情,雖然歷經很多的波折,也算是解決了,看來總書記總看新京報,領導都看新京報,我們説話也要注意一下。第三個,討論新京津,規劃出臺了比較難講,老話該説都説了,新的規劃怎麼表達意見,也需要反覆的斟酌,這兩天特別忙,我就很新京報有關的領導商量到底説什麼,昨天晚上我還是覺得不講京津冀的問題,講一些道理,避免一些誤會,我們講城市發展規律的關係,最近和有關方面在講,三大戰略,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看起來都有區域問題,回避不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區域之間基礎設施的連接,比如説交通問題,天然氣管道的問題,包括網路的基礎設施等等。這些點無非就是城市問題,所以研究城市的發展規律,恐怕所謂的區域問題,核心就是城市之間的關係,研究城市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們也可以延伸到一帶一路,甚至更大的題目。這個可能是我們研究的基本的出發點。

研究城市到底有哪些城市呢,國際城市太多,最近我們參加了一些國際化的論壇,我覺得真正要學的還是東亞,東亞國家和地區,比如説日本、南韓和台灣,看東亞走過的模式,看中國發展規律,再看城市發展比較有借鑒的意義。

第一個就講中國的城市化,總人口規模,我們有時候經常談到各種規模,喜歡引用國際經驗,最近我反覆的強調,有一些國際經驗,我們需要借鑒,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中國和其他國家區域之間的區別。首先是人口規模,我們知道經濟增長到一定程度,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邊界效應遞減,但是我們發展城鎮化的總量和數字,比例和國際相比沒有可比性,人口規模太大。

我到南韓去講,城鎮人口是南韓的多少倍,我們整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很多的問題前提條件是不一樣的。

看京津冀也是如此,如果作為一個地區來講,總人口規模是南韓的一倍多,城鎮人口是日本的1/2,在這樣的情況下談區域發展。發展階段差距就比較大,京津冀的城市化率是比較高的,但是和南韓、日本比,和南韓有二三十年的差距,和日本有四十年的差距,如果再細分開,整個的河北差距非常大,在這個情況下看區域問題,甚至就不是三五十年的差距,甚至更多。

産業結構,北京和發達國家相當了,我們分析任何國家的産業比重的時候,發達國家的服務業一般都是工業的兩到三倍,甚至四倍,天津就是1:1的比例,天津在工業化進程當中,作為城市還不夠好,就是因為城市的社會福利相對集中,還是工業支撐這個城市的發展,這個階段還要進一步的改善

河北不用講了,基本是二産居多,服務業較弱。雖然南韓的産業比重是59.4%,但是南韓的服務業比重是76%,我們研究經濟發展規律來講,一旦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以服務業為主,不僅會對就業産生很大的影響,對産業結構發展的類似于形態等等,都會有直接的影響。

特大城市的人口比重,我們很多人提出到底是發展到城市還是中等城市,還是小城市,實際上國際的規律都是向大城市聚集。很多人舉例子,德國有二戰,東西德分制,導致了德國走了一個中小城市發展的道路,日本和南韓基本上也是特大城市為主。

所以我們可以看,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雖然我們人口多,但是日本特大城市,東京佔了14%,南韓佔22%,中小城市在這些國家佔的比重都不大,但是我想我們研究日本的時候,研究南韓的時候,向特大城市人口集中的趨勢,只有城市化飽和的時候才會相對停滯,但是我們國家的城市化率只有39%,所以這個應該是符合國際經驗的,但是我們現在人為的想把這個特性用行政的手段逆轉,我們要進一步的深思,符合不符合國際的規律。

中國特色,有一個特點,行政和市場的共同推動,我們知道社會城市,我們怎麼樣來把行政的東西和市場的東西分開,我覺得這個是需要考慮的。特別是最近做一個調查,中國現在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之間,特大城市,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吸納人口的增長率在50.4%,越大城市發展的越快,再有就是50萬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吸納人口快。往往我們地級城市吸納的人口過慢,原因是我們過多的想追求快速發展,過多的追求城市形象,這是今天重點講述的原因。

下一個問題是關於都市圈,我們講京津冀都市圈也是兩個特別大的都市,一個是北京,一個是天津。現在我們很多人設想,都市圈是不是可以延續到整個河北,産業是不是可以向河北遷移,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北京五環以內,日本東京核心區人口密度差不多,北京是一萬到一萬五,日本是一萬四,首爾是一萬七。但是你注意一下,三十公里的半徑是在日本來講最佳的半徑,什麼概念呢,2700平方公里,如果27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一萬人的密度就是2700萬人,我們現在才1477萬人。

然後我們看日本,日本是有多個新城,都是30公里半徑之內,他們認為這是最好的發展前景,可是我們在制定京津冀經濟圈的時候,如果把範圍擴大到100公里,200公里之外這個和特大城市輻射有必然的聯繫,成立不成立需要我們考慮。

南韓城市群,南韓的安陽外遷,首爾也外遷,不是僅僅考慮都市圈人口過度膨脹的問題,是考慮到南韓的首爾離朝鮮太近了,經濟和軍事不安全。所以不同的原因決定了我們怎麼看都市圈的密度,怎麼樣實現都市圈合理半徑內的人口配置,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學習國際的經驗和規律。

首都圈的輻射和政策。日本他們給我講了六次規劃,我相信我們國家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六次規劃,核心問題就是試圖遏制人口向東京的集中,結果我在會上提出一個問題,從六十年代開始制定規劃的時候,東京的人口是一直上升的過程,從來沒有出現過下降。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日本的國土整治計劃沒有發生過,而現在日本又出現了核心城市人口規劃,繼續向東京都市圈的核心層面進入。這就説明日本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他們遵循了城市的發展規律,人口向特大城市集中才能發揮最好的規模效應。

反過來我們講南韓,離首爾20公里的地方沒有人願意去,他們寧可早上五點起床,坐兩個小時班車到那裏,下午再坐兩個小時班車回到首爾,他們也不願意搬到那裏去,因為不方便。

我們的京津冀如果帶動河北區域的發展,不發揮特大城市的作用,無從談起,京津冀裏面有一億多人口,僅河北就有7000萬人口,裏面50%還是農民,他們怎麼完成工業化進程,怎麼樣完成城市化進程,是靠他們自身繼續發展産業,還是依託與大首都和天津,都市圈的輻射來完成、帶動的。這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再有,有一點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們在研究日本和南韓都市圈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提到了軌道交通的開放性和渠道交通規模,很多人談到京津冀發展過程中對斷頭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你也知道中國的基礎設施投入是以行政區域為基礎來提出申請的。

