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上的“旅遊好聲音” 落實帶薪休假

來源:新京報 2015-03-11 08:55:00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通過提案、建議以及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為旅遊業發出了“好聲音”。

1 節假日問題

不少代表委員建議增設法定假日,“建議將憲法日、重陽節、元宵節設為國家法定假日”的呼聲最高。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建議法定節假日由11天增加到13至15天。他表示,實現的途徑之一即是“加在五一假日後面,形成五一黃金周”。

今年兩會,旅遊商會提交了《關於改革“中國式休假”制度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邵琪偉的提案是《進一步推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楊元慶提交了《關於進一步落實企事業單位員工帶薪休假的提案》。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集團董事長吳國平也倡議推動帶薪休假制度的真正落實,他説,我國雖有帶薪休假的法律制度,但落實情況不盡如人意。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旅遊局局長黃細花建議把帶薪休假納入勞動監察,各企業每年必須制訂員工強制帶薪休假計劃表。

2 生態旅遊、西部旅遊扶貧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旅遊局副局長鄭學炳表示,“大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正在成為國內外遊客重要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全國人大代表、甘孜州州長益西達瓦提出了《關於為偏遠民族地區提供免費生態旅遊宣傳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涼山州州長羅涼清説,今年春節期間,涼山的旅遊人數同比增長20%以上。與之相鄰的甘孜州,也由於稻城亞丁機場開航等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旅遊人數快速增長。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旅遊委副主任紅衛希望提升西藏旅遊基礎設施,建議國家加大支援西藏提升旅遊對外開放力度,同時改善西藏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旅遊通達能力,規劃建設旅遊公路,提高旅遊的可進入性。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東南州州長廖飛説,農村一些地方的傳統村落出現加速消亡趨勢,亟須建立和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的制度保障體系。他建議,在保護村寨風貌、房屋建築等物質載體基礎上,保護其風土人情、生活氣息、宗教習俗等活態文化。

3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旅遊發展

今年兩會,“一帶一路”也成了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門詞彙。全國政協委員邵琪偉表示,國家旅遊局正在根據“一帶一路”整體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旅遊規劃。他表示,“一帶一路”會推動旅遊業整體水準提高。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旅遊局副局長徐明正表示,陜西將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想和中國絲綢之路旅遊年活動主題,推出彰顯絲路起點的歷史文化旅遊産品、紅色旅遊産品、漢唐帝陵旅遊産品及中國美麗鄉村等系列旅遊産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遞交了《把海南建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服務合作基地”的建議》。他説,該提議若能納入“一帶一路”總體規劃,則可以在國家總體規劃的引領下,形成推進“南海服務合作基地”建設的合力。

4 旅遊執法、旅遊文明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3月8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特別指出,2014年在旅遊法執法檢查中,把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與隨機抽查、暗查暗訪結合起來,把全面檢查同跟蹤督查典型事件結合起來,成效明顯。

針對海南旅遊遭受詬病的情況,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表示,要“滅”掉旅遊市場的欺客行為。

全國人大代表傅企平認為,在現行的《旅遊法》中,對旅行社、景區的行為規範做了較嚴格的規定,但對旅遊者,卻沒有很好的約束力,並建言,增加對旅遊者約束的條款。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也曾指出,《旅遊法》中關於遊客的條款,都屬於鼓勵性的或者提倡性的,沒有規定責罰,希望在條例中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國人出境旅遊日益頻繁,中國遊客缺少文明禮儀教養的事例也不絕於耳。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建議,應當發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好禮儀文明的教育和引導,以禮化人,擦亮國人“禮儀名片”。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兩會上的“旅遊好聲音” 落實帶薪休假
來源:新京報2015-03-11 08:55:00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通過提案、建議以及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為旅遊業發出了“好聲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