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擅改社區養老設施最高可罰百萬

來源:京華時報 2015-01-26 10:17:00

建議

戴均良:立法後應儘快制定實施細則

市人大代表、副市長戴均良昨天在平谷團參加審議《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時表示,這一舉措是全國首創,也是一項重要的創新。立法以後,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實施細則並嚴格執法。

戴均良介紹,立法後的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有很大指導作用,但這一框架性的原則不可能面面俱到。為此,根據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方意見和建議,民政等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應儘快制定實施細則的辦法。這樣才能讓新通過的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落地生根,而不會淪為“空中樓閣”。同時,為了強化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落實,對於這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各有關部門每年可向上級部門報告對條例的落實情況,以促進其實施到位。

此外,戴均良還提出,條例中的一些提法並非強制性,政府還需要引導企業和個人對條例加以落實。因此在條例落實過程中,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企業和個人的法治文化培養,一方面減少法盲的存在,另一方面避免有些企業和個人明知故犯,提高對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守法遵從度。

對於立法後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普法問題,戴均良認為絕不僅僅是司法局一家的事,而應該是誰執法誰普法。也就是説,與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相關的民政、衛生,以及街道和鄉鎮政府都是執法者,都有普法的責任。

對於立法後的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戴均良認為居家養老只是養老工作中的一部分,不能因此而制約了其他養老方式的發展。他介紹,去年本市有20多家單位提出用閒置土地開發建設較為大型的養老機構。他了解到,有個別地方的部門顧慮到今後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要立法等因素,對相關單位的用地就進行了壓縮。實際上,包括大型養老機構的建設和居家養老可以同時進行,不應相互制約。大型養老機構如果建設好,對於養老問題也是有示範作用的,因此對這些大型養老機構建設的用地需求,還是應該適當滿足,可使這兩種養老方式最終起到互相促進發展的作用。

探訪

西局玉園孤寡老人就餐成難題

昨天下午3點多,西局玉園(北區)的老年活動中心,大門緊鎖。門上貼出的通知稱,社區文化站限時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晚6點半至8點半、週六上午9點至下午4點。據小區老人張先生説,活動中心在地下,內設多個房間,有檯球、乒乓球、棋牌室等供老人選擇。中心免費開放,相熟的喜歡到那裏聊一聊,去的人很多。“不開時,就只能在院裏。”

小區老人李女士説,社區建成兩年,衛生服務站就在院內,解決了部分看病難題。但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還沒提供相應的到府服務。此外,部分孤寡老人就餐成為難題。一是身體原因,採買、烹制食材多有不便。二是衛生問題,部分飯店環境、衛生難以保證。

安女士父親患腦積水,輕度癡呆,很難自理。她還有位哥哥,二人白天都要上班。安女士説,他們請了保姆,專門看護父親,每月花費數千,但效果不是很好,“對方並不專業,一些突發情況得不到有效解決。”平時為老人清潔身體,也很不便。

右安門街道照料中心資金受困

右安門街道養老照料中心位於翠林小區內,採用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據院長馬維志介紹,照料中心輻射周圍16個社區,提供老年餐桌、公共助浴、醫養結合、日間照料等服務。現開通老年餐桌一處,每日約七八十人用餐,“未來還會開設四處”。他們給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與鄰近醫院共用,方便其醫療需求。

馬維志説,中心提出“無圍墻養老”概念,想讓老人在家中能享受各種服務。但苦於人手、資金不足,正在招募志願者,使這一想法成型。至於日間照料和長期入住等服務,中心共105張床位,入住率為20%,收入很難維持運作。

此外,他希望政府能提供指導,使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進一步細化。如提出指導價格,規範市場,以最大程度保證老人權益。對於企業方面,可採取考核機制,對優秀者提供一定資金、技術支援,促進他們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北京:擅改社區養老設施最高可罰百萬
來源:京華時報2015-01-26 10:17:00
昨天,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作關於《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的説明,草案明確社區養老設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改養老設施功能和用途的,可處以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昨天,市人大對該條例草案進行審議,將於1月29日表決。若通過,擬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