北京要想申請一些項目,通過北京市向發改委申請,投資建設,和河北沒有什麼關係,除非是國家戰略層面上提出這些問題。另外我的路修通了,會不會導致資源的外移,會不會影響房地産的價值,會不會使我們的公共福利造成一定的流失,所以這種行政區域壁壘是我們研究區域之間中國特色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經常提出中國的行政區域和國外的不一樣,國外的行政區域沒有影響市場要素,包括基礎設施和人員配置,而中國的區域之間,城市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非常強烈的競爭關係。我們研究北京市人口和河南、河北、山東區別的時候,公共資源的配置,每人平均佔有的資源,每人平均的收入水準包括價格都有非常大的價值,在戶籍制度下相對封閉的管理實現公共服務的分割和基礎設施的分割,也就加大了要素單向的流入,只向北京集中,北京的公共服務好,雖然成本高。但是你在日本、南韓,其他的國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再看路網密度,我們經過提出首都經濟圈,我們歸結為人多,太多了,我們的交通了擁堵,污染也就大幅度的增加。我曾經提出中國的交通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們對城市功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房地産開發模式形成一個一個封閉的小區,包括過去的大院模式,所以你看北京的路網密度,每平方公里4.4公里,這裡面我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大院的路網,但是大院的路網對社會是不開放的,一個一個的小區怎麼對社會開放了。東京是18.4公里,紐約是13.1公里,但是這些路是向全社會開放的,你有這麼多車,微迴圈系統不暢,都堵在主幹道上,怎麼能不堵車。

我家住在南四環外,修了這麼多這麼多的新的小區,人口十幾萬,幾十萬的增長,路網沒有發生變化,能不堵車嗎。所以很多人就説什麼産業和這方面的關係,在我們研究城市規劃的時候,研究城市發展規律的時候,我們忽視了路網的建設,不僅僅是城市內部的路網建設,包括區域內的路網建設,區域內的路網建設還包括你到底是選擇是為大眾通行的路網,還是富人的私家車的路網,東京沒有多少的高速公路,都是國道或者普通的三級公路,4200萬人口,這麼多的人口堵車的現象比我們好很多,是我們機制有問題還是體制有問題,所以我覺得研究區域的發展恐怕要考慮這些看起來不是很重要,但是實際上應該符合城市發展規律的因素。

我再舉一個例子,軌道交通的發展,市郊鐵路,東京是2003公里,地鐵是312,倫敦3650公里,巴黎也是1860公里,北京77公里,是適合城市的發展還是北京城市過大,沒有辦法發展。我們的大量的精力放在地鐵建設,是我們的地鐵的路網比東京、倫敦,紐約都要高,但是路網合理不合理,前面我們有交通院做規劃的,説到底怎麼做地鐵,未來要發展怎麼發展,世界所有國家的城市的市長,要想修地鐵的時候沒有選擇向人多的地方走,可是我們呢,一個長官主觀的決定這個地方可以發展起來,但是市場不一定這樣發展。所以研究交通發展恐怕也要認識這個道理。

在研究京津冀的問題,北京的發展前途最大,我們的城市病到了沒有辦法忍受的地步,所以我們要疏解功能,我們在城市化率達到54.77%,整個京津冀是60%,在這個過程中,高速增長的區間這是這些城市運作的必然現象,東京七十年代的時候,八十年代的南韓和我們現在差不多,我們不能設想跨越性發展的模式,也不能設想福利化的模式進行發展,這是一個誤區。

還有一種要知道的,城市越大,工業外移現象越突出。城市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在人口高速城市化的過程,到了50%以後,城市工業必然向外移,而且越來越遠,城市中心地區不支援工業發展低成本的土地和低成本的勞動力,而且環境污染和噪音一定影響城市的發展。工業企業的外遷在京津冀發展當中這是一個必然的規律,但是遷的方式如何進行,通過行政手段補償還是通過市場手段?規律已經認同了,可是我們知道北京的問題已經趨於解決,天津怎麼辦,河北這些分散的工業怎麼辦,恐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當中也要進一步的發展。

所以我們提出了發展産業疏解與帶動,特大城市你的産值更高,要對河北不發達的地區補償,工業和服務業外溢,有利於周邊産業結構的調整。第二個協同發展要注意人口的問題,很多人想,説人遷出去房價就會下來,錯了,人遷出去以後,你的公共福利就會增加,你的房價會只增不減的,你核心區域要減了300萬人口,你這300萬的地方是搞花園還是搞基礎設施,你這裡的房價能不高嗎,恐怕比你遷出去之前高很多。

當高端人口進去,房價上漲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是一個純潔的富人居住區嗎,錯了,高端人口按一定會需要更多的低端人口服務,前幾天我去歐洲,歐洲大量的北非移民,土耳其移民,和我們外來人口一樣,歐洲一點都不安全,歐洲的高度的福利化,成本,需要一定的人口服務,北非的移民解決了他們高端人口需要的服務的問題,一個富人要有保姆,司機,家庭的服務人員,這些服務人員需要什麼樣的消費,在任何一個所謂的高端區域,一定會帶來大量的外來人口的進入,你原來的設想不就失敗了嗎  ,低端人口沒有了,高端人口吃什麼,喝什麼。

所以我想研究人口結構,很多的政策制定者沒有深入的研究,他忘記了就是因為你的高端化,你需要更多人的服務。人口遷出了的結果就是更多人服務人口的進駐。一半人口遷出,北京的房價會直線上升。

所以協同發展,我想要解決基礎設施的投入問題,要注意特大城市30公里的半徑輻射圈,這個不能違背規律。第二,交通設施必須要進一步改善,要形成高密度的郊區的各種交通軌道的網路設計的建設,我們舉了那麼多的發達國家的例子,北京最低,源於北京和天津、河北周邊的關係要通過了交通路網的建設來改善。第三個是通過控制增量,鼓勵補償錯誤疏解存量。南韓的安陽,他們的國土研究院搬到原來,原來在首爾很小的辦公樓,到那個地方給了很大的辦公樓,所以鼓勵的補償措施要在所謂的行政手段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講的都是道理,不是針對現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我只是講了東亞的國家和國際發展規律,需要我們反思的問題,謝謝!

