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拼業績 房産機構回歸“線下戰術”轉向實體店

來源:北京日報 2015-04-27 07:45:00

“你肯定猜不到我們哪家店經營得最好。”面對從網路轉向實體店後效益如何的問題時,Q房網相關負責人賣起了關子。

“中海凱旋。”還沒等記者猜出來,她一下甩出了答案。

從網路低仲介費問津者少,到開實體店低仲介費被人關注,Q房網在北京鋪店十多天之後,嘗到了從網上轉戰線下的甜頭。原本被認為購買總價千萬元房産、對仲介費不敏感的購房人,也開始垂青於能“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的低仲介仲介機構。

“無論是境內房産還是境外房産,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有實體店的服務,更能讓購房人放心。”一位從事房地産代理10餘年的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消費習慣決定了房地産機構即使“觸網”,也必須要回歸“線下戰術”。

轉向實體店獲好收成

中海凱旋,是典型的金融街豪宅區域。在很多仲介機構網站上,這個小區的售價只有一個檔次,就是“1000萬以上”。

昨天中午,在新挂上黑底、白字、黃色邊框的Q房網門店中,一位計劃購買一套1500萬元三居室的中年女子,正盯著業務員計算著這套房子的仲介費和相關稅費。“錢都花在房子上了,都一樣的服務,自然選個便宜點的仲介。”這名女子開始“哭窮”。

Q房網曾經自稱是“業內首家完成二手房電商平臺的經紀公司”,也曾經在去年年底進入北京時引發波瀾。但在網站行銷沒有取得顯著效果之後,Q房網一改原本作風,4月在北京簽約了100家實體合作店舖。

“線下行銷仍舊是機構的必爭之地。”業內人士評價,作為不動産這種大宗産品交易,即使再熟悉網購的“80後”、“90後”,也會遵循“眼見為實”的傳統。而網站和實體店的配合,才能儘量讓買賣雙方資訊對稱。同時,在實體店裏為消費者提供洽談、簽約等服務,並用實際的業務員協助辦理銀行貸款、繳稅和過戶等業務,會比網店感覺更放心。

線上線下結合更完美

“如果您看上了這套海外房産,除了能在網站上查到所有資訊之外,我們還提供幫您到實地去考察的配套服務。”在近期舉行的春季房展上,一位萬國置地的中層,不遺餘力地現場遊説一名看似已經動心的購房人。

剛創建不久的萬國置地,就是這樣一個主打“80後創業”、以網際網路交易為主的房産仲介網站,其定位也和一般房産網站不同,而是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前臺”。

即使是要購置千里之外、萬里之外的房産,線下服務也仍舊重要。在這家動輒將“80後創業”、“90後創業”挂在嘴邊的企業,也不得不回歸房地産銷售代理的老傳統——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同時通過線上線下的溝通和服務來爭取客源。

這也就意味著,最終的交易過程,並不能完全依託網站進行。有業內人士説,這和此前其他網站出現的買主購買境外一宗土地、卻被掉包成另外一宗價格不足十分之一土地的事件有關。

“網際網路技術應該用來保證資訊的透明度和時效性,但網際網路平臺和線下實體服務,還是需要相互結合才完美。”萬國置地總裁史瑞雪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號稱零佣金的快有家等租房平臺,依然離不開線下業務拼搶,不得不深入社區動員大媽們蒐羅真實的房源資訊。

“網際網路一代”回歸傳統

前一陣,一位淘寶消費者通過網站購買了北京某個樓盤的一套房子,成了火熱一時的話題。但更多和她年紀相當的80後、90後,還是在仲介的帶領下,耐心地一棟棟去考察二手房房源。

“網上的資訊怎麼能可靠呢?全天採光如何、噪音怎樣,都不是能通過網上照片就看得出來的。”1989年出生的小趙,在對比了30多套二手房之後,選擇了一套位於南二環的小兩居。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通過淘寶、蘇寧易購等電商,解決家裏所有建材、家居用品的採購。

“和房子相比,這些都是小錢,而且也好比對。只有這幾百萬的房子,可是馬虎不得。”他説。

“80後、90後一代正在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但是作為房産這類大宗消費,不可能完全依賴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僅僅是一個工具和渠道而已。此外,新一代消費者即使再依賴網際網路,在涉及房産消費方面也會非常謹慎,更看重線下的服務體驗,這是網際網路公司進軍線下的重要原因。”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經理孔丹分析。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為拼業績 房産機構回歸“線下戰術”轉向實體店
來源:北京日報2015-04-27 07:45:00
“無論是境內房産還是境外房産,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有實體店的服務,更能讓購房人放心。”一位從事房地産代理10餘年的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消費習慣決定了房地産機構即使“觸網”,也必須要回歸“線下戰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