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社區金融:萬科每月能掙3000萬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3-11-08 12:08:00

原標題:玩轉社區金融:萬科每月能掙3000萬

萬科目前有300萬人的客戶群體,每人每月在社區內的消費如果能達到1000元,即便是按照1%的佣金抽取,也有3000萬元的可觀收益。

“以住宅開發為單一業務的開發企業正式涉足金融業,也可以説萬科跨入了新一個十年的發展週期—從住宅産業化走向金融化。”北京大學房地産發展研究基金中心特約研究員劉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

萬科宣佈入股徽商銀行之後,從前期融資到中期按揭再到後期的社區金融體驗所能聯想到的一系列動作,也許正是萬科在金融領域發起的一場深海戰略。

社區金融的佈局

關於入股徽商銀行,網傳萬科管理層認為提供全方位現代化服務的需要不斷增長,而建立一個金融平臺對這一目標十分重要。

“這其實正是一個信號,國家的監管正在對金融行業一點點放開。”在劉艷看來,萬科踩了很好的一個點,相當於是對標桿企業的一個試點。

“合作的第一訴求並非是打通融資渠道,而是地産金融全體系架構的搭建,對萬科而言,則是從前期融資到中期按揭再到後期的社區金融體驗,一個縱深發展的戰略。”高和投資金融分析師李慧忠對記者説道。

在李慧忠看來,社區金融體驗的不斷完善是更有利於房企增加與業主之間粘性的有效策略,“在此之前,萬科更多的是通過"萬客會"這樣一種載體來維繫與業主之間的聯繫,但這種粘度並不夠。真正能夠跟客戶直接深度接觸的是金融,從消費到財富管理,如何能夠在已有的客戶積累成本之上增加客戶粘性,對客戶價值進行更深的挖掘。”

據了解,萬科目前管理著362個社區、40萬住戶、約300萬的社區人口,未來5年將可能增加到500~600個社區,100萬住戶,約800萬的人口規模。

如此龐大的基數之下,萬科又會去怎樣佈局它的金融服務,盈利空間又有多大?

之前有業內猜測,社區金融服務的業務主要包括各種涉及繳費的便民服務、水電燃氣或交通罰款等,其次幫助業主進行資産管理的理財産品,最終可衍生到社區電商平臺。在劉艷看來,在社區金融領域,可以通過開發一些社區一卡通的産品,涵蓋區域內的不同消費,採用一種預付式的模式,通過與銀行的合作具備一定的金融性功能;此外,還可以衍生出小額貸款,對社區內的小微企業進行扶持。

根據萬科此次電話會議披露的情況,萬科最近2~3年都策劃為其管理的社區提供金融服務,且已嘗試與華夏銀行、民生銀行等一些較大的銀行進行合作,但目前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社區金融的生意經

其實,在社區金融服務領域,萬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花樣年走在更前面。

花樣年總裁潘軍曾提出,到2020年,花樣年彩生活服務的社區將超過10億平方米,超過4000萬人口。屆時,假使每人每月社區消費2000元,4000萬人的一年將消費上萬億元。

“如果能拿到1%的佣金,就是100億元,按天貓模式計算,收3%~5%的佣金,則是300億~500億元。”這是潘軍對於這一平臺盈利模式的預估。

如果以此衡量,萬科目前300萬的客戶群體,每人每月在社區內的消費如果能達到1000元,即便是按照1%的佣金抽取,僅社區內基本金融消費服務的收益便是一組可觀的數據。

但對於地産大鱷的萬科來説,野心應並不僅止於此。

社區金融服務可以成為萬科組建其大數據的另一把利器。萬科如果能夠對社區內客戶金融消費習慣的大數據庫建立成功,進行針對性的服務,不管是理財産品也好抑或是小額貸款,甚至是單獨針對一部分業主進行房地産基金産品的銷售,似乎都充滿了可能。

劉艷告訴記者,“國內的民間資本是非常強大的,但中國還有一個投資文化障礙那便是"我的錢必須我操控",這也是阻礙國內房地産基金難以壯大的一個關鍵因素。”

劉艷説,目前國內房地産基金的總規模是3000億元左右,“其實房地産基金是非常有優勢且利潤率很好的一種投資,這肯定會成為一個大趨勢。”劉艷預計,未來中國房地産基金的總量有望突破1萬億元。(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玩轉社區金融:萬科每月能掙3000萬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3-11-08 12:08:00
“以住宅開發為單一業務的開發企業正式涉足金融業,也可以説萬科跨入了新一個十年的發展週期—從住宅産業化走向金融化。”北京大學房地産發展研究基金中心特約研究員劉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道。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