主持人:感謝李鐵主任的精彩演講下面,李主任給我們透露了很多的資訊,領導是經常看新京報的,還有人口遷出去300萬,房價還繼續大漲,你走了把更多的讓帶進來了。我們有請今天的第二位主題演講嘉賓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劉伯正為我們做精彩演講,有請。

劉伯正: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的國家戰略,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涉及到政府、企業、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所以今天新京報舉辦這樣一次論壇,非常有意義。不愧是在媒體界很具有前瞻性的。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的國家戰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推動下作出了重大的決策部署。其實我自己覺得,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沿著三條線做這個規劃。第一個就是經濟結構,第二個就是空間結構,第三個是制度結構。

我制度結構這個詞比較大,但我想這個結構其實就是我們了體制,機制,管理,政策。就是這些生産關係,其實剛才李鐵主任講到了,説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靠什麼力量,説有的是想疏出去的,不一定能出去,你不想出去的,也不一定能留得住,所以在這裡確實是很具有挑戰性。

但是我想,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對三地都是重大的歷史性機遇。首先説對北京而言,有利於在更大的尺度空間範圍內,佈局過度密集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剛才李主任講到了,中國的城市是有行政級別的,行政級別越高,聚集資源的能力越強,發展的越好,這是典型的以行政權利利益,圍繞權利中心運作的社會結構。

我想既然是這樣,在整個更大的尺度空間範圍內佈局非首都的功能,應該説對於北京叫疏解,對於其他的地方叫承接,都是一個機遇,都是有好處的。所以也有利於治理北京的城市病。使北京能夠更好的做好服務。

另外,在生態空間,生態的環境治理上也有重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做出我們協同治理大氣污染和修復增長,統籌山水田林,這也是一個重大意義。特別是大氣污染,能夠徹底解決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前幾天出現了北京藍,大家刷屏,如果説只以北京1.6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上治理大氣污染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他需要協同,使更多的北京變成常態,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這樣一個更重大的國家戰略,也有利於推動資源要素整合和公共服務的均衡化佈局和發展。縮小三地的差距,我非常同意一個觀點,現在國家區域發展的戰略和思路是有調整的,以前我們講東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等等這樣的一些國家區域戰略,基本上都是按照發展水準差不多,分塊,大家肩膀一樣高,來統一的進行規劃。

其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我覺得一個很大的變化,跟其他的區域國家戰略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這個區域是三個發展階段,三個發展水準,把這三個發展階段的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這就是不一樣的。這跟其他的區域發展的戰略是不一樣的。

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時期,大家都要緊緊的抓住這樣的歷史機遇,而不能錯失。這裡面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在於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能夠為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騰出空間。這是我想從認識上,我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樣一個國家戰略去理解的。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4月30日,政治局討論通過,現在已經下發了,這意味著從原來的頂層制度設計進入到全面實施的新階段,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有把握一些或者理清一些思路去加以落實。

我談幾點我自己的認識,第一個進一步的凝聚共識,三地的發展是三地的一盤棋,怎麼能變成一盤棋,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以共同需求為導向,以共同的利益為紐帶,才會有共同的行動,也才會制定共同的政策,資源共同的開放、共用,才可以朝著目標一體化發展。

第二個,在加強生産力建設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生産關係的調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否則我覺得如果不解決生産關係的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效果會大打折扣。這些生産關係的調整,其實就是體制、機制、政策和管理。比如説我們在服務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一體化,向教育,醫療,就業,協同管理方面,這些體制機制從目前來看,還存在著很多的壁壘和障礙。比如説醫師跨省執業,需要當地省級的醫療衛生部門給予認證,否則就是非法行醫,高新技術企業的資質到其他的地方能不能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社會的治理,共同執法,聯合執法,交叉跨界執法等等。

另外向統一規範的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向金融、技術、産權的,人才的市場開放,要得構建這麼一個開放性的經濟體系,這些需要首先建立一體化的市場體系,這就是總書記講到的要打破隱形的壁壘。

第三個,發揮好政府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規劃綱要在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導向,目標導向的同時,剛才我説了,按照三個線條在貫穿,其中在整個的佈局裏面,我們不能回避的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其實政府和市場在這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起著作用,特別是京津冀區域裏面行政的力量尤為強大。

另外在京津冀區域裏面國有資本的比重佔比62%點多,與其他的地區相比,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更加好的利用好這兩隻手。

比如説我們的空間結構,我們的定位、佈局,比如説我們的改革,這些可能更多的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但是比如説我們的經濟結構調整,産業的疏解、轉移,可能更多的要靠市場的力量。現在我們不是説像以前的那種時代了,説你一聲令下,企業就可以搬遷,走了,你要不走就沒有糧票了,那是憑票吃飯的時候,現在叫市場經濟。你企業老闆想走,員工不願意走,也不行,我可以辭職,我可以炒老闆。所以這裡面更多的要依靠市場的力量去解決。

第四個疏解和承接的關係。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歸綱要裏面講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目前來講,疏解和承接,北京叫疏解,其他地方叫承接,這裡面有一個推力,其他的地方還要有拉力。更重要的其實是什麼呢,我覺得是吸引力,現狀的情況是什麼,因為北京,包括天津也一樣,聚集了大量的優質的資源。從疏解角度來講,難度很大,而且在這個區域裏面的發展落差比較大,一定程度上説河北是一個短板,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另外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補齊這個短板,要加大對承接地的投入,加快提升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建設等等。這樣才能夠使轉移出去的這些功能能夠轉得出,地方也接得住,而且還可以發展。

剛才李鐵主任舉了大量的日本東京和南韓首爾的例子,我們不能為了疏解而疏解,原來一所一流的大學通過疏解到外地變成了三流的大學,通過疏解還要提升,還要發展,這才是疏解的目的。

第五個,就是要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要有一個利益機制的設計,比如説GDP的分析,環境指標的分攤,成果的分享等等,只有這樣的制度安排,才能使疏解、承接、協同能夠進行的更加舒暢。

第六個,我覺得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以人為本,特別是要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的國家戰略是高大上的,但是如果要得到全社會的支援,要更接地氣,其實就是要讓三地的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好處。比如説使他們的出行更加的便捷,使他們的環境更加優美,使生活更加的宜居,就業更加的充分,公共服務更均衡。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就覺得對於無論是疏解還承接,在疏解的過程中有分散疏解,有集中疏解,分散的要有分散的配套,集中的要有集中化的配套。

第七個,我覺得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要有序的推進。因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説大城市病怎麼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得到的,它不是一個急病,而是一個慢性病,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治這個病也不是説一兩劑藥就可以解決,也不是説感冒一樣幾天就可以好,也需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一定是有困難的,甚至是很多的阻力,在這一點上,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堅持定力,有序的推動,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

京津同協同發展作為重大的國家戰略,如果捉一兩年就可以完成,那就不能稱之為重大國家戰略,就是一個太簡單的事情了。所以在這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所以要備好“工具箱”,這就是我的一些認識,説的不一定準確,有的涉及到,北京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的核心,目前面臨的任務很艱巨,特別是疏解這個事情,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我們講首先要明顯什麼是非首都功能。

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是四個中心,我想除了四個中心以及與其緊密聯繫的功能,作為核心功能,其他的都是附屬功能,衍生功能和寄生功能,北京作為特大型城市,還有一般的城市功能。所以這裡面對於功能的分析要更加的細化。目前我們也正在做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相關的工作和方案。我們是在分領域的制定疏解的方案。剛才講的那句話,還是要有序推進。

我講過一句話,三國演義開篇講的,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落在分上,形成了三國,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在現時期演藝一齣新時代的桃園三結義才是對的,謝謝。

主持人:感謝劉伯正主任的精彩演講。結尾非常精彩,而且京津冀協同發展當中,北京是中心,北京怎麼決定了後面的事情。 下面,我們有請今天的第三位主題演講嘉賓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  淮,

他將為我們帶來“北京城市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動”的主旨演講,掌聲歡迎歡迎陳淮所長!

劉淮:謝謝大家,今天和大家談一下京津冀的話題,這個話題是很有趣的話題,剛才主持人説無論怎麼樣北京都是中心,北京也這麼想,天津知道嗎?北京老早就説要建首都經濟,看誰都像下級,後來説總部經濟,看誰都像分支機構。北京在區域關係以及自身功能定位上,幾十年來有很多的計劃,北京五十年代就想把消費城市變成生産城市,今天新京報讓我説京津冀的房價會漲還是跌,想了半年我也不知道漲跌。你要説他漲至少有十條以上的理由,肯定漲,你要説跌,至少有十條以上的理由説他跌。

那個時候我們在房子的建設上北京走過很有趣的路,那個時候就有公務員小區,和平裏,木樨地,三里河一帶,那時候我們還建了一批崇文門之外的幸福大街,中國的老百姓想將來奔社會主義怎麼幸福,還建了居民樓,上下水道,煤氣暖氣,後來説建共産主義,北京又建了三座共産主義大廈,東直門一座,機場線修給拆了,選了270多戶最有共産主義覺悟的家庭住著,共産主義大廈有什麼特點,家家戶戶沒有廚房,因為到共産主義吃飯不要錢,滿大街的飯館推門就進,吃完就走,我們曾經對自己的城市存在弱智的看法。

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北京想著退二進三,退出二産進入三産,退出三環進行四,到了2002年,叫中國的汽車元年,這一年中國的私人購車超過商務用車,轎車進家庭啟動了,就像股票一樣,我們全世界的找和誰合資,後來發現人家都合資完了,大家閨秀沒有了,我們就找小家碧玉也行,就和南韓現代結婚了,但是他們提出了條件,結婚可以,一定不能找第三者,北京是給人家做了承諾的,但是沒有兩天一打聽賓士伯爵夫人離婚了,就找了她,還打了一場官司,補償了人家好大一塊地,我説的不是故事,是説的我們的城市功能區變遷的一個過程。

京津冀不是今天才提出來的,上一屆政府就力推京津冀,十年。上一屆政府上臺的時候是2003年,剛才李鐵主任提到了,2000年啟動的西部大開發,2004年啟動中部崛起,03年下半年提出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有高人提醒你要建這麼大領域的經濟振興很難,中國八十年代振興了一個珠三角,一個中國的老人在男孩畫了一個圈,誕生了深圳一座新城,帶動了珠三角區域的繁榮。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深圳的經濟發展還有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遠遠超過了香港,香港實際上依靠珠三角的繁榮在發展。

九十年代初期,我們上海浦東開發,帶動長江下游15個城市的發展,進入了我們的國民經濟第二個增長帶,長三角。我們每十年可以造一個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經濟增長帶頭地區,再有二十年到三十年,中國已經很闊了,別希望把西部12省區,東北三省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都發展的和東部一樣,看不到。後來前一任領導設想要把天津的濱海新區建成北方的工業中心,經濟的中心,目前這輪京津冀和上一輪的京津冀有區別,第一不是以天津濱海為核心,而是以北京為核心,第二個不在是不切實際的把濱海新區建成經濟中心,而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特大城市的功能區的城區規劃為主要內容。第三個,京津冀前一個只包括河北的唐山、秦皇島這一帶,第二個是北部貧困區,承德,張家口,第三個是南部,這些的京津冀比上次大很多,特別是京廣沿線的城市納入進來,還有部分張家口地區的北部地區,在空間程度上比第一次大很多。這是剛才説到的北京京津冀發展的新變化和新特點,特別是依託與大家反覆講到的交通,給我們更為現代化和實實在在的物理基礎。

但是軌道交通並非僅僅就是給城市交通和功能區相互協調使用的,軌道交通分為四個層級,一個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內部的交通線,比如説全世界的小白領在東京、紐約、倫敦、巴黎都面臨著有趣的兩難問題,在五年前電視節目裏面就講過,要麼是很貴無比的房價,要麼是很遠無比的距離,北京有沒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買得起的房子,遠一點,披星戴月的出門到了辦公室差不多下班往回走。改變這種兩難的辦法之一就是通過快速軌道交通和立體交通的體系相對縮小這個距離。

第二個層級的軌道交通是400公里半徑的城市一體化,比如説長三角,將來的京津冀更多的擴張到石家莊一線都有可能在400公里的半徑的城市圈內。

第三個大經濟區域之間,華北、華東,前一段時間華東到華南,最近新通的福州到合肥,這些都是大經濟區域片區之間的連接。

再説房價,大家想聽聽房價,我還真不會預測房價,我只知道幾個基本的規律。剛才李主任説了一個30公里半徑,我們現在從天安門廣場出發到四環是不到五公里,三環到四環1.5公里西邊,30公里的半徑和5公里,是6倍的關係,但是下一個問題就要初中水準了,如果半徑從1擴大到6  ,從5公里擴大到30公里,這一個圓環是核心市區面積的多少倍?是35倍,30公里半徑刨去原來5公里半徑的圓心之外,圓環的面積是核心的35倍。那我們可以想像,北京僅僅30公里半徑,這裡面還有其他的綠化區、旅遊區,政府區,商務區,商業區,環境保護區很多,我們只是理論上講面積是核心城市的35倍。

是不是核心市區就便宜了,告訴你一個道理,如果現在北京核心市區的存量房和城鄉結合部的存量房和遠郊區縣的比例是1:3:5,那麼八到十年以後,這個比例關係將變成1:8:20,現在北京核心市區的資源總量是1+3+5,1/9,幾年以後是1/29,如果未來八到年以後,核心市區在北京行政轄區內資源存量比重是縮小的,你説稀缺性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如果物以罕為貴這個商業規律不被打破,你説價格漲還是不漲?北京的房價也有很大的級差性,越往中心越貴,軌道交通並不是30公里的半徑,紐約的白領都住在新澤西州,東京都住在離東京100到150公里半徑內分佈,集團級的副總也要住在這麼遠的地方。

這樣的快速軌道交通連接的就是這些本來  處在偏遠地方的土地的級差地租、地價快速上升,資金的承載力以及産業的構成狀況全面的提高,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就帶來了城市資産的價格上漲。

最後我們買一個房子,買北京的房子買的不是房子,和娶老婆不一樣,買房子買的不是房子,你買的是北京所有的稀缺的公共資源,你買的是北京的教育條件,買的北京的就業機會,買的北京的工資水準,買的北京的基礎設施,買的北京的養老資源。

這些資源的稀缺性和他周邊地區和全國如果不能夠合理的縮小差距,那麼這個稀缺程度只會導致更多的人到北京來,就會導致北京的房價上漲還是跌呢,我想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後腦筋急轉彎。

最後想説一個和京津冀配套的,京津冀不過是中國在未來即將開啟的十三五以及此後一個城市化的組成部分,以後的城市化有一個最重要的落腳點,調整城市結構,如果前三十年的發展中,中國的城鎮化進入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李鐵主任講了6組數據,實際上2015年的數據比他最後的高很多,一千萬以上的人口現在是7座,500萬到1000萬的是11座,這樣嚴重失衡的城市結構迫切需要調整。前一任政府房地産調控,如同過去一週的證監會股市調控一樣,沒有抓到點上全中國人都想住在北京上海,無論如何住不上,全中國人都想娶章子怡,無論如何嫁不過來。

我們根本解決房價的問題,根本的舒緩北京市的各種大城市病的問題,就要讓人口均衡的分佈在大中小城市當中。所以在新的城鎮化戰略當中第一個就是調整城市結構,包括抑制特大城市核心區域的人口過度涌入和集中,第二發展衛星城和中等規模城市,今天的京津冀也是這個組成部分之一,第三個通過基礎設施,高鐵、軌道交通的建設,逐步形成縣城,小城鎮的發展條件,以上僅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陳淮所長的精彩演講。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講中國的股市,我想這裡面能夠看到的方向,剛才提到的符合人性的推斷,後面推出結論就不難了,而且留給大家的腦筋急轉彎都差不多,跟我的四年級數學的水準基本上匹配,有一些基本的道理按照這樣的邏輯大家去看的話,好多事情都想的複雜了,最後的結果大家也想複雜了,就跟我們最感興趣的市場一樣,都想複雜了。

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論壇時間,論壇以 “重構. 睿變”為主題,接下來我們有請參與論壇的嘉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裴長洪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主任                                   張佔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         肖金成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                       楊開忠

北京市延慶縣委常委、副縣長 ,原北京發改委副主任          張  遠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                               陳  淮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副所長           彭劍波

有請幾位上臺落座,我想區域是需要一個特別重要的消息的,如果從現在的京津冀發展來看,我想問一下您覺得現在在這個階段處在京津冀往下推動已經到了哪一個階段了?

裴長洪:規劃綱要有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這句話説的很文了,説白了,一句話就是出去。誰應該出去,誰可以出去呢?我們先研究研究為什麼來呢,小時候有一個念頭,因為毛主席住在這裡,我才來了。現在的因素很複雜了,就經濟因素來講,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就業機會,收入,這是一個。第二個,最重要的是北京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這是經濟學的大的問題。公共産品、公共服務涵蓋的面很廣,從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到教育、文化、醫療健康等等,一般來講,大城市的供給比較充分,還有一個公共産品這個東西,還有一個特點,不是標準化産品。不像天氣預報,説北京今天的天氣是這樣,另外一個説的也差不多。你比如説教育、醫療納入市重點,區重點,醫療的三甲二乙,同樣的三甲北京和河北的還不一樣,這不是標準化的産品。導致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家要來,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了。

公共産品還有一個特點,除了剛才説的不是標準化産品,有的産品可以內部化,而不是外部市場化,我們經常看到的軍隊大院,還有高校,一部分公共産品實際上一定程度上內部化的問題,還沒有表現在外部市場化。

這就是説什麼該走,剛才陳淮講了一個道理,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意味著拿到一張享受北京公共服務的憑證,住房還不足以拿到憑證,拿到戶口才是一個重要的憑證。他拿了這張憑證你讓他走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你要從難易程度來講,沒有拿到這張憑證的人讓他走還容易一些,這是從道理上推測的。還有一種現象,他們的公共産品內部化控制也比較容易,比如説你碰到一個現象,包括新京報登的,多少的高校在別的地方都辦了校區了高校是最典型的部分公共産品內部化交易,學生在校園裏面,教室到私宿舍到食堂基本上都是內部交易,學生也可以自娛自樂,醫療還有醫務室,一定程度上內部化了,這是高校。相對容易一些,現在國內還有一個現象,比如説貴州的貴陽新區,規劃面積很大,真正到那裏一看,他也想産業興市,弄一點産業來,真正弄來的一些高校,高校搬過去,十幾萬人就出現了,再加上周邊有一些小商小販,一個城市就出來了。這就給人一個啟發,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要研究人怎麼走出去,誰能走出去,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這裡面關鍵要研究公共産品的生産、供給,分配,交換,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還要現在公共産品的特點,怎麼樣才能夠疏解。

主持人:剛才説的很好,往外走,最重要的怎麼把人氣帶過去,人氣帶不過去,做什麼樣的區域意義不大,大家現在提的最簡單的就是我們先做同城化,老説了京津冀,三個詞是分開的,現在這個城市規劃難點在哪,也是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看到,連漫遊費都解決不了,怎麼同城化。

張佔斌:中國京津冀面臨的問題比較特殊,城鎮化或者新型城鎮化是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但是中國又是十三億人口大國,熱愛毛主席的人特別多,所以也想在北京聚集,力量非常大。如果沒有一點政府的調解,將來可能也會出現問題,將來北京的人口還會更多,但是由於我們對城鎮化的力量估計不準,我們在重大的公共政策,包括理論研究上還不是特別的充分,所以對一個超大城市如何治理,特別是巨量的人口聚集下,怎麼把社會建設的更加和諧、穩定,這個問題已經超過了經濟問題,這個情況下適當的緩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也在思考,這麼多人都願意來,但是可能想出去的人也不多,所以要提高進的門檻,但是還不夠,還是要疏解一些功能,但是完全靠政府,不靠市場規律,副作用可能很大,會産生很大的社會問題,所以還是要把京津冀協同起來,把最基礎的問題做好,我們的交通儘快的做好。特別是在中國經濟這幾年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把京津冀三地的交通做好,可能對下一步長遠的人口疏散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北京除了給大家提供好的創業、工作崗位還有非常好的公共服務。很多人能夠在北京享受好的公共服務,到了別的城市都沒有,或者比北京差很多,所以都不願意走。正常情況下怎麼通過基本的公共服務,做好這些,也是推動京津冀三地資源重新配置的重要的因素。

這兩條如果做好,我覺得可能就適當的減輕北京的壓力,也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比較有利。當然了,從更大的角度來講,涉及到整個體制、機制的創新,包括京津冀三地經濟利益的充分的劃分,包括剛才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講到的,包括生態指標上,稅收,一系列問題上,三地之間有一個聯動。另外這也是一個大事兒,是超大型的事情,需要很長的時間,京津冀協同發展也需要有一個歷史脈絡,穩妥進行,主要靠市場的力量,適當的注入政府的力量,謝謝。

主持人:謝謝,剛才已經提到了,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現在無論如何單靠市場的力量也不行,行政的力量也很大,在你的關注當中,京津冀一體化有沒有什麼新的趨勢推動儘早完成這個過程?

肖金成:京津冀為什麼要協同發展,這三個地方原來大家都是各做各的,現在為什麼要協同發展,北京的規模難以遏制,人口越來越多,大城市病凸顯;第二個就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差距,明確的感覺到越來越大;第三個是環境的問題,霧霾,不僅僅是霧霾,還有水資源,還有其他的。所以這幾大問題,靠一個城市,靠北京、天津、河北都解決不了,必須要共同解決  。

那麼如何解決,這是關鍵問題,有人説合起來就可以解決,實際上合起來,你的北京還分區,如果一個市分這麼多的區,你説合起來誰來管,誰能管得了,還不是得分區,北京都分了十幾個區,所以僅僅是合是不行的,我們要的是合作。合作怎麼合,這是一個問題,所以2004年我們就在研究合作,研究京津冀的合作,我們也出來了一本書《京津冀經濟合作論》就是要合作,合作才可以協同發展,怎麼合作,比如説互聯互通,這是政府可以做的,比如説高鐵,高速公路,比如説城際之間的道路,這些都是政府可以做的。

第二個,差距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差距,也有公共服務的差距,公共服務我覺得北京和河北能不能提高河北的公共服務水準,這是一個關鍵問題。首先要靠市場,第二政府要引導,第三是要規劃,規劃是引導的前提,怎麼樣優化,就需要做規劃,我們一直在做規劃,規劃出來了很長時間,一方面確實是複雜,21萬多平方公里,要把它規劃好很困難。第二個利益關係難以協調,所以我們從事京津冀合作研究十幾年,最大的問題就是利益關係,北京有北京的利益,北京的居民有北京居民的利益,河北居民有河北居民的利益,這些利益怎麼協調,這些問題都是難題。

我認為就是通過合作中逐步的推進,一點點的去改善,我們不能等待,我認為北京的虹吸效應要解決,為什麼大家願意到北京來,説是北京有很好的公共服務,河北也有很好的公共服務,所以大家要到北京來。第二個北京有很多的工作崗位,大量的農民工到北京來,不是僅僅嚮往北京,因為毛主席,更多是因為到這裡可以找到工作,而且報酬比較高,比河北高一倍。所以這個虹吸效應的問題要解決。

第二個河北要有吸引力,你有了吸引力産業才願意去,工作崗位就有了,人是跟著工作崗位走的,人是跟著産業走的。北京我感覺到長期以來還是要控制人口,從來沒有發生過,北京市戶口是非常嚴格的,嚴格到全世界沒有哪一個城市比北京更嚴格,但是北京的人口還是膨脹的,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北京太有吸引力了,而河北缺乏吸引力,所以要想辦法提高河北各個城市的吸引力,讓産業到河北去。

這樣人會跟著産業走,而不是説北京環境好才來,是因為這裡工作崗位多,産業到了河北,人就跟著去了河北,所以僅僅控制人口是不行的,效果不明顯,所以還是要産業轉移,還是要功能疏解。通過産業轉移,功能疏解才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應,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覺得是規劃方面會有很多的措施出來。而且通過這種才可以解決北京的人口膨脹,規模不斷的擴大,大城市病越來越嚴重,另外也是縮小差距,北京和河北的差距。

河北的産業結構要調整,通過産業結構的調整才能夠使整個京津冀的環境得到改善。

主持人:非常感謝,大家都提到了幾個關鍵詞,公共資源,差距實在太大,所以那邊的人都願意過來,這邊能夠留下來的人還不出去,同城又是一個未來的趨勢,所以現在您看的同城的裏面,哪些有可能是先接觸上,實際上就已經離同城差一點點,斷頭路還有100米,輕輕一推就到了。

楊開忠:同城這個説法,我不太同意這個説法,同城有特定的內涵,就是我們共用一個上下班的通勤的交通,共用一個購物,受教育的資源,在北京和天津之間,在北京和河北之間講同城化,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專業的説法。如果可能我們居住在天津,到北京來上班,除了個別的職業,對普通的大眾不太可能。

這次我們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強調重中之重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我自己覺得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發展是兩種力量對決的一個平衡,一個是集中的力量,還有一個是分散的力量。過去我們北京集中的力量遠遠大於分散的力量,從本質上來説,我更覺得我們這一次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一個國家重大戰略,就是要加大、加強分散的力量。

怎麼加大加強呢,大家現在可能都談的比較多了,充分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我也非常贊同,這次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實施一定要去完善市場機制,有利於扭曲的市場機制扭過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即使我們的生産機制完全確立了,你想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北京的城市病,疏解北京,我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為什麼,因為全世界的經驗都表明,在一定的空間尺度下,市場的力量總是傾向於聚集。

所以我認為這一次我們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關鍵在政府帶領,政府在堅持首都核心功能的前提下,要盡最大限度的,有步驟的調整政府、機構自身的區位以及政府舉辦的實驗,政府提供的公共産品和服務的區位。這是應該特別強調的。

實際上大家看看,從日本首都的疏解,到南韓首爾的疏解都是這樣的,南韓首爾疏解了一些大學科研機構,後來發現這個力度還不夠,後來加大規劃建設石中市(音),所以無論是國際經驗還是國內經驗,一定要政府帶頭,剛才主持人特別提到了,我們現在看到了什麼,我覺得我現在看到的最大的變化就是政府正在調整他提供的公共産品和服務的區位,包括交通、醫療,衛生,教育,甚至文化。當然了,我覺得還應該包括政府自身的機構。

在我們這樣的區域,如果我們把政府自身的一些機關、區域和政府主辦的一些實業集中起來,遷到一個地方,像某一些學者主張的,把一個500萬的大城市作為北京的中心,但是現在大家知道城市不是原來的規模等級的體系,而更多的是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網路體系。在這樣的網路城市體系下,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關鍵在於專門化的功能以及城市緩解的瓶頸。所以我自己主張我們政府帶頭的過程中,至少可以考慮日本和南韓的經驗,特別是南韓的經驗搞三個東西,第一個北京市可以搞個行政新城;第二個,國家可以集中辦一些可以遷移的,不影響首都核心功能的中央政府的關係以及事業單位,搞一個國家行政中心。同時也可以把我們的一些大學和科研機構集中起來搞一個國家科教新城。

第二個觀點,我也特別覺得,現在我們要關心另一個問題,前一段時間我們做規劃,現在規劃已經發佈了,現在我們比較關心的是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或者非首都功能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想這個應該我們站在不同的尺度都有不同的説法,但是我想站在北京的角度,或者説這個東西有序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對於北京有什麼影響?我自己有幾點體會,可能更具根本性、戰略性的影響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北京的經濟結構被倒逼著往高精尖方向轉型,未來北京應該重點發展三大經濟,一個是世界級的總部經濟功能,第二個北京要賣思想,賣精神,要搞精神經濟;第三個,就是北京創造不是一般的創造,應該是尖端技術經濟。

第二個大的影響,北京城市的發展將會發展階段性的變化。過去我自己感覺,在八十年代開始北京經歷了郊區化,現在回頭看,北京沒有郊區化,北京的城市發展只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攤大餅中心城,第二個就是郊區的城市化,而不是郊區化,我們城市人口的增加,80%是外地人,不是中心城區過去的。

現在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將會改變這樣的格局,使我們從一個攤大餅的時代進入到一個市郊化的時代,未來北京中心城的人口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郊區城市化人口會大幅度的增加,估計應該有幾百萬的人口的增加,所以北京真正進入到郊區市郊化的時代。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幾個問題,特別值得我們提出來討論,第一個,北京由一個攤大餅的時代進入市郊化的時代,將會出現幾個城市副中心呢,現在大家討論的比較多就是聚焦通州,我自己覺得,根據國際上這些大都市的規律來講,北京未來的郊區的城市副中心,或者副中心,決不僅僅是只有通州,我相信在六環,還會出現了一些其他的副中心,比如説昌平可能就會成為我們一個科教副中心。

第二個要把人口、住宅、商業、辦公業市郊化統籌好,努力的實現一個資源平衡,只有這樣,市郊化才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都市生活,否則我們的交通將會越來越難,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未來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最後會對大家的生活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會對城市變化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也指名了幾個方向。我覺得大家的眼裏看到這個規劃絕對不僅僅是一個點,那麼我問一下張遠先生,在這樣的未來發展規劃裏面,你看好的方向以及未來的十三五經濟結構的調整背後還有哪些戰略的機會?

張遠:前面幾位專家講的已經非常全面了,應該説京津冀發展綱要對三個區域之間,甚至周邊區域之間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運營都有戰略的眼光,對於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區縣的政府部門的同志甚至企業,産業鏈上的人士都有指導和借鑒的意義。

對於我們一個區縣來講,如果你周圍發展的好,對你肯定是有利的,昌平發展好了,我們也都是歡迎的。

對於十三五期間,北京區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現在正是制定規劃的關緊時期,應該説經濟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內容是我們制定十三五規劃綱領性的東西,很多的內容應該按照十三五的規劃綱要進行。十三五期間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北京市的經濟結構調整,在北京市經濟結構調整方面重點講一下産業結構調整。第一點,北京可能還要更多的堅持綠色發展,因為京津冀這個區域剛才講了面積是21萬平方公里,佔地面積只有全國的2.3%,人口占全國的8%,經濟增量佔全國的11%,應該説總的來説,這個地區是自然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人口資源環境是全國矛盾最突出的地區之一,所以這個地區的發展,不管是疏解也好,承接也好,這個地區的經濟總量,可能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所以作為我們的産業來講,未來可能首先還是要堅持綠色發展,就是堅持的産業一定是低投入,低排放,低污染的,對於這個區域來講應該是第一位。第二位可能還是在堅持高端發展,為什麼這樣講呢,這個地區肯定還是要發展的,經濟總量還是要發展的,但是我們不能按照過去那種傳統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來發展,理由就是這個地區承載不了那麼多高消耗,未來的經濟發展一定是高端的。更加注重品質,更加注重效益,在規模和速度上弱化一些,剛才楊老師也講了,要關注高科技,從傳統産業向高新技術專業,另外三地還是要從原來的各自發展向協同發展,注重産業的輻射性來發展。另外我們還在堅持集聚發展,促進産業的園區化,現在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和天津、河北的合作的關係,未來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包括京津冀地區的産業發展更多的集中在園區化,因為這個地區對於現在我們整個土地開發強度已經很大了,未來的發展在土地上我想可能要堅持更加節約。第四點,未來十三五的産業發展更加注重融合發展,出了一二三産業的融合,三地還要打造完整的産業鏈,完整、科學,佈局上要梯度服務,這樣在整個的區域當中實現真正的聯動。

主持人:謝謝張遠先生,彭主任本身就是研究發展的,您會看到這個勢頭未來會給這個區域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彭劍波:應該説今天的話題很大,對經濟的三個區域來説都帶來一定的調整,我談一下自己的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協同不等於同等,協同不等於均等,在這樣的區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建設,才可以實現這個區域內的共同發展,這個短期內是很難實現的。

第二京津冀的協同應該是以協作為先導,第一是梯度協作,第二是互補協作。現在的問題,首都相對的産業發展,遠遠領先於天津和河北,天津一直想做北方經濟中心,但是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特別同意楊老師在石家莊開會上説的,他説京津冀協同發展,第一步除了北京的疏解首先要把天津做大,天津做大以後才可以跟河北共同的搶北京的資源,現在天津和河北都是跑步進京,都想著搶北京的資源,河北和香河也想和通州怎麼樣形成共振的效應,還有南邊的固安,如果天津二傳手做不好,這個區域要協同很難,太難了。剛才李鐵主任介紹了天津的二三産的關係以及天津現在發展的狀態還不是能夠形成對於河北的概念,所以京津冀的協同,我的理解就是説天津還是要上位,這樣的話河北才有機會,更好的發揮京津對河北的帶動。

第三個京津冀的協同需要創新管理體系,中國是政府主導的一個總體性社會,現在兩個直轄市一個省區,兩個政治局委員,一個省委書記,這樣的格局下,要不然就乾脆發揮中國經濟的特色,就是進行大區域的,跨區域的更強力的經濟體系的建設,而不僅僅是京津冀協同領導小組,可能要更大的力度,真正的形成對於三架馬車的有效的調動和更加強力的融合和推廣。

第四個實際上京津冀協同需要解決異地的問題,北京要把好東西都往天津和河北放,北京的GDP怎麼支撐,後續的力量怎麼樣更好的依託?如果北京要疏解出去,誰來彌補北京發展這樣的一個代價,或者説疏解帶來的成本?是由河北來掏還是天津來掏,第一,他們也掏不起,第二這個規模確實現在這種稅收和這樣的利益的模式,也很難去實現這樣的目標。

所以既然京津冀是一個國家戰略,我有一個建議,是不是從國家戰略層面對於三個地方的協同發展進行相應的利益機制的補償和這樣的一個更大的投入。這樣的話,才真正的能夠解決北京的困惑,解決天津的發展,解決河北將來更好的發展的可能性。

第五個,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體系上,我個人的理解應該是要適當的形成一個相對扁平化的城市結構體系,現在都太強了,天津中心城區也是非常極致的狀態,北京更不用説了,現在河北的石家莊也在攤大餅,東西南北也是大的格局,隨著下一步應該建立更多的真正的是産業生態、人文,包括服務四位一體的更強的産業新城的建設。

應該是要更多的去發展區域和産業新城,要不然協同發展很難得到持續的支撐,這是我個人的一個不成熟的觀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主持人:可能從大家看到的區域成為熱點的城市或者熱點的區域裏面,我們看到的不一樣,比如説現在有人談通州,有人提固安,有人提香河等等,您感覺香河,以這個地方舉例,你自己的感受是怎樣的?

彭劍波:香河還是有一些優勢的,第一區域優勢,作為跟通州比鄰的區域,也是北京東部的發展帶,最臨近的輻射區域,區位比較優越;交通比較便捷,下一步的京津城際的高鐵都有通過。另外生態環境也非常好,它有一定的産業的基礎,形成了一定的産城的結合,他的傢具業,物流業,新興産業的培育和發展都在做一些工作。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個人理解的香河應該是有潛力的,關鍵在於京津冀是否有足夠的力度,真正的去推動一個相對扁平化,網路化的區域城鎮體系的建設,真正的把北京和首都的一些功能性的優質的資源相對做一定梯度的傳導,包括通州跟香河的聯繫的加強,不管是交通還是産業聯繫,這樣可以更好的擺脫現在以房地産為主導的這樣一種發展的狀態。真正的成為北京的首都的經濟圈的衛星城。

主持人: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進行的更細緻,更多,但是我還是願意問一個問題,大家各自把你現在看好的這裡面有可能出現亮點的區域提一下。

張遠:北京的産業發展向東的京塘,向南的是京津,別的沒有了。

楊開忠:從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四個地方值得我們高度的注意,第一個是北京城市的邊緣,基本上是北京的六環,第二個是北京與河北,天津交界的地區,剛才你講的香河,廊坊這一片, 第三個是濱海新區,曹妃甸,天津濱海新區滄州的渤海新區以及秦皇島的北戴河新區。第四個是津寶線以北,附近。

肖金成:要提高整個河北的吸引力很難,十幾萬平方公里,比如説北戴河新區,曹妃甸新區,比如説渤海新區,為什麼説這幾個新區呢,因為産業聚集有一定的條件,基礎設施要非常的完善,體制要不斷的創新,政策要優惠,産業才能聚集,所以我想河北要打造新區,都像天津濱海新區一樣,我覺得這些地方應該是亮點地區。

當然了,從市場的情況來看,大家會覺得離北京越近越好,比如説廊坊的北三線,廊坊、大廠,香河,離北京很近,如果不得不離開北京,這些地方可能是首選。第二個是京津塘,經濟發展軸,北京很大,天津也很大,廊坊和武清比較小,離北京天津都很近,所以這可能是大家比較青睞的地方。還有像曹妃甸,淶水這些地方都是離機場比較近。將來在北京附近的地方一定會受到大家的青睞。

張佔斌:京津冀協同發展應該説給三地都帶來了新的機遇,往下一點講,可能北京和天津,這些超大型城市周邊機會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從北京來講,像通州,可能作為一個今後發展的潛力也是比較大的區域。作為我個人來講,我希望海澱區和朝陽區發展的更好。

裴長洪:第一空間距離,第二交通便捷,誰佔據這兩條誰都受益。

主持人:非常感謝,掌聲感謝六位嘉賓參加新京報舉辦的京津冀發展論壇,今天我們可以從當中聽到很多表述清楚的內容,也可以聽到很多欲言又止的,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未來大家對整個京津冀新區域的崛起是不用懷疑的,而且這方面的期待會展示的越來越強。最關鍵的,不管是武清、香河,北三縣,通州、海淀還是朝陽,我們希望這個區域能夠變成我們生活的最美好的家園,都可以像在去年不能想像到的一年半以後變成這樣一個天的北京,給大家帶來這麼多的驚喜,同時帶來這麼多的資訊和安寧,謝謝各位參加今天的論壇。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實錄:重構.睿變——國家戰略下的京津冀新區域崛起論壇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7-04 14:22:00
由新京報主辦、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支援的“重構. 睿變——國家戰略下的新城市機遇發展論壇”。這個話題從十年以前就開始説,從這一屆領導班子上臺以後開始提速,從2014年的2月20幾號,在一個霧霾天,突然大家就看到了進入到加速的狀態。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